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天分享一個太極拳友的真實故事和建議,採用第一人稱寫法。
練太極拳已有38年的我,深深體會到這種古老藝術對身體的益處,也在實踐中遇到過一些問題。其中最讓我深思的是膝關節的疼痛,曾經讓我倍感困擾的問題。但是通過自己不斷的調整和研究,終於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我是如何練太極拳38年,沒有出現打壞膝蓋的?
回想起年輕時,練太極拳時的情形,我總是覺得身體素質很好,練幾遍拳也感不到累。然而,膝關節卻承受不了這種劇烈運動,時間一長就會積勞成疾。這就是傳說中的「因小失大」。年輕時的體力確實強大,但是並不代表身體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運動。應該在練習時適可而止,避免對關節造成過大的負擔。
太極拳老師也經常強調膝不過腳尖、圓檔等,意義重大,也需要在練習過程中特別注意。但是,還是有很多拳友掌握不到要領,導致心存疑惑,那麼,下面的分享要認真理解。
我是如何練太極拳38年,沒有出現打壞膝蓋的?
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長期練習太極拳後,沒有對膝關節進行適當的放鬆活動,導致了傷害的發生。每次練完拳,我總是覺得累了,直接收手就離開了,沒有意識到要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及時的放鬆和調理。這導致了關節受力不均勻,增加了受傷的風險。後來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就經常對自己的膝關節進行按摩、拍打等放鬆動作,確實有很好的效果。
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過分追求標準。有些人為了追求動作的漂亮、規範,會架子拉得比較低,導致了膝關節過度承受壓力。對於初學者來說,更是一個明顯的傷害點。太極拳作為一種內功武術,更注重身體的放鬆和氣質,而不是過於追求動作的標準。因此,應該適當放開架子,讓身體更自然地運動,避免過度負擔關節。
通過調整自己的練拳方式和放鬆方法,現在我的膝關節疼痛問題已經完全消失。具體的做法包括,一是每天進行定量練習,不多不少,適可而止,避免過度疲勞。二是提高拳架,減少對膝關節的受力負擔,讓動作更加流暢。三是練習結束後,要進行膝關節、腿腰等部位的放鬆活動,用手拍打膝關節不少於一百次,同時注意整個身體的鬆弛,至少十分鐘。
我是如何練太極拳38年,沒有出現打壞膝蓋的?
另外,我從不練太極步,因為很多拳友都因為這個而練壞了膝關節,從而失去了練拳的機會。初學者應該避免過於反覆練習,容易受傷,而應該從最基礎的動作開始,循序漸進。對於練習站樁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長短,以不累不痛為底線。我一次站樁不超過五十分鐘,避免過度負擔關節。
練太極拳雖然是一項非常健康、有益的運動方式,但也需要注意自身的身體狀況和呵護。只有合理地調整練習方式,及時對身體進行放鬆和保養,才能真正享受到太極拳帶來的健康益處。希望每一位練習太極拳的人都能注意到這些細節,遠離膝關節的傷害,享受運動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