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小故事 | 第154天:動物哲思

圖/全景視覺

第154天打卡

關鍵詞:動物;啟示;生活

大千世界由萬物組成,每一個物種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不妨一起來看兩則關於動物行為產生的一些思考。

在炙熱的夏天,蠅蟲亂生,它們依附在水牛的後背上,令水牛奇癢難耐,奈何水牛沒有靈活的四肢解救它的後背。這是一種叫做鷺鷥的鳥類出現了,它們以捕食水牛背上的寄生蟲為生,它們在水牛身上安家。人們時常可以看到一幅和諧的畫面,水牛走到哪裡,背上的鷺鷥也會跟到哪裡。當你以為這是一種穩定的動物關係時,鷺鷥會告訴你,並不是,它們會在每個清晨重新尋找新的水牛背。在水牛與鷺鷥共存的關係上,彷彿能看到現代社會裡人與人之間溝通處事的行為準則。不依附誰而生,但又互相依靠對方偶爾給予的支撐。

海參因為頗具營養價值,海參經常被當作一道美味佳肴端上餐桌。儘管被大量捕食,但海參在溫熱的海洋浴場經常一次又一次地上演着逃生絕殺。海參屬於無脊椎動物,圓筒形的身材,身體的一端是嘴,另一端就是肛門,中間是一些可作消化及呼吸作用的管子。每當海參遭遇這生存危機時,它會像墨魚一樣,把身體內又黏又濕的管線和排泄物噴射出來,同時藉助排出內髒的反衝力飛速溜走。安全之後,海參體內會再次生長出一套新的呼吸及消化器官。海參這一系列的求生行為,似乎也能映射出一些美好的品德。有舍才有得,不要被慾望所束縛,捨棄一些貪婪與名利,方可有所成長,回歸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