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虱子的起源——非洲鳥傳獸,獸傳人

張愛玲說——「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虱子,是一類昆蟲的通稱,包含近5000種無翅寄生昆蟲。它們是專性寄生蟲,生活在溫血宿主(鳥類和哺乳動物)的毛髮或羽毛中。

人也有毛,躲不開虱子的侵擾;而沒毛的穿山甲就完全不長虱子。

嚼&吸

直到上個世紀,虱子在人類社會中依然無處不在。即使是今天,有些地方的人依然會受到滋擾。

虱子從行為上大致分兩類——「嚼」虱,以皮膚和碎屑為食,「吸」虱則刺穿宿主的皮膚,以血液和其他分泌物為食。這兩種虱子都以哺乳動物為食,但吸虱是哺乳動物獨有的,換句話說,鳥兒從不挨咬。

許多虱子是特定於單一宿主物種的,並與之共同進化。並且,它們只生活在身體的特定部位,隨着它們生活的小「世界」一起運轉。

向別的動物身上移居的行為,在虱子的世界中堪稱哥倫布式的偉大征途。

虱子的起源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第一隻居住在哺乳動物身上的虱子很可能是從鳥類身上來的。該研究發表在《自然生態學與進化》雜誌上,比較了虱子及其哺乳動物宿主的基因組和家譜。

研究者找到了基因上的證據——幾千萬年前,出現了宿主跳躍事件,由此開始了哺乳動物和虱子之間的共同進化,剪不斷的聯繫。

蹄兔,非洲獸總目一員

所有主要哺乳動物身上的虱子群體,包括人類身上虱子,均起源於非洲獸總目的共同祖先。非洲獸總目是一組主要分佈於非洲的哺乳動物,包括蹄兔、大象、象鼩等。

從鳥搬到非洲哺乳動物身上後,這些虱子適應了新世界,並通過宿主轉換過程,繼續在其他主要哺乳動物群體中安居樂業。

非洲的人類祖先幹了些什麼好事?

按近代曾經的觀點,虱子不會從鳥類身上轉移到哺乳動物身上。

這項新研究證實了:一旦鳥身上的虱子學會了如何以哺乳動物為食,它們就可以更容易地從一個哺乳動物物種跳到另一個物種,而且可能有更多的機會這樣做。

接下來就是——鳥傳獸,獸傳獸,獸傳人,人傳人。

順帶一提,根據2007年出版的《類人猿靈長類虱子的進化史》:人類身上的頭虱和體虱與黑猩猩的虱子有共同祖先;而陰虱大猩猩身上的虱子有共同祖先......

這,非洲祖先都幹了些什麼好事......

寫在最後

如果你的生活中每日和動物為伍,記得注意清洗。說不定哪天,它們身上的虱子覺得你味道不錯,就搬家住過來了呢。

最後,萬一你真的面對了虱子侵擾——頭虱的話,梳子可以去掉蟲、蟲卵、藥效、或尋常的洗髮水也能起到控制作用,最不濟,剃個光頭,虱子就不會搬過來了。陰虱同理。

而體虱則像文章開頭張愛玲所說,是住在衣服上的,好好洗洗,大不了一把火燒了......

作者感謝你的關注(¬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