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為什麼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嗎?

提起碳中和這個詞,估計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是否思考過為什麼要實現碳中和或者碳中和與我有什麼關係?

首先,我們來看一張全球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與全球平均溫度變化的曲線。我們可以發現,全球溫度變化與二氧化碳濃度是正相關的,也就是說隨着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全球的平均溫度是升高的。自1880年以來,全球的平均溫度升高了1℃以上。

那全球的二氧化碳濃度為什麼會升高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第二張圖。

圖 1-1

從圖1-2,我們可以發現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年升高。不斷升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勢必會造成不斷遞增的二氧化碳濃度。

圖1-2

如果你這麼解釋二氧化碳濃度與溫度變化間的關係,似乎也太小兒科了嗎?只是二張簡單的圖而已。有沒有更科學的解釋呢?

為此,我們引入地球溫室效應示意圖。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大約50%被地表吸收,然後會產生輻射熱。大氣層存在的多種氣體(二氧化碳等)會阻止輻射熱透過大氣層。我們知道,二氧化碳分子無時無刻處于振動狀態,其震動得越快,溫度越高。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受到輻射時,它們會屏蔽輻射,吸收輻射的能量,並加快運動,溫度也由此而升高。

圖 1-3

再如,我們把車停在室外,當我們打開車門的一刻,我們會感受到車內異常的熱。這就是溫室效應。陽光透過玻璃射入車內,車內氣體會捕獲熱量,繼而車內溫度比車外高很多。

簡單說來,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溫度升高的原理就是溫室效應。

說了這麼多,碳中和跟我們自身到底有什麼關係?

首先,我們還是來看一張圖。截至到2019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大概為510億噸。如果我們不採取任何措施,任由其發展。那麼,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會沿着路徑1持續發展。可以預見,全球的平均溫度會持續升高。這會導致一系列的災難性問題產生:

圖 1-4

異常炎熱的天氣會變多。以華東地區為例,目前炎熱的時候是從7月底到8月中,歷時一個月的時間。隨着溫度的升高,炎熱的天氣天數可能從一個月變成了3個月,甚至更長。

異常的氣候災害。隨着平均氣溫的升高,空氣的濕度也會變大,更多的水蒸氣上升到雲層,必然伴隨着氣候環境的改變,極端的天氣頻繁發生,如河南洪水等事件會是常態。在內陸地區,如新疆,隨着氣溫升高,更多土壤中的水分會揮發,導致土地更乾涸,土壤沙漠化勢必會加速。

海平面上升,海岸線地的部分會被淹沒。海平面上升主要來自於極地冰川的融化以及溫度上升導致的海水膨脹。

糧食危機。 據報道,溫度每升高1℃,全球小麥減產5.7%。目前全球小麥產量超過7億噸,產量下降5.7%意味着全球將會損失近4000萬噸小麥。其他主要糧食也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疾病。中暑是我們在炎熱天氣容易出現的疾病。人體的降溫主要來自於汗液的揮發,如果空氣中的濕度足夠大,而不容易吸收汗液的時候,人體很容易中暑,甚至死於中暑。假設隨着溫度升高,空氣中的濕度也提高了。溫度升高了,我們需要依靠分泌的汗液來排熱,但是空氣濕度足夠高了,已經無法吸收汗液了。這時候人類該怎麼辦?

是不是越說下去,越可怕了!

幸好,全球對溫室氣體已經有了共同認知。在2016年4月,170個國家領導人齊聚紐約聯合國總部,簽署氣候變化問題的《巴黎協定》,承諾將全球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內,並致力實現1.5℃溫控目標。即到2050年時候達到碳中和的目標:溫室氣體的排放等於溫室氣體的吸收,實現零排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