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佈了《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報告顯示,在今年「最佳科技集群」榜單上,排名前五的科技集群全部位於東亞,依次是:東京—橫濱、深圳—香港—廣州、首爾、北京、上海—蘇州。美國的聖何塞—舊金山排名第六。而前100名科技集群數量中,中國的集群數量最多,達到24個。中國領先於擁有21個的美國。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鄧鴻森說,科技集群是「任何經濟體創新表現最關鍵的組成部分之一。」 相比於去年的報告,今年排名前五的科技集群中國多加了一個上海-蘇州,高達三個。深圳-香港-廣州一如既往表現亮眼,排名第二。根據中國官方的數據顯示,去年深圳-香港-廣州的PCT專利申請量全球佔比實現8.2%,科學論文發表量全球佔比提高到1.9%,躍進至世界排名第3位。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長征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來源:新華社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受到衝擊,國際科技創新格局受到影響。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抓住創新機遇帶動科技變革和發展成為各國的頭等大事。
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自然也不甘落後。從中國空間站遨遊太空到蛟龍潛水器探秘深海,從高鐵飛馳神州大地到「中國天眼」FAST探秘宇宙,中國一批批重大創新成果展示着中國的科創決心,推動經濟發展,激發社會活力。
國際創新競爭白熱化
近10年來,美國、英國、法國、中國、日本、韓國以及印度等世界各國都陸續推出系統創新戰略,以期在國際創新大潮中前佔先機,獲得優勢性的地位。
2020年1月9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消費電子展上,參觀者在高通展台參觀。來源:新華社
作為世界上的最大經濟體,美國一直致力於維護其科技領先的地位,支撐經濟繁榮和維護世界霸權的根基。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着世界其他國家都陸續推出創新戰略和計劃,美國日益強烈地感到來自其他國家在前沿科技領域的嚴峻的挑戰。為維護其在科技領域的地位和保持其國際競爭力,美國陸續推出一系列創新戰略。
從2009年至2015年,美國連續三次發佈更新《國家創新戰略》,定位美國科技發展的方向並部署重點任務。2020年10月,美國發佈《關鍵與新興技術國家戰略》,關注20項對經濟發展和安全至關重要的關鍵技術,通過一系列措施確保美國在尖端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2022年8月,美國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加大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投入,刺激美國本土芯片行業的發展。
除了美國外,歐洲國家也抓緊在創新方面的部署。2020年7月,英國發佈《研究與開發路線圖》,提出要增加對科學研發的投入,支持科創企業發展、保障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的研發位居全球前列。2021年10月,法國正式公布「法國2030」投資計劃,為法國未來十年制定10個目標,在能源和經濟脫碳、電子和機械人技術等重要領域加大投資,爭取讓法國到2030年實現「再次成為創新大國。」
當下,美國加大在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以維護其科技霸權的地位,並繼續在這一領域發揮帶頭作用。在創新浪潮中稍微落後的歐洲正在努力追趕,着手解決其在市場方面的缺陷並縮小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技能差距。創新已成為各國拼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中國以創新助力合作
10年來,中國堅持把創新作為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在科技發展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斷向世界科技創新強國行列邁進。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科研隊伍,研發支出從2012年的1萬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萬億元。
2022年12月9日拍攝的國產大飛機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戶東航的儀式現場。來源:新華社
與此同時,中國的高科技企業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2023年,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從2012年的4.9萬家增加至33萬家,增長5.7倍。2021年有683家企業進入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榜單,在雲計算、人工智能、移動通信等領域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不斷嶄露頭角。華為、騰訊、比亞迪等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中國品牌。中國的企業在不斷適應潮流,加快變革中實現成長。通過創新實現規模擴大和經濟增長成為在當今競爭激烈的世界中保持生存的關鍵。
正是在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在創新方面不斷實現成果落地,並在國際排名中取得不俗的成績。在去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從2021年的12位升至全球第11位,實現連續十年穩步提升,位居36個中高收入經濟體中首位。
更值得期待的是,在合作共贏的理念下,中國一直是科技開放合作的倡導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目前,中國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簽署了116項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在扶貧、新冠肺炎、生物多樣性、環境保護、清潔能源等領域與多國開展合作。例如,中國加快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啟動成立金磚國家疫苗研發中心,推動建立技術轉移南南合作中心等。中國加快與其他國家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分享水稻種植技術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貢獻力量並推動新能源技術合作為應對氣候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針對中國的創新發展,美國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稱,中國加快創新發展,對中國有利、對發展中國家有利、對世界有利。中國以創新帶動自身發展,並不斷惠及國際社會。
九派新聞記者 楊楚楚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