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光刻機也能造芯片?中國芯傳來捷報,中科院成最大功臣

2021年01月21日17:36:03 科學 1381

在芯片領域我們已經發展多年,華為海思,紫光集團,中芯國際以及長江存儲等等多家半導體企業為中國的芯片助力成長,並且提高了我國國內芯片供應鏈體系自助化,這是不一樣的,是這些半導體企業都是基於傳統硅技術所展開研發的。

摩爾定律即將失效?

傳統的材料是以硅為原材料的,從沙子中提取最高純度的硅材,將硅製作成為晶圓硅片,之後再送去晶圓製造廠,將其加工成為芯片集成電路。最後經過一系列的封裝測試等等,再將芯片搭載到電子設備之上,這就是一片芯片一生的命運。

沒光刻機也能造芯片?中國芯傳來捷報,中科院成最大功臣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這些流程的源頭是硅,可是如今先進的硅技術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光刻機,材料以及零部件等等,我們都特別依賴於國外企業,這就使得在全球範圍內,以及我國產業鏈之中沒有辦法離開國外的技術,如果說不使用硅的話,那麼就需要重新去尋找芯片製造材料。那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是不是就能夠重新塑造產業鏈?完全不含有對方技術呢。

沒光刻機也能造芯片?中國芯傳來捷報,中科院成最大功臣 - 天天要聞

石墨烯晶圓芯片

比如說前段時間中科院突破的石墨烯關鍵技術,石墨烯作為製造芯片的材料能夠加工成碳基芯片,理論上來看的話,同等製程性能比起傳統硅基芯片要強十倍。而目前中科院已經突破了關鍵技術,並且成功亮相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這對於我們來講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沒光刻機也能造芯片?中國芯傳來捷報,中科院成最大功臣 - 天天要聞

我們都知道傳統的硅芯片發展是嚴格按照摩爾定律來的,如今最先進制程的芯片是由台積電所生產的5納米芯片,而3納米以及2納米也在不斷研發之中,這就代表着芯片的發展規律已經無限接近摩爾定律的極限。那麼在摩爾定律達到極限之後,芯片將會何去何從將會成為一個問題。

沒光刻機也能造芯片?中國芯傳來捷報,中科院成最大功臣 - 天天要聞

而現在的硅基芯片都是需要光刻機來製造的,5納米芯片是需要極紫外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EUV光刻機才能夠製造,也是先進制程的芯片,對於光刻機的需求就越大,但以國產光刻機 的水準,想要達到EUV的水準還是比較困難的。需要在光刻機領域之上完成完全的國產化任務,就花費幾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要知道國外當初就是花了幾十年時間才研究出這種EUV光刻機。

沒光刻機也能造芯片?中國芯傳來捷報,中科院成最大功臣 - 天天要聞

如果說將幾十年時間都花費在光刻機上,到最後還是不能夠研發出這種EUV光刻機,那麼對於我們來講將會是一種巨大的損失。但如今石墨烯,晶圓的兩項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希望。這種石墨烯晶圓對於光刻機沒有太多的要求,未來外界認為是不需要光刻機也能夠製造出來的芯片。

沒有光刻機也能製造芯片?

不過就目前芯片市場的本質來看一下,離開光刻機製造芯片還是比較困難的。但如果碳基芯片真的能夠達到理論上與同等製程硅級芯片十倍的性能,那麼DUV光刻機所造出來的芯片就能夠取代EUV所造出來的芯片。

沒光刻機也能造芯片?中國芯傳來捷報,中科院成最大功臣 - 天天要聞

而我們在DUV光刻機上,還是能夠取得一定突破的,在十幾年的發展之中,我們並不是沒有自己的成就,從而2020年開始到現在中國芯片頻繁傳來捷報,而此次中科院傳來好消息,讓人興奮不已。

沒光刻機也能造芯片?中國芯傳來捷報,中科院成最大功臣 - 天天要聞

除了中科院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比如天數智芯片自研了7納米 GPGPU訓練芯片,大族激光自研的光刻機已經實現小批量出售,西湖大學研究出冰刻三維微納加工技術,以及華為海思自研了GB獨顯芯片等等。

沒光刻機也能造芯片?中國芯傳來捷報,中科院成最大功臣 - 天天要聞

這一切的一切都證明着中國芯片在不斷地取得進步,即便是在光刻機領域,值班費科院也早就已經宣布要入局。如果說我們將來真的能夠利用這種石墨烯晶圓芯片擺脫對於國外光刻機的束縛,那麼在將來的發展之中,我們一定能夠取得先機。芯片行業發展了幾十年,在技術上一直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而中國的芯片一直在朝着自研的方向發展。即便目前我們前面危險重重,但相信有這些優秀的國產企業存在,即便是再大的難題我們也能夠迎刃而解,此次中科院可以說是我們最大的功臣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 天天要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今天我們迎來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標誌着盛夏的登場俗話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啟「蒸煮模式」這一時節,暑氣蒸騰全國從南到北,正是荷花競相盛放之時偶有清風拂過,滿塘荷香給炎熱的夏季添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 天天要聞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熱工專業創始人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嚴家騄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4歲。嚴家騄同志1931年1月出生於江蘇南通,195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同年進入哈工大讀研,1985年任教授。歷任哈工大熱工教研室主任、工程熱物理研究室主任。曾...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 天天要聞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今年第 4 號颱風 「丹娜絲」備受關注。最新消息顯示,截至 7 月 7 日 17時,「丹娜絲」 為熱帶風暴級,颱風中心位於距離浙江省溫嶺市偏南方向約 190公里的東海西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 9 級(23 米 / 秒,約 83 公里 / 小時)。「丹娜絲」將先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8日早晨起逐漸轉向偏西方向...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 天天要聞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關注+星標,好搭檔不錯過7.7本周值得讀來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發表,我們為您精選呈現。1.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2. 並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與慢性炎症相關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擬態是否成功取決於觀察者的視角心理學 |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 天天要聞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開放科學(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賴、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複使用並借鑒的科學,它能帶來更快、更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以及更為廣泛的益處,而開放獲取(Open Access)是這一切的基礎。以OA形式發表研究,也能為研究人員和作者帶來影響力和可見度等諸多益處: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優勢,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廣的影響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