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排世錦賽的賽場上,中國女排面對首個同組對手阿根廷女排,雖然在比賽當中出現了一些起伏,特別是在主力接應龔翔宇因腳踝受傷而遺憾缺陣的情況下,全隊在進攻端接應位置上的進攻效率和得分數量雖明顯下降,但整體上來說,還是克服了困難,王藝竹也在一傳保障環節基本沒掉鏈子,所以中國女排還是在挑戰面前成功頂住壓力,收穫3-0的開門紅。
整個球隊,除了李盈瑩貢獻全隊最高的22分之外,王雲蕗也在比賽當中撐起了她的對角位置,收穫11分,再加上全隊從王夢潔到其他位置上的球員在防守端拼得很兇,所以,中國女排得以在每一局都遇險的情況下還是完勝對手,雙方三局的比分是25-23、25-22和25-20。不過在這場3-0的完勝過程中,我們也看出中國女排暴露出了好幾個方面的問題,比如發球方面的攻擊性還有得分率,以及階段性的一傳保障起伏和每局都出現階段性卡輪等等,而球隊整個的換人戰術當中做的也有不成功之處,甚至成為場上主要暴露出來的核心問題。特別是第一局局末階段,在擁有18-14以及21-18領先優勢的情況下,通過兩點換三點,讓丁霞和陳佩妍上場,不但沒有拉開比分,反倒被對上方把比分追上,一度迫近比分到21-22,導致球隊局末遇險,好在關鍵時刻刁琳宇重新回到場上,中國女排也通過對方的反擊球失誤以及李盈瑩的強攻得手25-23艱難贏下第一局,為後面拿下整場比賽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但是總的來說,這次兩點換三點,不但沒有成功,甚至成為整場比賽的一個敗筆,也讓我們意識到在這場3-0的勝利背後,暴露的問題同樣值得深思和給予改正。要知道換人戰術當中兩點換三點的這個套路,似乎在蔡斌指導手中用的一直都不是是十分成功。而且我們可以聯想一下,之前的世界女排聯賽期間,中國女排也在幾場比賽當中都採用過這樣的兩點換三點,經常是丁霞和接應陳佩妍一起登場,只是那個時候更多的可能替換的是龔翔宇,當時那個階段就是陳佩妍和丁霞的配合,經常不在一個點上,丁霞不敢於給她扣球機會,或者陳佩妍得到扣球機會也顯得有些着急,過於想建功反倒打不出效率。而這兩個人的上場也讓整個場上的節奏,有些被破壞,導致其他的攻手也容易發揮不出來,反而讓整個場上顯得有些混亂,本來想拉開分差,卻變成了給對方送分。
之前世聯賽出現這種問題,我們一度以為通過近期的訓練,讓這個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但現在來看,丁霞和陳佩妍的這套二換三的組合,似乎還是難以收到理想中的效果。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一方面說明丁霞和陳佩妍的這種訓練強度和彼此間的默契度不夠,另一方面就是對於整個球隊來說似乎適應這種兩點換三點戰術的能力還相對欠缺。在球隊現在上報了14人名單,不可能再更換球員,而龔翔宇又已經受傷,何時回歸賽場還不得而知的情況下,如果中國女排的兩點換三點戰術始終不成功,必然會對中國女排在後面應對像巴西女排和日本女排這樣的強隊造成更大的困難,也希望球隊從蔡斌主教練到丁霞,還有陳佩妍本人,以及可能出現的其他替換上場的邊攻手,能夠和二傳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雙方也爭取能快速解決好彼此配合還有信任方面的問題,也爭取能夠幫助中國女排在比賽當中貢獻更多的力量,也讓我們祝福中國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