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小暑至,盛夏始,養生要過六關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7月7日,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小暑為小熱,雖然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伴隨着持續來襲的高溫天氣,將迎來愈加頻繁的雷電、降雨天氣,盛夏已然啟幕,酷暑近在眼前。

小暑過後,開始進入伏天,所謂「熱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我國多地高溫潮濕多雨。小暑這個時節雖然陽光猛烈、高溫潮濕多雨,但對於農作物來講,雨熱同期有利於成長。

SUM

MER小暑 ·天氣

三伏天「高溫、高濕」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氣候特點,北方地區則是「高溫、乾燥」。

小暑節氣後,大地少有涼風,而且吹的風還會帶着熱浪。中國南方各地也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常伴隨着大風、暴雨。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而我國北方地區,此時尚未進入雨季,天氣乾燥。

SUM

MER小暑 ·三候

一候溫風至

小暑時節,天空如燒熾,大地上不易尋得一絲涼風,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

二候蟋蟀居壁

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八月即古夏曆小暑節氣,蟋蟀到庭院中以避暑熱。

三候鷹始鷙

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始習於擊,迎殺氣也。」

SUM

MER小暑 ·習俗

鬥蟋蟀

《周書》上說:「小暑之日溫風至,後五日蟋蟀居壁,後五日鷹乃學習。」溫風其實是蒸騰的暑氣,它絲毫吹不動樹上的枝葉。「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蟋蟀古稱「促織」,人們在聽到蟋蟀的鳴叫後,常常會為辛勞的織女感傷。

曬伏

小暑適逢「天貺節」,「貺」即「賜」,即天賜之節。由於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麵」的緣故,故稱天貺節。

民間還有:曬書畫、衣物等習俗,把長期放置在屋內的衣服、書畫等,晾曬在陽光下,使其去潮去濕,防霉防蛀。故有:「六月六,曬紅綠」的說法。

「食新」

在古代,民間講究小暑「食新」迎豐收,即小暑過後家家戶戶吃新米、新面、嘗新酒。

南方地區農民會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做成香噴噴的米飯後,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以此來感謝自然饋贈,慶祝穀物豐收。

北方地區有頭伏吃餃子的傳統,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且餃子的外形像元寶,有「元寶藏福」的意思,吃餃子象徵著福氣滿滿。

此外,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而「黃鱔、蓮藕、綠豆芽」則有小暑「三寶」之稱,都是清涼消暑之食。

SUM

MER小暑 ·養生

第一關:養陽關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副院長、教授周端表示,暑天容易傷氣,這將導致體力、元氣不足,機體功能下降。例如,出汗過多、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人就容易傷津脫液;免疫機能一旦下降,感冒、腸胃疾病往往乘虛而入;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臟功能容易混亂。簡而言之,夏天人的陽氣從旺盛的頂點慢慢下降,所以夏令養生尤其要注意「養氣」,以防到了冬天陽氣不足

對策: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且房間內外溫差不能太大。室溫保持在27℃,不宜太低。總之,夏季要在一個涼爽、乾燥、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第二關:情緒關

小暑養生重點突出「心靜」。專家介紹:「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護和鍛煉時,我們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這就是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的緣由。

「喜怒不節則傷臟」,這是因為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密切關係,有其一定規律。尤其是夏季,炎熱的天氣容易讓人心煩意亂,情緒容易波動激動,導致血壓上升,加重心臟負擔,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發作。此外,中風在夏天的發病率也相當高,需引起重視。值得一提的是,情緒波動過大還會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等也與情緒有很大的關聯。

對策:有意識地調節情緒。原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發作的風險。

第三關:濕熱關

夏天多暑多濕,人往往感到頭重腦疼,則容易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對於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養,以防咳嗽、氣管疾病的反覆發作。而對於體質濕熱者來說,手心腳心常有發熱感,且在濕氣和熱氣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顯得黃而臭。

對策:飲食要清淡,便於消化。要多食用消熱利濕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等,用冬瓜與蓮葉薏米燒湯喝,也是以清濕熱的清涼飲料。同時,還要注意調節好房間中的濕度,多開窗通風。

第四關:睡眠關

夏季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作一些相應的調整,適當地減緩生活節奏,平靜地、有計劃地進行工作,有利於減少焦慮的情緒。

專家表示,夏季起居作息要有規律,一般是晚上10點至11點就寢,早上5點半至6點半起床,一旦養成了定時就寢的習慣,比較容易排除氣候對睡眠的干擾,上床不久即可入睡,並很快轉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此外,三餐及鍛煉、用腦、休閑的時間均應明確。這種「定時」在夏季,尤其是盛夏時節尤其重要。如果休息不好,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如高血壓患者易血壓升高,心絞痛患者發作頻率提高。

對策:保證足夠的睡眠。這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的高質的睡眠。

第五關:飲食關

中醫防病治病的寶書《黃帝內經》中關於飲食有這樣精闢的論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就是說飲食過量,就要損傷腸胃。中醫學認為「脾胃乃後天之本」,人體後天的生長,發育,健康與否,皆受脾胃影響和支配。因此,夏季,尤其是進入小暑後,更不應多食、過食、大食、嗜食、暴食,通常吃到七、八分飽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營養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氣影響,食欲不振,則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周教授建議,夏季應多食用低糖、低鹽、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盡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對策:適宜夏季食用的蔬菜比如冬瓜、白蘿蔔、番茄等這類化濕通淤、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魚,少食紅肉。可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綠豆湯等飲料。

第六關:健身關

不少人存在這樣一個誤區:由於夏天出汗多就懶於運動了。其實夏日仍需維持適量的運動,但要注意不應在陽光下運動。同時,由於夏天運動出汗量更大,對排毒有好處,但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防止出汗過多導致血粘度升高。

對策:提倡飯後一小時進行運動,且運動不宜太激烈,不要流過多汗。散步、慢跑、游泳等運動就很適合夏季進行。同時,夏季一定要多飲水,及時補充水分,排除毒素,減輕心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