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戰陣容
在阿曼勝日本的利好刺激下,12強首戰和澳大利亞來了個對攻,在前20分鐘互有攻守外,其餘時間國足踢得無厘頭,缺乏章法。首輪過後,國足積分小組墊底,前路仍有可為。首先說一說國足的三個失球。
大寶兩連鏟鏟空
蔣光泰慢半拍
第一球,主要責任人于大寶,門前解圍連續兩連鏟鏟空。當然,前鋒踢中衛,這個鍋還得李鐵指導來背。對方過頂傳球,顏駿凌站位靠左了,身後已是空門,加上彈跳高度不夠,導致對方球過了顏駿凌的頭頂。這時,中衛蔣光泰意識欠缺問題放大,蔣是身體是蹲下來的,不是主功迎着球頂,明顯是在等球砸在頭上解圍;反觀,澳隊前鋒馬比爾毫不猶豫凌空橫向抽射(不算犯規),小蔣可能眼角餘光看到,電光火石之間選擇低頭躲過。所以說小蔣根本這個意識對於國腳來說就不合格。
後面又張琳芃保護,蔣光泰沒上搶導致失球
第二球起始是張稀哲站在那不去捅開球所致,源於平時不積極防守出腳慢的球風。導致對方球員直接面對小蔣和張琳芃,于大寶已失去位置。小蔣和張琳芃卻邊看球邊後退,直到對方轟門,也沒有一位主動去上搶,反而擋住了守門員的視線。
王剛失位致失球
第三球,王剛失去右路位置,導致馬比爾打門被守門員撲出後,被對方替補搶到二點補射球進。王剛下半場替補上場後,進攻回不來,防守老失位,還是一貫的的特色、一貫的穩定輸出。
國足出場陣容
當然失球多,並不能全怪後衛,中場失控才是根本原因。和澳大利亞這種身體對抗強的球隊比賽,我們的中場上了2個矮個子,張稀哲、金敬道,導致對抗落下風搶不到球。武磊個也不高,但他是前鋒,需要他的速度和進攻手段作為戰術。可是,中場張稀哲球風軟,出球慢,甚至控不住球。球一到他腳下,多是趕緊一腳出球,不管路線是否合理,隊友是否能接到,感覺就像抱了個炸彈,要趕緊扔出去才安全。金敬道有着一貫的責任心,在後場多次解圍或犯規破壞,奈何水平有限,在中場只是瞎跑,一對抗就丟球,更別說為前鋒傳球做貢獻。其實,李鐵是從金敬道身上看到自己當年踢球的影子,把小金子當做「小號的李鐵」使用,希望他也能像自己一樣跑不死。其實,今年金敬道由於身體等原因,在泰山隊也打不上比賽,狀態和實力並不適合12強賽。雖然李指導從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對馬爾代夫、關島用一用也就算了,12強賽可不是「一看二慢三通過」的中超。
射門效率對比
中場的吳曦在申花狀態也不好,在小組賽的狀態也不好,這麼長時間,李指導還是沒有激發出隊長的狀態。作為主教練,缺少敢於拿下大牌的勇氣,卻有讓規劃球員板凳坐穿的勇氣。吳興涵適合長傳沖吊戰術,山東泰山隊友郭田雨和費萊尼等高個和他呼應,但他也沒在泰山隊坐穩主力。由於我們中前場派上的球員個子不高、身體不壯,在澳大利亞的高個後衛面前,國足缺少與之呼應的球員,吳興涵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得中場得天下」,本場中場得布陣導致拿不住球,也搶不到球,國足全場全場射正次數為0。
賽後新聞發佈會
賽後發佈會,李鐵在失敗身上找問題說,聯賽導致球員疲勞,體能不行。可是,國足集訓提前半個月,多次合練;澳大利亞隊集合才兩天,且賽前只有一次合練。李鐵指導的「疲勞」一說,有甩鍋缺乏擔當之嫌。12強與澳大利亞首戰得了個0:3大敗,代價慘重,如果能正視問題,還是值得的。那就是,成績是水,聯賽才是水源,我們一遇大賽放棄聯賽,長期堅持長期集訓可以休矣!
多麼希望李鐵能安坐教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