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70年世界盃決賽 巴西4-1意大利
關鍵詞:初代球王
這支巴西隊是很多人眼裡史上最強的世界盃參賽隊!這支球隊中很多名字都帶有極強的傳奇色彩:阿爾貝托,巴西歷史上最偉大的右後衛,最偉大的隊長;雅伊爾津霍,世界盃歷史上唯一的每場比賽都有進球的強力攻擊手;里維利諾,馬拉多納的偶像,牛尾巴過人動作的發明者,技巧大師。
這場比賽也被認為是貝利徹底確立自己「球王」地位的標誌性戰役。從1958年到1970年,貝利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三奪世界盃的球員。從1958年對瑞典的輕巧過人抽射,到1970年對意大利的頭球破門,貝利統治了一個時代!
亞軍意大利隊也有着法切蒂、馬佐拉、里瓦等諸多名將,但是他們儘管拿過歐洲杯,很多人還在60年代帶領米蘭雙雄先後拿下了歐冠,但是他們始終沒有在世界盃上登頂。墨西哥的阿茲台克球場上,他們成了最強巴西的背景板。
巴西隊成為第一支三奪世界盃冠軍的球隊,他們也得以永久保留雷米特杯。從1974年起,FIFA將大力神杯定為世界盃的冠軍獎盃。
24年後,同樣是在北美大陸進行的世界盃上,巴西和意大利再次會師決賽,不過那場比賽從精彩程度和技戰術含量以及歷史影響力上都遠不如這一戰。
9.1998年世界盃1/8決賽 阿根廷2-2(4-3)英格蘭
關鍵詞:追風少年、任意球、紅牌
這場比賽和1994年巴西隊和荷蘭隊的比賽可謂交相呼應,那一戰奉獻了史上最經典的下半場,而這一戰則有了史上最經典的上半場,既有個人英雄主義的追風少年千里走單騎,又有將團體配合演繹到極致的任意球巧妙戰術。
因為馬島戰爭的緣故,英阿兩國視彼此為世仇,因而不管是1986年還是1998年,兩隊的交鋒都有很濃厚的場外因素在渲染氣氛,贏家會得到祖國人民的歡迎甚至膜拜,輸家則要接受輿論的嘲諷、唾罵甚至死亡威脅。
這場比賽中,小貝為他的年輕魯莽付出了代價,和西蒙尼相比,當時的他顯然太嫩了,而這張紅牌則讓他需要學習長期在英國媒體和極端球迷的不斷攻勢下生存着。即使是次年帶領曼聯拿下「三冠王」,他的形象依然沒有徹底恢復到這場英阿大戰前,直至2001年世預賽對希臘的任意球絕平。
而四年後在韓日世界盃上,英阿戲劇性地同組,貝克漢姆用點球實現復仇,也使得阿根廷隊小組即出局。
8.1986年世界盃1/4決賽 法國1-1(4-3)巴西
關鍵詞:藝術足球
簡單的文字描述很難說明這場比賽雙方所呈現出的美感,畢竟一邊是歐洲冠軍法國隊,核心是貴為三屆金球獎得主的普拉蒂尼,他和吉雷瑟、蒂加納組成了史上最強的「中場鐵三角」,另一邊是1970年之後最強的一支巴西隊,擁有着「白貝利」濟科、「足球博士」蘇格拉底和法爾考的夢幻組合。
據當時一家媒體所述,此戰前90分鐘的純比賽時間接近80分鐘,這是一個空前絕後的數字,也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80分鐘純比賽時間是什麼概念?這意味着球很少出界,裁判很少吹哨,球員很少犯規。所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雙方你來我往,攻防轉換連貫通暢,有時甚至數個回合才有停歇。此後的近30年,即便是再流暢的比賽,純比賽時間也難達到70分鐘,單單這個數據便一舉奠定這場比賽在足球史上難以撼動的地位,所謂藝術足球,此役就是標杆。
巴西隊的出局讓中立球迷都頗為傷感。一方面,他們此前四場比賽打進9球且全零封,普拉蒂尼的這一球是他們在這屆世界盃上的唯一丟球。另一方面,以濟科和蘇格拉底為代表的巴西這代天才球員們將就此謝幕,他們在1982年遇到了神奇的保羅-羅西,又在1986年和法國隊的這場傳世鏖戰中惜敗而歸。貝利和加林查那一代天才們三奪雷米特杯,卡福和羅納爾多那一代球星們也兩次舉起大力神杯,而蘇格拉底和濟科們在享盡人們掌聲的同時,卻只能無冕謝幕。
不過鏖戰過了巴西隊這一關的法國隊也沒有走得更遠,和四年前一樣,他們又一次倒在了西德隊腳下。普拉蒂尼作為球員,拿到了歐冠、歐洲杯、金球獎,獨缺世界盃。而和四年前一樣,淘汰他們的西德隊也輸掉了決賽。因為眾所周知,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盃,只屬於馬拉多納!
7.1966年世界盃決賽 英格蘭4-2西德
關鍵詞:門線懸案
1966年是英格蘭至今為止唯一一次舉辦世界盃,那句「足球回家」也伴隨着博比-摩爾高舉起雷米特杯而畫上了一個看似完美的句號。如果一定要找瑕疵,那就是加時賽中決定性的「門線懸案」。
不過縱觀整個1966年世界盃,傳奇經典還是很多,尤西比奧、博比-查爾頓、雅辛等人如日中天,朝鮮隊爆大冷進八強,赫斯特成為世界盃歷史上唯一一位在決賽上演帽子戲法的球員,和這些相比,「門線懸案」更像是英國人日後的茶餘談資。
不過德國人肯定不這麼想,以至於後來他們幾乎成了英格蘭人的夢魘,1990年世界盃和1996年歐洲杯上,他們兩次讓三獅軍團倒在十二碼點上。而2010年,蘭帕德的世界波明明過球門線卻被裁判無視,這被認為是44年前「門線懸案」的一次還債。
另一方面,德國隊也以這場決賽失利為起點,開始為自己的一個王朝做起了鋪墊,當時年僅20歲的「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在6場比賽中踢滿全場,打進4球,助攻2次,表現絕對驚艷!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格蘭隊自此之後,就再也沒有進過世界盃決賽了。
6.1982年世界盃第二階段小組賽 意大利3-2巴西
關鍵詞:金童
這場比賽前,意大利「金童」保羅-羅西自禁賽後復出僅兩個月,意大利隊在第一階段小組賽中也只有三連平,以至於第二階段進入到和阿根廷、巴西組成的超級「死亡之組」中,這個死亡係數在現代足球歷史上都能排上號。
第二階段首戰,意大利2-1擊敗了阿根廷,但是保羅-羅西還是沒有開張,而巴西同樣贏了阿根廷,比分還是3-1,這意味着巴西隊只要打平意大利隊就能進入半決賽。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保羅-羅西突然爆發了!
這屆比賽中,保羅-羅西在最後三場比賽中連進六球,帶隊第三次奪冠,並成功拿下了世界盃金靴獎和當年的金球獎,這完全不像是一位世界盃前長達兩年時間裏幾乎沒踢過球的球員的表現,所以巴西隊的失利也多少有一點輕敵的因素在其中,畢竟他們此前四戰全勝。
這是濟科、法爾考、蘇格拉底的黃金三人組第一次亮相於世界盃賽場上,他們的藝術般踢法吸粉無數,被認為是後貝利時代最強的一屆巴西隊,但是很可惜,他們遇到了最強的「金童」羅西,還遇到了防守大師詹蒂萊和卡布里尼、佐夫等名將,這場勝利是典型的意大利式贏球。四年後,巴西黃金三人組又輸給了法國中場鐵三角,世界盃成了他們的最大缺憾。
5.2014年世界盃半決賽 德國7-1巴西
關鍵詞:慘案,震驚
這場比賽是無數球迷所見過的最懸殊的強強對決。儘管內馬爾和蒂亞戈-席爾瓦都不能上場,但是坐擁主場優勢的巴西隊怎麼看都不像會被瞬間打垮的樣子,然而現實就是這樣殘酷。
僅僅半小時,德國隊就5-0領先!當時看台上巴西小球迷痛哭的樣子令人印象深刻,賽後作為場上隊長的大衛-路易斯也滿眼通紅。此前沒有一個東道主遭遇過如此沉重的打擊,而巴西隊洲際大賽主場62場連續不敗紀錄也以一場慘敗而終結!
巴西隊此前在世界盃上丟球最多的比賽是1954年被匈牙利進了4球,此前在世界盃上凈負球最多的比賽是1998年決賽0-3輸給法國,而這些數字在1-7面前,顯得那麼普通。
K神通過這一戰的第二球打破大羅保持的世界盃進球紀錄,而他慶祝的時候,大羅正在看台包廂內擔任解說嘉賓,恐怕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親眼目睹這樣一出慘劇!
「二娃」托馬斯-穆勒在此戰中首開記錄,他被戲稱為慘案專業戶,不管是在德國隊還是在拜仁,不管對手是來自德國、英國、西班牙、阿根廷還是巴西,不管對手陣中有沒有巨星,他幾乎全包,絲毫不留情面!
巴西隊自從2002年奪冠之後,在世界盃上就一直走背運,到今天都還沒重新進入過決賽!而德國隊在製造了這場堪比「馬拉卡納慘案」的屠殺並奪冠後,彷彿也因為他們的「不講武德」而付出了代價,此後連續兩屆世界盃都小組賽出局!而K神的接班人,德國隊也遲遲沒有找到!
4.1954年世界盃決賽 西德3-2匈牙利
關鍵詞:伯爾尼奇蹟
匈牙利在50年代初期大有稱霸歐洲乃至世界之勢,他們在溫布利對三獅軍團大開殺戒,終結對手主場不敗。如果讓皇馬和巴薩選出隊史五大巨星,那麼估計都會有50年代的匈牙利巨星入圍——皇馬有普斯卡什,巴薩有庫巴拉。
1954年世界盃,匈牙利以奪冠最大熱門的身份出征瑞士,在小組賽中狂灌西德隊8球。決賽在伯爾尼進行,匈牙利的對手依然是西德。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日耳曼人採用了類似「田忌賽馬」的戰術,在小組賽中對實力進行保留,到決賽再使出全力,讓匈牙利人措手不及。這就是足壇聞名的「伯爾尼奇蹟」!
這一戰的勝利對德國在二戰後的恢復有着很大的精神鼓勵,這也是德國人保持自己世界頂級強隊水平的開始。而匈牙利看上去要建立的王朝,卻因為這場失敗從此成為泡影,那隻無敵之師,基本上可以說是歷史上沒拿過世界盃冠軍的最強隊!
值得一提的是,伯爾尼奇蹟已經被拍成電影,德國人以此感召着那些渴望創造神話的後人。
3.1986年世界盃1/4決賽 阿根廷2-1英格蘭
關鍵詞:上帝之手,世紀進球
這場比賽遠不止是綠茵場上的較量!1982年的馬島戰爭,英阿直接交火,最終阿根廷完敗!因而這場比賽乃至這屆世界盃都是阿根廷人另一種找回尊嚴的方式,所以馬拉多納被阿根廷人奉為民族英雄絕非誇張,儘管前有肯佩斯,後有梅西,但是因為馬拉多納能夠率隊以非常傳奇的方式擊敗英格蘭,因而他在阿根廷足壇的地位至高無上!
短短不過五分鐘時間,馬拉多納先是魔鬼後是天使,他的野性狡詐和才華橫溢都展現得淋漓盡致!而他這兩個傳世進球在之後有了全世界球迷都再熟悉不過的稱呼:「上帝之手」和「世紀進球」!我們每次回味世界盃經典,都不會漏過這兩個瞬間!第一個球讓英格蘭人和很多路人都對他恨得牙痒痒,第二個球讓全世界都對他頂禮膜拜!
馬拉多納在世界盃上有很多經典瞬間,比如1982年對比利時的以一敵六的畫面,比如1990年對巴西的那記「世紀助攻」,再比如1994年對希臘隊進球後對着鏡頭的怒吼,但是只要一提到他,把他和世界盃聯繫得最緊密的還是1986年的夏天,還是這場英阿大戰!
12年後,英阿再次上演經典對決,那也是一場聖戰,也是阿根廷笑到最後,不過那次阿根廷勝在團隊,而1986年的英阿大戰,幾乎可以說是馬拉多納一個人戰勝了英格蘭,那年夏天,註定只屬於這個魔鬼和天使的結合體!
2.1970年世界盃半決賽 意大利4-3西德
關鍵詞:肩膀脫臼、鏈式防守
某種程度上,1970年世界盃是一個時代交替的分水嶺,屬於巴西和貝利的時代在這一屆之後被歐洲人所替代,從1974年到2018年,12屆世界盃中,歐洲球隊8次奪冠!而範圍如果縮小的話,這屆世界盃也將歐洲足球由意大利主宰的60年代過渡到德國人統治的70年代!而這一戰就是這個過渡的標誌性戰役!
以里維拉、里瓦、法切蒂為代表的意大利巨星們在60年代帶領着米蘭雙雄各自拿到2個歐冠冠軍,而意大利隊也在1968年首奪歐洲杯冠軍,那是他們二戰後拿到的第一個大賽冠軍。而以蓋德-穆勒、貝肯鮑爾、邁爾為代表的德國球員們在經歷了這一戰的失敗後迅速崛起,他們此後連奪歐洲杯和世界盃冠軍,開啟了歐洲足球史上第一個統治力超強的王朝!
這場比賽雖然打進了7球,但是防守質量依然極高,尤其是意大利隊在常規時間內的表現幾乎無可挑剔。不過雖然贏家是他們,但是更多人對於這一戰的最深印象依然是綁着繃帶在場上飛奔的貝肯鮑爾!這是繼「伯爾尼奇蹟」之後,德國人再一次把戰車式的鐵血精神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當然,也就是從此戰開始,意大利對德國有了一種天生相剋的宿命情結,1982年和2006年的世界盃、2012年的歐洲杯上,他們都直接將德國人淘汰出局。
1.1974年世界盃決賽 西德2-1荷蘭
關鍵詞:全攻全守,絕代雙驕,清道夫
論過程,這場比賽絕對排不進歷史前十,但是此戰在足球歷史上有着無與倫比的地位。這是足球在70年代初發生戰術革新之後的一場集大成之戰。
貝肯鮑爾在1970年世界盃上就嘗試了拖後中衛這一角色,後來這個位置也被人稱之為「清道夫」,當對方只有單前鋒時,雙中衛中一個盯人一個拖後成為後來的流行戰術。貝肯鮑爾自1966年參加世界盃起,三次對冠軍發起強有力的衝擊,終於在家門口舉辦的世界盃上得償所願,他也成為足壇歷史上第一位拿到金球獎的後衛。22年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後衛薩默爾也是德國人,也是清道夫。
貝肯鮑爾、布萊特納、蓋德-穆勒、邁爾等一大批來自拜仁的西德隊球員都在1972年拿到歐洲杯,1974年連拿歐冠和世界盃,成為歐洲足球史上第一批拿下歐冠、歐洲杯、世界盃的集體大榮譽全滿貫的球員。其中蓋德-穆勒和貝肯鮑爾還拿到過金球獎,而蓋德-穆勒還長時間成為了世界盃歷史射手王,2006年,他被大羅超越,2014年,大羅又被克洛澤超越。
而此戰失利的荷蘭隊同樣偉大!荷蘭足球從1969年歐冠決賽開始颳起了「全攻全守」的旋風,從1970年到1973年,費耶諾德和阿賈克斯連續四年拿下歐冠,其中1972年的阿賈克斯堪稱史上最強俱樂部之一,他們也成為了歐洲第二支三冠王球隊。到1974年世界盃上,以克魯伊夫為核心的荷蘭隊將全攻全守演繹到極致,尤其是此戰的第一球,絕對是世界盃決賽史上最神奇進球之一。
荷蘭隊儘管輸球,但是他們華麗的踢法深得人心,克魯伊夫也被認為是貝利之後第二位可能的球王,但是在這場70年代足壇雙驕的對話中,貝肯鮑爾笑到了最後,克魯伊夫只差一場就封王!儘管如此,他還是成為了足球史上第一位三次奪得金球獎的球員。不過很可惜,克魯伊夫只參加了這一次世界盃,而荷蘭隊此後也一直無緣世界盃冠軍,1978年和2010年,他們都在決賽中惜敗,鬱金香要在世界盃上盛開還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