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很有趣的題目,忍不住想說幾句,蘇美爾是外星文明嗎?
答案當然不是,如果蘇美爾來自外星,既然掌握了空間旅行技術,怎麼也得留下幾件電子產品吧,為什麼蘇美爾遺迹中,不管如何發達,如何璀璨,但始終僅局限於史前文明這個概念。離現代科技都相去甚遠,拿什麼穿越星際。
再說蘇美爾的滅亡,緣被巴比倫王國打敗,如果來自外星,怎麼會輸?順便解釋下,蘇美爾其實比閃米特人為主的巴比倫王國先進得多,之所以敗,其實敗在了自己,因為過度開發土地導致鹽鹼化,才漸漸走向了衰亡。
如果只這樣回答問題,當然稱不上有趣,今天要聊的,並不是來自星星,而是蘇美爾文明和中華文明之間的不解之緣。
什麼是蘇美爾文明
四大古文明中,古巴比倫文明起源於兩河流域,兩河之間平原叫美索不達米亞,因此也叫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但其實把它定位於四大文明顯然值得商榷,因為在這片區域,有個比它更早,而且更先進的文明,蘇美爾。
蘇美爾是地名,位於兩河流域最南端,靠近波斯灣入海口。有關蘇美爾文明的牛逼之處,我就不多說了,總之它相當相當厲害,不是超越而是跨越,有人總結過,蘇美爾人起碼在38個方面創造了第一。
這麼牛逼,為什麼四大文明裡沒有它?我也不知道,你得去問起四大文明這個稱號的人,不過大概可能或許與它太神秘有關。
說它神秘主要在於三點。
一、人種不同。蘇美爾人自稱黑頭人,與周圍金髮白人閃米特人格格不入,非常突兀。
二、語言不同。使用楔形文字,雖然據考證它不與現代所有語言相關,但楔形文字就是象形字,以圖表意。兩河流域那旮沓除了它全是字母文化,完全不搭邊。
嗯,漢字就是典型象形字,我們學字之初,老師教你的,肯定從這個字像啥東西開始。甲骨文更不用說了,那是楔形文字代表。
三、過於發達。發達到什麼概念呢,無法理解,拿它跟別人比,幾乎是博士後和學前班的區別。說博士後可能還不大準確,得加個老師,博士後的老師。
總之,蘇美爾是古代史的一朵璀璨奇葩,不知道他們從哪裡冒出來,也不知道他們最終如何消失,一群異鄉人如同神兵天降,落在兩河流域上,創造出了一種古怪又遠超時代的文化。
網上什麼蘇美爾人是中國人後代的文章比比皆是,老實說,基本都不靠譜。雖然以上列舉三點,中國人看起來很親切,哇,黑頭髮,又是象形文字,這就不是自己人嗎?
但僅從黑頭人就認定跟中國有關,那是耍流氓。一是黑頭不見得就是黑髮,也許人家只是尊稱;二者就算黑髮,也不僅中國人有。非洲黑人都是黑髮,隔壁古埃及人一樣黑頭髮黃皮膚,要說可能,跟他們有親戚關係概率更大,地緣因素擺在那,近啊,比從中國跋山涉水過去靠譜的多。
文字也不對,蘇美爾文字跟現代所有語言,沒一點關聯性,包括漢語。這就好像看到一個長六指的,就懷疑是你失散多年親兄弟一樣胡鬧,不能說人家也用象形文字就是中國人。
所以我們得談正兒八經的邏輯和證據。說到證據,最有力的仍然是文化,有沒有關係,看啥,不是長啥樣,而是文化上有沒有關聯性。比方說日本人是大和民族,跟我們不一樣,但誰敢說日本文化跟中國沒關係?
不長篇大論了,只揀重點的簡明扼要。
蘇美爾人的多神信仰
蘇美爾人信仰很有趣,第一他們崇拜很多神;第二沒有主神。比如說他們有七個創世神,前六個神折騰了半天,也沒鬧出動靜,輪到第七個神,他不幹了,要求罷工。
這時剛好有條魔龍造反,於是七個神聯合起來打敗了魔龍,把它或者她(蘇美爾神話中為女性)撕碎了,上半身化為天空,下半身化為土地,眼淚變成了河,而她的血液則被做成了人類。
創世神都這麼多,可想而知,所以蘇美爾神仙一大把,各司其職,可以說都很重要,也可以說都不重要。為啥?這麼多你拜得過來嗎?
是不是有點明白,為啥中華文化這麼開放,愛信誰信誰,不惹事就行,但伊斯蘭和基督文化就不同了,不信我這個,你就是異教徒,是大不敬。
所以一神論這種東西,就是製造矛盾的,多神論就不會有這種問題。反正也拜不過來,用得着那個拜那個,神仙多了,反而會帶來信仰淡化。
蘇美爾人的道
如果僅從多神論來討論關聯性,仍然是耍流氓,因為人家的神都是什麼恩基,伊南娜,不叫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八竿子都打不着,就算你可勁給玉皇編親戚,也沒法給他弄個外國大舅子。
在蘇美文楔形文獻里,有個概念,或者說文字,出現率極高。它的樣子大概像英文字母大寫的T(抱歉我實在打不出這個玩意),現代學者們將其音譯,稱之為「me」。
這個me啥意思呢,很難形容,即具體又抽象,即可以用來形容人名神名,也可以形容地名,甚至可以拿來指導某個職業規範。所謂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博之不得,大概就是這種程度。
所以外國學者想要解釋它,非常費勁。德國考古學家蘭茲伯格說me是神之秩序,永恆不變,美國歷史巨頭克萊默則認為,me是文化集合,從創世紀起,一切神法神規總和。
中國人拿一個字就能解釋,這就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大道無邊,大道無名,無所不在,無物不有,即是天地之母,也是萬物之宗。
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地區有一個強國,名叫拉伽什,拉伽什國王修建了一座神廟,命名為五十廟,意思是該廟蘊含了五十種大道。拉伽什國王古地亞的銘文上寫道:「我的五十廟,安神(安即天,安神即天神)親手造。其道為至大,超越道中道。」
蘇美爾城邦國家中,有一個叫尼普爾,被視為聖域,蘇美爾戰火頻繁,尼普爾卻從未被波及,其地位差不多相當耶路撒冷。尼普爾也有一座五十道神廟,供奉它的文獻中寫道:「大道也,世人莫能呼其名。」
寺廟之道被稱為寺道,寺道有五十種,其它有多少呢?無數。愛神伊南娜身入冥界時,身上佩戴了七種首飾,每樣裏面各含一種道,而這僅是她從恩基那裡獲得的百種道里的七種,也有文獻說,伊南娜獲得了所有的道。
伊南娜將這些道傳授給人類,蘇美爾文獻中提到過的道有幾十種,除了寺道之外,還有「萬物道、擁有道、大智道、禮儀道、永生道」等等。
有趣的是,蘇美爾人也有王道概念。烏瑪王朝最後一位君主盧迦爾扎格西的一篇銘文中寫道:「天下王者,悉數來朝,皆往烏魯克,因其有王權道。」
這很有點「萬邦來朝」朝奉體系味道。在烏瑪王朝之前,稱霸的是基什王朝,基什王朝歷經23代君主,大概出於盧迦爾扎格西同樣的觀點,基什王朝某個君王乾脆給自己起名「王道王」(en-me-nun-na),王道之王的意思,還有一位叫王道盈王,王道多的都盛不下了。
蘇美文人稱,「王權道者,權力、財產以及威儀。」這意思是君權神授的王權,但到了王道,其中包含的意思不僅有王權,還有治國之道和為王之道。
出土文物
說完文化上的東西,接下來說物證,什麼物證呢?出土文物。
雖然普通人覺得,蘇美爾文明很神秘,但在歷史學家眼裡,它並非憑空出現,而是一脈相承,有清晰發展軌跡。
蘇美爾文明也經歷過新石器時期,其中比較典型的是哈拉夫文化,距今大概6000-7000年。哈夫拉以彩陶著名,它最典型的遺址阿爾帕契亞,曾出土過一件陶盤,復原圖長這個樣。
熟悉傳統文化的朋友大概會跳起來,這不就是四方八位九宮格嗎?如果你數一下圖中黑點,會發現分開的四組裡,每組16個,合起來剛好64,正合八八六十四卦。
陶盤外圓內方,象徵天圓地方,當中一點,象徵一年,四個弧彎里,各有三點,象徵一年四季,每季三個月。
九宮八卦、河洛圖書與天文曆法之間的關係,相信不用我贅言。八卦雖然是周文王所演,但他演的是後天八卦。八卦據傳是伏羲所化,乃是中華文明源頭,也是中華文明獨一無二象徵,相信世界上不可能有第二個民族,有類似發明。
伏羲八卦之說,只記載於古籍,究竟何時開始,難以考證,但在考古發現里,最早的八卦圖案,出現於半坡文化。
半坡文化屬仰韶文化一部分,距今也是6000-7000年,跟哈拉夫文化差不多。而且說到仰韶文化,大家第一印象是什麼?不就是彩陶嘛,仰韶文化可謂是中國瓷器之國始作俑者。
哈夫拉文化同樣製造彩陶,而且居然紋着九宮八卦圖案,這是巧合嗎?是什麼我也不敢斷言,因為任何判斷,都需要更多證據和考察做支撐,僅以現有的證據,我只能說非常懷疑,哈夫拉文化來自中國半坡文化移民。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瓷器年代看,哈夫拉時間要晚,這件陶盤大概產於公元前4300年,而半坡彩陶,如元君廟紅陶缽,其年代則在公元前4500-5000年。
哈夫拉文化與半坡文化相關性絕不止這一點,比如哈夫拉中晚期的房屋建築復原圖,內室圓形,外室方形,同樣寓意着天圓地方。
哈夫拉還出土過藏有骨骼的陶器,這叫「撿骨葬」,又稱二次葬。為了防止先人屍骨被蟲蟻啃噬,古人們會掘開墳墓,將屍骨裝入容器內二次安葬。二次葬雖然世界各地都有發現,但如果論最多最早,也是半坡文化,而裝入陶器更是半坡文化顯著特徵。
最後說個不負責任的猜想,古書稱遠古有兩件大事,一是黃帝蚩尤大戰;二是大禹治水。這兩件事都發生於半坡文化期間,無論哪件,都可能導致部分中原居民,被迫離開家鄉,另尋出路。
不管因為戰爭還是洪水,有一隻半坡人選擇了逃往西方。西邊不是高原就是荒漠,很難找到宜居地,所以他們一路向西,越過帕米爾高原,最終抵達了兩河流域。
中亞和東亞的交流,也許遠古時期就開始了,蘇美爾人不見得是半坡人後裔,但他們的確受到了中原文化影響,進而製造了類似中華,但又極其獨特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