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傳出了恆大旗下尚未竣工的球場將被出售的消息,關於恆大能否繼續留在足球圈,引來了許多球迷和媒體的猜想。
恆大被爆出售新球場
據悉,恆大轉讓球場系企業資金流動出現問題,目前恆大處於一種資不抵債的困境。這些年恆大在足球圈的投入不亞於任何一支中超俱樂部,造就了恆大長時間獨霸中超的局面,也是金元足球的一大代表。
但這兩年由於疫情,中超聯賽不得不改變賽制,取消主客場制,這給俱樂部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門票收入,因為門票一直是俱樂部的重要收入來源。少了這筆收入,俱樂部的財政就變得愈發困難。足球是一項燒錢的運動,很多時候想出成績只能大把大把的投入去引援,其實它賺錢的手段很多,只是在現在這個環境很難維繫,就目前的情況,很多的俱樂部都是虧損的,俱樂部虧損又牽扯到投資人的利益,畢竟球員、教練的工資以及青訓和保障都是不小的開支。
而現在足協又進行了中性名的改革,這也造成了不少資本的流失。現在說限制高投入也為時過晚,因為私營大多投入不起了。恆大作為一個大企業也難逃影響,現在被傳賣球場,之後可能還會買球隊,若是這樣,大連萬達的結局也將重演。
而另一支中超俱樂部上海海港處境好的多,跟恆大一樣,名下有在建球場,且前段時間謝暉事件的爆料稱上港奪冠耗費120多個億,同樣是大投入,現在處境卻不一樣,而海港是由國企投資的。還有一支國企投資的隊伍是山東泰山,其附屬青訓是十幾年前中國足球黑暗環境下唯一的欣慰。
可以看出國企投資應當是比民營企業有優勢的:第一,國企投資較於民營企業更加穩定,具有持續性;第二,國企不同於民企,源自於其承擔著更多的責任,不會為了一己私利而禍害中國足球;第三,作為國有企業,其支持中國足球發展的積極性遠高於只想撈錢的那些人。
而最後可能會形成一種國企不得不接手的局面,因為私營一旦放棄陪玩,俱樂部面臨欠薪及解散問題,容易影響秩序,引起一波退出潮。
中國足球發展遲緩,一方面在於青訓,一方面在於亂政和暴利。青訓落後造成了人才匱乏,足協一段時間的亂政,造成了環境的混亂,環境混亂給了商人機會,在這循環之中,國足難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