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公益界傳來消息,在姚基金管理層待了八年的葉莉正式宣布退出。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葉莉在這個崗位上幹了這麼多年,怎麼會突然選擇在公益事業最輝煌的時候退出呢?
從女籃中鋒到公益掌舵人
1998年的上海訓練館,17歲的葉莉第一次以國家隊中鋒身份站在籃板下,她也曾是對手的噩夢,2004年雅典奧運會落選賽,她帶傷拼下關鍵籃板的瞬間,被鏡頭永遠定格在體育新聞里。
可沒人想到,這個在賽場上喊出球可以輸,氣勢不能輸的姑娘,有一天會在公益場域里,用另一種方式延續對籃球的熱愛。
退役那年,葉莉的膝蓋里已經攢了三張MRI片子,醫生說再高強度運動,恐怕晚年要靠輪椅代步。
她摸着陪了自己十年的球衣悄悄掉眼淚,卻在姚明當選籃協主席的那晚,突然決定要接過基金會的重擔,而這一接就是八年。
八年時間葉莉跑壞了二十多雙運動鞋,磨出的繭子比球員時期還厚。曾經的國家隊中鋒,如今能叫出每個項目學校校長的名字,能一眼看出哪個孩子的投籃姿勢需要糾正。
有人統計過,葉莉在位期間累計在山區待了1200多天,親手教過的孩子超過三萬名,而姚基金的受益人數,從最初的幾千人暴漲到672萬。
當葉媽媽的稱呼從雲貴高原傳到塞北草原,當姚基金的希望小學籃球季成為鄉村孩子每年最期待的節日,這個曾經在賽場上叱吒風雲的女人,早已在公益場域里,重新定義了體育精神的重量。
卸任風波
今年5月的卸任發佈會,葉莉特意穿了件藏青色西裝,那是她八年前上任時穿的同一款。
懂球帝:姚基金官方:葉莉正式卸任,創始人姚明接任理事長職務
台下坐着她親手帶出來的支教志願者,坐着曾經的山區校長,還有那個送她水果糖的雲南女孩,如今已經是省隊的後備球員。
當主持人念出名譽理事長的聘書時,女孩突然站起來大喊:「葉媽媽不走!」
沒人比葉莉更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最近三年,她膝蓋里的積液已經抽了五次,有次在貴州爬山時突然摔倒,差點滾下山坡。
去年在甘肅,葉莉疼得走不動路,卻堅持讓同事扶着她看完所有比賽,她的包里永遠裝着的止痛貼,儘管這樣她還是笑着讓大家放心。
姚明接過聘書時,手指在微微發抖,這個見過無數大場面的小巨人,聲音裡帶着罕見的哽咽:壓力比當年打NBA總決賽還大。
當輿論還在猜測葉莉卸任是否意味着姚基金戰略調整時,山區小學的籃球場上,孩子們已經穿着新贊助的球衣,喊着姚明爸爸的口號奔跑。
姚明接棒
姚明站在貴州銅仁的鄉村操場上,看着孩子們穿着AI定製的訓練鞋奔跑,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摸籃球的場景。
此刻腳下的塑膠跑道還帶着新漆的味道,手機里跳出技術團隊的消息:「AI系統已採集3200個投籃數據點。」
這個曾經在 NBA 賽場上用腳步丈量過無數球場的男人,如今要用代碼和算法,為鄉村孩子鋪就一條不一樣的籃球路。
姚明的目標很明確:三年內讓2000所學校用上智能設備,把訓練效率提升40%,但是有人擔心他步子太大,畢竟葉莉時代的姚基金更像慢工出細活的手工作坊。
但姚明有自己的邏輯,葉莉用八年打地基,現在該搭框架了,他記得在籃協時推動的青訓改革,那些曾經被質疑太激進的政策,後來成了中國女籃重返巔峰的伏筆。
如今在公益場域,他要複製這種體系化破局。
當AI系統給每個孩子生成專屬訓練報告時,當跨國聯賽的賽程表出現在辦公桌上時,這個曾經的中國高度,正在用另一種方式,丈量着公益的深度。
女兒的籃球傳承
姚沁蕾在學校籃球賽上投進致勝一球,看台上,葉莉和姚明互相看着對方會心一笑,姚沁蕾投籃時手腕的弧度,像極了母親葉莉當年的樣子。
賽後,姚沁蕾抱着籃球跑過來,向和父母商量當志願者的事情, 葉莉剛要開口,姚明卻輕輕按住她的肩膀:「讓孩子試試,就像當年你支持我那樣。」
這場景讓葉莉想起八年前,自己第一次帶女兒去山區,那時姚沁蕾還不到五歲,抱着比她還高的籃球,跌跌撞撞地追着哥哥姐姐跑。
看着姚沁蕾熟練地給孩子們演示三步上籃,姚明和葉莉也十分的欣慰。
在姚明的辦公桌上,擺着兩件特殊的紀念品:一件是葉莉當年的國家隊球衣,另一件是某個山區孩子送的手工籃球。
面對《「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的5萬億目標,姚明有自己的清醒:「建再多場館,不如讓更多孩子愛上運動。」
在他的計劃里,姚基金要做的不是公益項目,而是體育人口孵化器。
結語
他們曾被質疑作秀,卻用八年時間把姚基金變成百萬孩子的籃球啟蒙課,這場從葉莉時代到姚明時代的交接,不是權力的轉移,而是初心的接力。
正如葉莉所說:「公益不是站在高處撒光,而是蹲下來,陪孩子們一起找光」 ,而姚明正在做的,就是把這束光,折射得更遠、更亮。
文章信息來源
懂球帝:姚基金官方:葉莉正式卸任,創始人姚明接任理事長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