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市體育局四級調研員燕東廣在「魯醫健康說」體重管理服務年專場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市體育局聚焦群眾「能健身、愛健身、會健身、健好身」需求,推出「五個群眾身邊」舉措,包括完善健身設施、組織豐富活動、提供科學指導、建設基層體育組織等,助力居民健康體重管理。

把健身設施放在群眾身邊。東營市着力構建市縣鄉村四級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網絡,目前,建有體育場地9595個,健身設施39966件,體育場地面積770.1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49平方米,遠高於全省2.98平方米的平均水平。2025年,東營市將高標準完成銀座體育運動廣場改造項目,新建小型體育公園1處、智能健身驛站1處、百姓健身房3處,為老舊小區更新健身器材700件以上,配建40片乒乓球活動場地,完成40個體育健身設施進社區、進公園項目,完善健身步道體系建設,讓廣大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健身」。
把健身活動辦在群眾身邊。每年組織市縣兩級全民健身運動會,在關鍵時間點舉辦各類全民健身主題活動,舉辦各級各類全民健身賽事活動5000場以上。今年,將繼續發揮黨組織領辦社區運動會的品牌影響力,為最大程度實現全民參與,讓更多人民群眾成為健身運動的受益者。承辦好2025年全民健身日全國主會場活動,組織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會以及「全民健身月」「大眾冰雪季」等健身主題活動。通過「進社區、進商圈、進景區」的創新模式,讓體育健身活動真正貼近群眾、深入民心,讓廣大居民「愛健身」。
把健身服務送到群眾身邊。目前,東營市建有國民體質監測站點8個,其中市級1個、縣區級6個、社區級1個,2024年為7347人免費提供了國民體質監測服務;現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1713人;2024年為15202人開展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賽測驗,開展全民健身志願服務4200餘場次,受益群眾6萬餘人。今年,東營市繼續將基層黨組織、網格員、物業服務人員、居民群眾體育愛好者和體育「兩新」組織中的體育健身骨幹納入「五合一」社會體育指導隊伍。將社區運動健康中心設立在黨群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體質測定、運動健康評估和運動康復指導,強化社區服務功能,提高社區服務水平,為廣大居民提供家門口的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指導居民「會健身」。
把健身組織建在群眾身邊。去年,東營市完成了市級體育總會換屆,在全省率先實現縣(區)級體育總會全覆蓋,全市體育社會組織數量達到358個。今年,將繼續完善各級體育總會、老年人體育協會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建設,鼓勵、倡導基層社區、鄉鎮成立體育協會、體育總會,實現體育惠民、利民。鼓勵和引導全市社會組織積極開展「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軍營」活動,拓展惠及全民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豐富居民參與全民健身、享受健康服務的內容和方式,讓廣大居民「健好身」。
把美好生活留在群眾身邊。體育不僅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更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促進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全民健身是國家戰略,通過全民健身,實現全民健康是體育的一項新功能,參加體育鍛煉,保持健康體重,真正實現「體育讓生活更美好」的美好願景。(大眾新聞記者 鞏奕含 實習生 張雲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