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不如人!歐航局在月球背面發現懸浮粒子,為何嫦娥四號沒發現?

月球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然而月球背面則是一個神秘而充滿未知的區域,而在這一領域,中國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突破。

儘管全球已有五個國家成功將月球探測器送上月球,但僅有中國擁有完備的設施和技術,成功將月球探測車運送到月球背面,嫦娥六號首次運抵月球背面,並完成月球突然採樣返回地球,人類將獲得對這片神秘區域最深入的了解。

近日,中國的嫦娥六號探測器再次成功抵達月球背面,並成功採集了2000克的月球土壤樣本,正返回地球。這一壯舉無疑引起了全球的關注,許多西方國家都對此表示羨慕,渴望獲得月球背面的土壤樣本。

然而,嫦娥六號的任務遠不止於此。除了採集土壤樣本外,它還攜帶了多個國際合作項目的儀器,包括法國的月表揮發物探測儀、歐空局的月表負離子分析儀、巴基斯坦立方星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這些國際合作項目不僅展示了中國航天科技的開放與包容,也為全球月球科學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據外媒報道,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發現了尋找已久的特定粒子,這一觀測結果對天文學家了解月球風化層的化學組成具有重要意義。

完成這項探測工作的是歐空局的月表負離子分析儀,成功記錄了月球表面以前未被發現的帶電粒子,這一發現為探測月球風化層的化學組成提供了新的線索。許多網友紛紛表示,沒有中國嫦娥六號的成功,歐空局的月表負離子分析儀可能還只能在實驗室中等待機會。

歐空局發現月球背面神秘帶電粒子,到底是什麼?

在了解月球背面發現的神秘懸浮帶電粒子之前,我們需要了解,月球背面神秘帶電粒子的形成?

第一、月球缺乏磁場保護,這使得其表面暴露在太陽高能粒子輻射之下,與地球不同,地球擁有強大的磁場保護免受太陽風暴的侵襲。

第二、在月球稀薄的大氣層中,氣體如氦氣氨氣甲烷二氧化碳在陽光的照射下易被電離成帶電粒子,形成一層帶電的等離子體環境,這些等離子體能夠「吞噬」帶電粒子,從而形成了月球表面的神秘帶電粒子。

此次發現的帶電粒子有何重要意義?揭示了月球風化層的化學構成,為科學家提供了研究月球歷史的線索;帶電粒子還蘊含了關於月球表面多種過程的信息,如小行星撞擊等,通過分析這些粒子的成分和分佈,科學家可以了解月球表面的地質活動和演化歷史。

技不如人!為何這麼多年嫦娥四號沒有發現?

關於月球背面,我國的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已經工作多年,為何這麼久沒有發現這一重要信息?

首先,嫦娥四號着陸在月球南極的「馮·卡門撞擊坑」,而嫦娥六號則着陸在阿波羅隕石坑,這兩個地方的地質環境和氣體分佈可能存在差異,這可能是導致未發現粒子的原因之一。

其次,嫦娥四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月球背面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和礦物成分等探測,而嫦娥六號搭載了離子探測器等先進設備,專門用於探測月球表面的帶電粒子,這也是導致未發現粒子的原因之一。

最後,嫦娥四號和嫦娥六號的科學目標和研究重點有所不同,嫦娥六號更加註重對月球表面微觀環境和帶電粒子的探測研究,這也可能是嫦娥四號未發現這些粒子的原因。

最後

月球背面神秘帶電粒子的形成機制及嫦娥四號未發現這些粒子的原因是一個複雜而值得研究的課題。通過深入研究這些問題,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月球的演化歷史和地質活動,為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提供更多寶貴的信息和啟示。

這一系列的成就不僅展示了中國航天科技的實力,也為中國在國際航天領域贏得了更多尊重與合作機會。為中國航天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