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發現長着四肢的「魚」,重達百斤有紫色的鱗,它究竟是什麼?

你可能沒有聽說過長着四肢的魚。

在1938年的時候,有一艘漁船正在馬達加斯加附近的科莫羅群島附近捕魚,結果撈上來了一條長相十分奇怪的魚。

首先,這隻魚的體型很大,有一米半,體重近百斤。然後,它全身還生長着堅硬的鱗片,似乎還泛着紫色的金屬光澤。

然而,最奇怪的地方,還是它的外形,它的尾巴與普通的魚完全不同,分成了三頁。漁民們沒見過這種魚,但想必肯定很稀有,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於是,他們將這個發現,告知了當時南非東倫敦博物館的館長拉蒂邁小姐。

然而,當拉蒂邁見過這條魚後,翻閱了幾乎所有資料,都沒有找到任何關於這條怪魚的信息。

沒辦法,她只好將這條魚的模樣畫了下來,並寫信將這個情況傳達給了魚類的研究專家詹姆斯·史密斯教授。

史密斯教授一見到這條魚的外貌,便覺得不簡單,畢竟他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魚,這條怪魚與普通魚有着天壤之別。

所以,史密斯教授認定,這條魚很可能是一種史前存在,後來被認定滅絕了的魚。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史密斯教授認定,這是一種6000萬年前就滅絕了的腔棘魚

能發現這樣罕見的魚,史密斯教授當然是十分激動,它立馬就想親眼見見這條魚。但可惜的是,還沒等史密斯教授回信,那條魚就已經開始腐爛了。

於是,拉蒂邁小姐只好將這條魚泡在了福爾馬林里,等教授親自來查看。

終於,過了幾天後,教授火急火燎地趕到了博物館,最終也是成功確定,這正是一條腔棘魚。

6000萬年前的魚竟然還存活於世?這個發現,立馬震驚了全世界。

後來,為了尋找第二條腔棘魚,史密斯教授帶着她老婆,走訪了非洲東海岸幾乎所有的村落,並發佈重金懸賞。

終於,在14年後,功夫不負有心人,還是在科莫羅群島,有人稱見到了這種魚。而為了儘早獲得這條稀有的魚,史密斯夫婦也是立馬聯繫了當時的南非總理,最終甚至還動用了軍用直升機,終於是成功獲得了這種魚。

不過,因為這件事,當地人也在捕魚的時候特別注意了起來,後來陸陸續續又發現了近200條腔棘魚。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科摩羅政府就曾贈送給了我國4條腔棘魚,並收藏在了一些古生物博物館中。如果大家有機會,我是強烈推薦,一定要親眼見見這種怪魚,因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它就是我們人類的遠古先祖。

只不過,當時的腔棘魚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上了陸地,最後成功演化出了人類;而另一部分,則又返回了大海,一直存活至今。

那麼,另外那部分,為何會選擇返回海洋呢?

據一些科學家們推測,腔棘魚早期的時候是在淡水中生活的,它們進化出了強壯的鰭,並成功爬上了陸地。

不過,由於陸地的環境與海洋相差很大,有一部分腔棘魚就無法適應,甚至連吃的都找不到。於是,只好又折返回了海洋,繼續過着躺平的生活。

而另外一部分腔棘魚,雖然也不適應陸地的環境,但為了上岸都已經作出了這麼多努力了,它們也不想半途而廢,於是,慢慢開始嘗試陸地上的生活、食物等等,最後也是成功演化出了各種生物分支。

而那些返回了海洋的腔棘魚,為了遠離危險,它們開始向海洋深處進軍,最終也是成功找了一個十分隱蔽的地方,生存了下來。

如今,幾千萬年過去了,這些腔棘魚始終都生活在那裡,由於深海中水溫比較低,水壓又很大。所以在這期間,也沒什麼魚類去打擾它們,人們更是沒有辦法下到那麼深的海域去見它們。

於是,它們漸漸被歷史遺忘,早些年人們就只能通過化石來了解它們,並認為它們已經徹底滅絕了。

雖然如今我們又重新發現了它們,但由於現代海洋的污染比較嚴重,科學家們認為,這些腔棘魚的生存環境遲早受到影響。屆時,它們可能會徹底滅絕。

無論怎樣,它們也是我們人類的另一部分祖先,如果它們真的滅絕了,說實話還是讓人心裏有些不舒服的。希望未來,科學家們能夠有好辦法,讓它們繼續生存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