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VR技術或將成為「社恐星人」心理治療的福音

斯皮爾伯格在電影《頭號玩家》里,用VR技術創造了一個不同於現實社會的「綠洲」。在這個創造出的虛擬遊戲宇宙里,再遙遠的夢想都變得觸手可及。而VR技術不僅可以應用於遊戲領域,在醫療保健中,VR技術也發揮着意想不到的作用。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VR系統或將成為「社恐星人」心理治療的福音。

廣場恐懼症是焦慮症的一種,患者通常認為環境不安全且不易逃離,從而產生焦慮癥狀。對患者來說,不安全的環境包括開放空間、公共交通、商場,甚至是自家外。廣場恐懼症常以自發性驚恐發作開始,產生預期焦慮和迴避行為。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一般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和暴露療法,有時還需要配合抗焦慮的藥物。

圖源網絡,電影《窗里的女人》女主角色就是一位患有廣場恐懼症的心理學家

VR全稱virtual reality,意為虛擬現實,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使用戶沉浸在該環境中。虛擬現實具有五大特性:沉浸性、交互性、感知性、構想性和自主性。虛擬現實利用現實中的數據,通過計算機技術產生電子信號,將其與各種輸出設備結合使其轉化為能夠讓人們感受到的現象。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國外一項研究設置對照組實驗:分為同時接受常規治療和VR治療的實驗組一和只接受常規治療的實驗組二。他們實驗組一的參與者在6周中接受了6次VR治療,每次治療時間為30分鐘,在治療中需要完成一些特定任務,例如作為虛擬形象點咖啡、與他人眼神交流等。如果參與者能在虛擬現實場景中克服恐懼症,在真實世界中也是如此。通過對象實驗表明,接受VR治療的參與者迴避現實生活情景的情況減少,其痛苦也得到減少,自信心得到增強,能夠完成以前難以做到的事情。

希望越來越多的科技助力醫療,改變患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