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

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

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作人員遙控插秧機停靠田邊,為其及時補充秧盤,插秧機又不知疲倦地繼續「忙碌」起來。

今年這批水稻,從選種、育秧、種植和收割,到稻穀烘乾、倉儲和加工,全過程將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和數字化。其奧秘在於田埂之上的兩幢白色廠房——育秧基地和烘乾倉儲中心,裏面的設備為好米的誕生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五穀豐登,不僅來自風調雨順的自然饋贈,更離不開以農業科技為支撐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提升。

圍繞種好一粒米揮灑汗水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所在地,曾是一片乏人問津的墾區,上海東禾九穀開心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杜軍旗和他的團隊用12年時間,圍繞種好一粒米,將這裡打造成現代農業樣板。

走進農場,自動駕駛拖拉機、全自動插秧機、耘田除草機、智能收割機、大疆大型無人機等一台台新型智能農機令人目不暇接,育秧系統、烘乾倉儲系統、大米加工系統等一系列現代科技設備也盡現眼前。

杜軍旗望着綠油油的稻田打趣說:「最早我們只是想種點好米給家人和朋友吃。」 10多年前,他還在浦東從事it工作,2012年回浙江東陽老家探親之際,看到大量閑置農田,他立刻心生感慨,儘管早早離開鄉村讀書就業,對農業、農村、農民卻有着真切情感。因此,在it行業做得風生水起時,杜軍旗決定將事業重心轉向農業,經考察後,把創業地點落位於崇明,並選取由上海農科院精心選育的「早玉香粳」稻米品種進行種植。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立農的「基因」已被植入。在「機器換人」有序推進下,東禾九穀從事農業生產的員工也越來越年輕,平均年齡不到35歲。新技術新設備的引進,還確保了種植的生態環保。比如種子溫湯消毒設備,利用巴氏消毒原理進行種子消毒,不產生任何污染。再比如用耘田除草機除草,可以避免使用化學藥劑。

圍繞種好一粒米,揮灑汗水,收穫碩果。2023年12月7日,被譽為「大米界奧運會」的第四屆國際米食味品鑒大會中國賽區活動舉行,東禾九穀選送的越光和南粳46大米獲得皇冠綜合組金獎。

以「科技力」提升「聲望值」

智能農機在田野里奔騰輾轉,自動播種、施肥、收割。科技與農業融合,描繪着最時尚、最具創造力的鄉村圖景,農業正從「體力活」變為「智力活」。

「藏糧於技」的主旋律在田間奏響。實現農業現代化,在節約人力物力的同時,保證大米的口感。吃過東禾九穀大米的客戶清一色反饋:好吃、放心。

杜軍旗的願望不止於消費端供給。東禾九穀以「米文化」為延伸,積極發展鄉村休閑旅遊,先後建成大米館、悅泊鄉等稻米主題休閑空間和鄉村酒店。遊客可以在大米館的文化互動體驗空間,了解關於「米」的文化和傳承,也可以在農場里體驗夏天插秧、秋天收稻,入住稻田邊的鄉村酒店,品嘗從農場現采現做的綠色有機食物。

「這裡不只是單純的大米種植基地,更是一個宜產、宜學、宜居、宜養的現代化生態鄉村空間。」從「種好一粒米」到「講好一粒米的故事」,杜軍旗在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道路上又邁出重要一步。

提到時下熱詞「新質生產力」,杜軍旗有着自己的深入思考。既要抓住「新」,聚焦農業科技創新,也要實現「廣」,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廣,挖掘更多農業人才。「東禾九穀走的每一步都抓住了時代的機遇,也都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扶持,我們將繼續努力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用未來的邏輯做農業,向未來要發展方向,為促進城鄉互動和融合作出貢獻。」

生逢盛世,恰逢其時,為鄉村振興帶來新的想法和思路讓杜軍旗忙得不亦樂乎。今年,東禾九穀還將以稻米文化園二期項目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稻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

>> 觀察員點評

上海前灘新興產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周學強認為,一粒米雖小,背後卻是農業新質生產力育成的生動圖景: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新農人+一系列新農機的廣泛應用+「引一接二連三」的新商業模式。

現代農業正同時向多個新興領域發展,但其核心要義都是利用創新技術,實現更智敏的規劃和更智能的管理,以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農業科創是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板塊,期待職能部門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打造容小、容缺、容慢、容錯的寬容環境和機制,為上海新農人鼓勁加油,為超大城市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壯大支招賦能。

  作者:史博臻

文:史博臻圖:史博臻編輯:傅璐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