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如何精準識別「敵友」?中國科學家最新發現

北京時間2025年1月24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發表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科研團隊在植物區分「敵友」微生物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該研究有望提高作物的營養吸收,降低我國農業對化肥的依賴,實現我國綠色農業發展。

△用於此項研究的早期陸生植物粗裂地錢(marchantia paleacea),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植物的根系土壤中棲息着種類繁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既包括能與植物建立互利共生關係的共生微生物,也包括能侵染植物、掠奪其營養的病原微生物。植物如何精準區分這些微生物的「敵友」關係呢?這是國際上相關領域的核心科學問題之一。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團隊發現植物的一對受體既可以識別共生真菌,又可以識別病原真菌,進而激活相應的共生反應和免疫反應。特別是在低磷的營養條件下,植物會釋放一種名為「獨腳金內酯」的植物激素,這種激素能夠激活共生菌。植物識別共生信號後可以激活共生反應,使植物高效地從環境中獲取營養。

這項研究揭示了植物識別並區分共生與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機制,也為作物通過微生物高效獲取營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台央視記者 帥俊全 褚爾嘉 上海總站)

©2025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