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鰱鱅,大家可能下意識地認為只有進入夏季才能釣到它們,天越熱越好釣,現在還沒到時候。
鰱鱅確實是溫度越高越活躍,天氣冷水溫低,它們活性比較差、進食慾望低,甚至不會靠近岸邊,都在深遠區域躲着。
可話說回來,你要真的等到夏季去釣,魚獲並不見得會好,因為別人都也是這樣想的!等到鰱鱅活性好的夏季,江河湖庫都是抽鰱鱅的,競爭壓力大、內卷又嚴重,你用6.3我就用7.2,你用7.2我就8.1,你用8.1那我搭個釣台~你也搭釣台?那我就打拋竿陣!
所以不要等了,現在就開始釣,沒競爭、沒內卷,一個人偷偷爆護!
春季釣鰱鱅選什麼樣的天氣
實際上在南方冬季也是有人釣鰱鱅的,也能釣起來,只不過冬季作釣難度確實不小,天氣要很好、並且資源還要有保障。
但春季就不一樣,要比冬季要好很多,不過天氣依然很重要。個人建議選擇連續3天以上氣溫變化不大的晴天,微風或者無風,溫度肯定越高越好。
理論上來說水溫要達到15度以上,日間氣溫在20~30度左右,這樣鰱鱅開口的幾率是比較大的。
天氣方面注意,降溫就不說了,肯定不好,升溫的頭一二天也不行,因為水溫還沒完全上來,魚還沒適應,所以我才強調起碼要3天以上氣溫沒有很大的波動才可以。
釣點、釣位以及水深的選擇
釣點就選擇你熟悉的、去年前年出魚比較好的位置。
釣位也可以選擇往年出魚的老釣位,一定要夠開闊、夠深,或者選擇深淺交界的地方,水庫作釣就選擇大壩或者距離大壩比較近的大灣子。江河的話也是選擇灣子,但要在灣子的兩端靠近主河道的地方。
水深方面,我們正常還是從淺開始釣,大概2米左右,久釣無口,可以往深了找找,釣點若是比較淺,每次移動一浮漂的距離,釣點若比較深,每次移動五六十公分(大約兩漂的距離)。
春季整體水溫不高,魚的活性不會很好,發窩慢很正常,所以要有耐心,不要釣個十分鐘就換水層,剛下竿起碼釣一二個小時。
魚竿及線組選擇
魚竿越長越好,我個人比較推薦8.1米。冬天的鰱鱅多在離岸較遠的深水區,不愛動,春季天氣變暖、水溫回升,它們的活性慢慢好了,活動範圍會變大,且慢慢往岸邊靠。
但我們不知道它什麼時候、什麼天氣會跑到近岸,而且就算往近岸靠也只是部分魚,大多還在深遠區,所以肯定是魚竿長、釣的遠更有優勢。能搭釣台我都建議大家搭個釣台,能遠就遠。
線組一定不要選太粗!夏秋季節無所謂,要是資源不錯或者魚大,5+4、6+5甚至大力馬都可以整,但春季不要這樣干。最起碼你要排除掉線組對作釣的影響,能細一點就不要粗,新手可以用3號主線,2號子線,老釣手可以更細一些,有口、能中魚,大不了再換粗。
魚鉤不用太小,但建議選擇新關東這類鉤條沒那麼粗的鉤形,同時新關東的脫鉤率要比伊勢尼小很多。鉤號的話用3號或者4號就可以,魚比較大也可以用5號。
釣鰱鱅浮漂一般是加粗尾,但這個季節就不要用特別粗的那種漂子,能看清的前提下盡量細一點。
餌料及釣法
餌料很重要,因為這個季節魚活性差,這樣就導致進窩慢、吃口墨跡,那麼我們就需要把餌料的狀態調好。
你們可以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鰱鱅餌作為主餌,但開餌時要加一些輔助餌進去,這裡建議加2種,一種是蝦粉,要大量加,另一種是輕麩,目的是減輕比重、加強霧化。
輕麩加到餌料入水很緩慢的沉下去就行了!
但是輕麩加多了餌料的黏性就很差,這個時候可以稍微加一點玉米粘粉增加附鉤性,粘粉一定要慢慢加,加多了霧化就沒了,完蛋。
有條件的,建議提前買一些豆渣,發酵幾天,然後打窩,不用怕把魚餵飽,使勁造吧。
不打窩也行,前期勤快點多抽竿,一分鐘2~3竿,餌料裝鉤時少捏幾下、鬆散一點,或者捏的有稜有角,這樣霧化會比較好。
抽竿頻率快還不夠,你得保持住,別抽個十分鐘二十分鐘沒口就停下來了,這樣就前功盡棄!
春季垂釣鰱鱅小技巧
咱們的子線稍微可以改動一下(也有成品買),上鉤的子線上穿一個大一點太空豆,太空豆上面安裝一個彈簧。我們上餌時就把餌料捏在彈簧上。
這樣有3個好處:
1、上餌方便、拋竿也不易掉。
2、可以上大餌團,霧化更多、誘魚更快。
3、上鉤下鉤均有中魚的機會,如果餌料霧化較差,魚離餌團近,那麼上鉤中魚,如果霧化好,魚離餌團遠,則下鉤中魚,我們不用再糾結鉤距的問題。
網上可以買點「大蒜素」加入餌料裏面,可以讓餌料的誘魚性更強;或者買一點阿魏,用50度的白酒浸泡,做成藥酒,噴洒到餌料上,效果相同。
春季釣鰱鱅不算容易,空軍也正常,但不要氣餒,這個季節釣鰱鱅的「大部隊」沒有出動,垂釣起來至少沒有競爭壓力,咱們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要是遇上鰱鱅開口,狂拉爆護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