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發現神秘粒子 歐空局立大功,網友不同意

截至目前,月球背面只有我國的月球探測儀器抵達過,雖然目前已經有五個國家成功將月球探測器送上月球,但是只有中國具有完善的設施,可以成功將月球探測車運到月球背面。也就是說,目前只有中國對月球背面有最深入的了解。

近段時間,中國再次將嫦娥六號運送到月球,並且首次抵達月球背面,並採集月球2000克的土壤正往回趕。可謂是讓不少西方國家十分羨慕,都想得到月球背面的土壤。然而,不僅嫦娥六號任務不僅只有挖掘突然返回的任務,還攜帶了法國的月表揮發物探測儀、歐空局的月表負離子分析儀、巴基斯坦立方星和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

據外媒稱:中國嫦娥六號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發現尋找已久的粒子,觀測結果有助於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月球風化層的化學組成。

歐空局的月表負離子分析儀實驗記錄了,月球表面以前未被發現的帶電粒子,該發現有助於天文學家能夠更好地探測月球風化層的化學組成。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沒有中國嫦娥六號,歐空局的月表負離子分析儀還只能在實驗室。

月球上神秘的懸浮顆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長久以來,月球的背面對人類而言一直是個神秘的領域,其真實面貌鮮為人知。那麼,歐空局探測到的月球背面的那些粒子究竟是何方神聖?

事實上,這些帶電的粒子並非尋常之物,它們是被陽光激發的氣體粒子,在阿波羅隕石坑——嫦娥六號航天器的着陸點,位於月球背面神秘的南極-艾特肯盆地中被發現。這一發現為我們揭示了月球背面鮮為人知的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離子探測器作為歐洲航天局首個登陸月球的儀器,其意義非凡。這不僅標誌着歐空局在月球表面的首次科學活動,更在科學領域開創了新的篇章,同時也是中歐在月球探索領域的首次合作。更令人振奮的是,收集到的數據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那麼,這些神秘的帶電粒子是如何形成的呢?地球因其強大的磁場而免受太陽風暴的侵襲,但月球卻缺乏這樣的保護。在月球稀薄的大氣層中,氦氣氨氣甲烷二氧化碳等氣體在陽光的照射下,極易被電離成帶電粒子,並被流動的等離子體所「吞噬」。這些帶電粒子不僅揭示了月球風化層的化學構成,還蘊含了關於月球表面多種過程的信息,如小行星撞擊等。

早在2012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ARTEMIS月球任務就曾在距離月球表面20,000公里的高空探測到飄蕩的拾取離子,它們均為正離子,攜帶比電子更多的質子。而關於負離子,科學家們指出其壽命極短,不會遠離地表漂浮,因此在嫦娥六號實驗之前,它們一直未被人類發現。

歐洲航天局在月球上做了哪些工作?

歐洲航天局在月球上的工作,展現了其在月球科學探測領域的重要性和創新力。通過搭載先進的探測設備,如NILS探測設備,歐洲航天局成功探測到月球表面存在的負離子,為月球科學研究帶來重要發現。

收集並分析NILS探測設備所提供的數據,科學家們能夠更好地研究月球表面的形成演化過程、太陽活動與地月空間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這些數據為未來的月球探測任務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和參考,推動了月球科學研究的進步。

歐洲航天局與中國的合作備受矚目,兩者合作推動了月球科學探測事業的發展,也為國際科學界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機會。嫦娥六號任務的成功再次證明了中歐在航天領域的緊密合作與互利共贏的可能性。

歐洲航天局在月球探測任務中取得的科研成果,展示了歐空局在科學領域的創新能力與突破。負離子的探測成果,不僅推動了月球科學研究的進步,也為人類的深空探測事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最後

歐洲航天局在月球上的工作通過搭載先進的探測設備、收集並分析科研數據、與國際合作夥伴共同開展科學研究等方式,為月球科學探測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不過,不得不說,歐空局的成功探月,背後的嫦娥六號可謂是功不可沒,為嫦娥六號點贊!為中國航天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