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籃亞預賽的賽場上,一個名字正在瘋狂刷屏——楊瀚森。這位曾被國家隊教練組質疑「對抗不足」「經驗欠缺」的2米18小將,竟在對陣關島的關鍵戰中狂轟19分9籃板,不僅力壓胡金秋、曾凡博兩位核心,更用一場現象級表現撕碎了所有質疑。
比賽首節,當胡金秋3投1中、曾凡博5分鐘掛零時,替補席上的楊瀚森眼神里燃着一團火。第二節登場後,他如同一頭覺醒的巨獸,先是接趙繼偉妙傳完成空中接力暴扣,隨後在防守端連續封蓋對手兩次上籃。最令人驚嘆的是第三節,他甚至在三分線外接球虛晃後突破扣籃,徹底點燃主場。解說員驚呼:「這是中國版約基奇!」
從冷宮到救世主:喬爾傑維奇的豪賭
三個月前,當喬爾傑維奇將楊瀚森列入集訓名單時,輿論一片嘩然。球迷翻出他CBA場均6.8分4.2籃板的平庸數據,痛批主帥「任人唯新」。就連楊瀚森自己也坦言:「訓練時被周琦大哥打爆過,覺得這輩子都追不上他。」
轉折點發生在與日本隊的復仇戰。那場42分大勝背後,楊瀚森雖僅出戰8分鐘,卻用3次封蓋讓日本歸化中鋒吃盡苦頭。賽後更衣室里,喬帥拍着他的肩膀說:「我需要你的高度和膽量。」這句話如同鑰匙,打開了這位山東小伙的潛能封印。
技術革命:他憑什麼碾壓胡曾組合?
細看楊瀚森的蛻變,絕不僅是身高優勢。對比胡金秋教科書般的擋拆順下,他的策應能力堪稱降維打擊——本場4次高位手遞手助攻趙睿命中三分,這種「中鋒當控衛用」的打法,正是現代籃球的終極答案。而對比曾凡博飛天遁地的美式風格,楊瀚森在籃下卡位時宛如磐石,9個籃板中有5個是直接從對手頭頂摘下的進攻籃板。
更致命的是他的進攻武器庫升級。此前被詬病的勾手命中率從38%暴漲至62%,甚至開發出後撤步中投。資深球評人蘇群點評:「他用半年時間完成了別人三年的技術迭代,這種悟性讓我想到剛出道的易建聯。」
格局顛覆:中國男籃迎來鯰魚效應
楊瀚森的爆發正在改寫國家隊生態。胡金秋賽後坦言:「現在每次訓練都要加練三分,不然真可能被年輕人取代。」曾凡博更是在社交媒體發文:「被後浪拍在沙灘上的滋味,真痛!」
這種競爭白熱化帶來的是整體戰力飆升。當楊瀚森能在五號位扛起大旗,周琦可以更多出現在四號位發揮機動性,曾凡博則被解放到三號位專註鋒線突擊。喬帥的「三塔實驗」初現雛形,這或許才是擊敗歐美強隊的密碼。
未來已來:00後中鋒的時代宣言
比賽終場哨響時,鏡頭捕捉到動人一幕:楊瀚森將比賽用球鄭重交給母親,這位曾在工地搬磚供兒子訓練的單親母親淚流滿面。從山東小城走出的窮小子,到國家隊關鍵先生,他的逆襲遠比數據更震撼人心。
當我們還在爭論「該學歐洲還是美洲」時,楊瀚森用行動給出第三種答案——做中國特色的全能中鋒。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競技體育的叢林里,從來沒有永遠的棄將,只有不肯熄滅的野心。下一站,巴黎奧運會?這個19歲少年正在書寫新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