CBA常規賽第32輪,山東男籃以96-102不敵北京首鋼,這場比賽能在前三節保持領先的局勢下,山東第四節突然遭到「斷電」式下滑,僅僅得到17分,顯然是完全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尤其是最後決戰5分鐘,鞏曉彬的戰術體系成為哈德森和高詩岩的輪番單打,若是手順的情況下,或許還能依靠個人能力去解決問題,但是北京首鋼的防守策略實在太有針對性,幾乎是放棄內線包夾和協防的防守,全力去「圍剿」山東後衛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遇收穫一場比賽勝利。
賽後,鞏曉彬說道:「輸得比較可惜,前三節和第四節中段打得不錯,關鍵時候讓對方得分太容易,翟曉川連續拿到6分,我們進攻打得比較簡單,高詩岩和哈德森利用擋拆投籃,打得簡單,最後三四分鐘,處理球還是欠缺經驗,輸掉了比賽。」
對於這樣的解釋,只能說他按照結果導向去反推問題,真正讓山東男籃無法達到四強行列,乃至爭冠集團是本土球員的角色是自從哈德森回歸到山東男籃之後,除了高詩岩的狀態和位置需要調整,實際上從賈誠,焦海龍,李敬宇都面臨著大幅度調整,更加不用說第一階段的球權和戰術地位,進入到第二階段持續性下滑。
這種賭博性壓在哈德森身上,按照巔峰時期的老哈,確實是非常簡單粗暴,但是現在已經是36歲老將,全聯盟年齡最大的外援,多場比賽證明,第四節還能依靠個人能力去解決問題,真是一個有待商榷的話題。
第二個軟肋則是山東男籃實在太慢熱了,與北京首鋼的系列賽非常具有代表性,首節比賽前半部分,幾乎都是讓哈德森去打,然後是陶漢林去吃餅。造成的結果是大部分的後衛線和鋒線不能有效地支配球權,乃至去承擔起核心球員的角色。北京首鋼本質上就不是一支擅長從進攻去解決問題的球隊,跟着他們的節奏去打慢攻守轉換,顯然不是山東男籃建隊戰術體系,甚至與此前雙小外援的跑轟戰術存在巨大差距,這種軟肋被北京首鋼瘋狂針對,根本不可能得到太多的比賽主動權。
平心而論,這一支的山東男籃本土球員框架並不差,尤其是高詩岩加盟球隊之後,也是山東近10年能力最強的小個子後衛,若是丁彥雨航能恢復到一定的身體狀態,加上大外援的回歸,對比前四的球隊也不會遜色多少,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不能說完全按照老哈去打比賽,不然這一群的本土球員,幾乎都是藍領的定位,鞏曉彬是否應該重新調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