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球觀察地球,為什麼會讓人感到恐懼?

2020年12月13日10:57:02 科學 1812

從月球觀察地球,為什麼會讓人感到恐懼? - 天天要聞

如果在天氣好的時候,夜晚用使用普通的天文望遠鏡觀察月球就可以看到月球表面起伏的地貌變化,獲得不錯的觀察體驗,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站在月球上眺望地球,會是什麼感覺呢?為什麼有人說,在月球上眺望地球,會感覺到恐懼呢?

從月球觀察地球,為什麼會讓人感到恐懼? - 天天要聞

加加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宇航員,他也是第一個在宇宙中眺望地球的人類,古人常說「不識廬山真面,只緣身在此山中」,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如果沒有離開地球進入宇宙中,無法想像地球的體積有多麼巨大。

地球半徑6371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區域被海洋覆蓋。地球是一個岩石行星,雖然從表面看起來是蔚藍色的,但是地球是太陽系類地行星中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只有在宇宙中親眼觀察,你才能體會到地球的巨大。

從月球觀察地球,為什麼會讓人感到恐懼? - 天天要聞

阿姆斯特朗是首個登上月球的人,在阿波羅計劃中,總計有12人登上過月球,在月球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也只有這12個人有機會站在月球上眺望地球,我們只能通過各種照片,體會從月球觀察地球的感覺。

從月球觀察地球,為什麼會讓人感到恐懼?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從月球觀察地球會讓人感覺到恐懼呢?恐懼是一種常見的心理活動,讓我們產生恐懼的原因多種多樣,一般情況下,在面對某種危險又無法解脫,內心產生的強烈擔憂情緒被稱為「恐懼」。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巨大的物體也會讓人感覺恐懼,這種情況被稱為「巨物恐懼症」,一些宇航員也會有這樣的心理問題,被稱為「天文恐懼症」或者是「宇宙恐懼症」。

從月球觀察地球,為什麼會讓人感到恐懼? - 天天要聞

在人類早期的天文工作中,因為科技水平不夠,參與航天任務的宇航員人數較少,工作時間較長,長期處於幽閉環境中讓一些人患上了「宇宙恐懼症」,當然,隨着科技的進步,這種情況大大減少直到完全消失。每一位宇航員在進行任務之前,都需要經歷嚴格的培訓和篩選,嚴重的心理問題幾乎不會出現。

從其他的行星或者空間站觀察地球,為什麼會讓人感到恐懼?原因其實很簡單,對於人類來說,地球太過於龐大,觀察地球的全貌會讓人感覺到自己萬分渺小,。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類的文化建立在地球上,身處月球或者是空間站時,會感覺到恐慌,因為在這些區域發生意外得不到來自地球的救援,任何一個微小的意外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從月球觀察地球,為什麼會讓人感到恐懼? - 天天要聞

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最害怕的就是「孤獨」,從月球眺望地球會加大一個人的孤獨感。宇宙浩瀚無比,宇宙中存在浩如煙海的行星,地球和月球只是無數行星中很普通的一個天體系統

對於人類來說,地球和月球是不可改變的唯一,人類的文化在地球上,大部分人的一生都無法離開地球,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活動,出一趟遠門都需要準備許多事情,更別提離開地球可能會產生的內心壓力。

從月球觀察地球,為什麼會讓人感到恐懼? - 天天要聞

從月球觀察地球,為什麼會讓人感到恐懼? - 天天要聞

旅行者一號探測器在遠離地球很遠,拍下了著名的「暗淡藍點」,在這張照片中,地球只是一個暗淡的藍色光點,在整個黑暗的宇宙中顯得微不足道,看到這張照片,同樣會讓人感覺到有些恐懼。

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地球可能微不足道,如果地球消失,不會對宇宙造成任何影響,可是對於人類來說,地球就是我們的全部。換一個角度看地球,也可以讓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地球和宇宙的關係。

如果給你一個成為宇航員的機會,你會選擇把握這個機會進入宇宙,換一個角度看看地球嗎?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38.10米!我國在建海拔最高拱壩取出世界最長「芯」 - 天天要聞

38.10米!我國在建海拔最高拱壩取出世界最長「芯」

5月11日,我國在建海拔最高雙曲拱壩——華電金上葉巴灘水電站大壩成功取出一根長度38.10米的混凝土芯樣,打破了國內外同類壩型大壩取芯長度紀錄。混凝土取芯是檢查大壩澆築質量的重要手段,芯樣的完整性和長度是關鍵指標。本次從大壩17號壩段取出的芯樣總長38.10米,相當於12層樓高,直徑245毫米,一共貫穿了12層水平施工縫...
今晚,辰山植物園上演金庸「武俠大戲」,盡賞「味覺盛宴」 - 天天要聞

今晚,辰山植物園上演金庸「武俠大戲」,盡賞「味覺盛宴」

佛跳牆、油爆蝦、北京烤鴨……您聽餓了嗎?這可不是在飯店點餐,而是「樂起江湖 交響人間」的開場演奏《中國廚房——味覺的盛宴》。5月11日傍晚,「2025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進行到第二天,上海交響樂團在音樂總監余隆的執棒下,以武俠主題與中國廚房的煙火氣結合,展現了交響樂的本土化表達。當暮色將草地染成琥珀色時,舞...
石學敏院士逝世 - 天天要聞

石學敏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1時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視頻截圖石學敏出生於1938年6月,中醫、針灸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現代中國針灸奠基人。1962年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他生前是天...
流動的空氣 vs 靜止的空氣 - 天天要聞

流動的空氣 vs 靜止的空氣

空氣在靜止狀態下(無流動,即「沒有變成風」時)確實是熱的不良導體,甚至可以作為天然的「保暖材料」。這一特性與其物理結構和熱傳遞機制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入理解: 一、空氣的導熱性:為什麼靜止空氣保溫? 1.
25億元!光學級高分子新材料生產項目落地成都彭州 - 天天要聞

25億元!光學級高分子新材料生產項目落地成都彭州

5月11日,紅星新聞記者獲悉,光學級高分子新材料生產項目正式落地成都彭州經開區。該項目總投資25億元,將分兩期建設,項目採用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張鎖江院士團隊獨立開發的連續本體聚合法生產技術,其核心產品光學級高分子新材料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通過分子結構與工藝優化,實現光學純度99.99%、透光率...
繁星入海!溫州進入爆發期,就在… - 天天要聞

繁星入海!溫州進入爆發期,就在…

【來源:溫州晚報】新聞薦讀你見過星河散落大海嗎 當夜幕降臨 被大海環抱的島嶼上 泛着星點藍光的海浪拍打礁石 瑩潤靈動 如夢似幻 上演着一場名為「藍眼淚」的自然奇蹟在瑞安北麂島海域 就能追到這樣的「熒光海」!
第九屆國際月季大會在京開幕 千餘種月季亮相 - 天天要聞

第九屆國際月季大會在京開幕 千餘種月季亮相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記者王艷剛)第九屆國際月季大會開幕式11日在北京市門頭溝區舉行。開幕式上,AI數字人「小妙月」驚艷亮相,《北京月季宣言》首次發佈,千餘種月季亮相主場地京西月季洲。據了解,國際月季大會由國際園藝學會(ISHS)主辦,每四年一屆,是全球月季領域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會議,40年來第一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