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2025年05月23日22:13:08 科學 1649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科學的力量一次次改寫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從哥白尼提出「太陽不是宇宙中心」,到牛頓建立經典力學體系;從愛因斯坦彎曲了時空的結構,到薛定諤在貓的命運中揭示量子的不確定性——每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都曾讓人類視野擴展了一大步。

正是這些天才的出現,讓我們從神話走向理性,從地心說走向宇宙膨脹,從鍊金術走進粒子加速器。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人類文明的進程可能要倒退幾百年。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但即便如此,即便我們建起了天文望遠鏡、發射了空間探測器、鑽入了量子世界的深處,宇宙中仍然存在六大謎題,至今無人能解。有科學家坦言:它們可能是人類認知的極限,是永遠無解的宇宙黑匣。

01

宇宙怎麼來的?

我們總在問:「宇宙是從哪裡來的?」

這聽起來是一個很自然的問題,就像問「我從哪來」一樣。但當這個問題指向整個宇宙本身時,我們實際上並不知道該怎麼真正去提問。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大爆炸真的「爆」了嗎?

根據目前主流的宇宙學理論,宇宙誕生於約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這個「大爆炸」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爆炸——它不是一個物體在某個空間中爆開了,而是空間本身開始從一個極端緻密、極端高溫的狀態中迅速膨脹。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這一理論並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基於三個關鍵的觀測證據:

  • 1929年,哈勃定律的提出: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通過觀測發現,遙遠星系的光譜普遍向紅移動,這意味着它們正在遠離我們,整個宇宙在膨脹。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 1965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物理學家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在調試通信天線時,偶然接收到一種來自四面八方的「微波噪聲」——這被認為是宇宙誕生約38萬年後殘留的熱輻射,是「大爆炸」的「餘溫」。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 氫、氦元素丰度的比例:根據理論計算,大爆炸後最早幾分鐘內發生了「宇宙核合成」,產生了今天宇宙中約75%的氫和25%的氦,這個比例與觀測高度一致。

這三項獨立證據構成了「大爆炸宇宙論」的理論基礎,被寫進了所有現代宇宙學教材。

但「大爆炸之前」是什麼?

這是個哲學味極濃的問題,卻又是物理學的最大難題。

在標準宇宙模型中,時間和空間都是從大爆炸那一刻才開始存在的物理維度。在此之前,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在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這個問題,在邏輯上是無效的,因為「之前」這個時間概念本身,在那一刻才被「創建」。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這樣比喻:「問『宇宙之前是什麼』,就像問『地球的最南端下面是什麼』——沒有『下面』這個方向,問題本身是無意義的。」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這並不是科學在逃避問題,而是人類語言和認知框架,在面對宇宙起源時開始崩塌

科學家嘗試過解答,但每一步都被打回原點

為了繞過「奇點」這一數學災難,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更高級的理論:

弦論:把基本粒子看作「弦」,試圖統一量子力學與引力;

圈量子引力:試圖讓空間本身是「量化」的,避免出現奇點;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多重宇宙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只是無數「泡泡宇宙」之一;

宇宙回彈模型:認為宇宙在膨脹之前經歷過一次收縮。

但問題是,這些理論都無法通過實驗驗證,也沒有任何直接觀測證據支持。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我們受限於技術:現在的粒子加速器無法模擬宇宙誕生時的能量級別,而我們所能觀測的最遠距離,也停留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牆」之外——再遠的光,我們也看不到。

這可能是人類永遠無法回答的問題之一

我們不是沒想過這個問題,而是已經走到了一條認知的盡頭

我們擁有的語言、邏輯、數學乃至物理工具,都是在宇宙已存在的前提下構建出來的。當我們試圖用這些工具去解釋「宇宙是怎麼開始的」,就像拿尺子去量尺本身的長度——註定陷入悖論。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一些物理學家已經開始承認:「宇宙從哪來」這個問題,可能是人類思維結構無法處理的命題。

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停止探索,而是代表:我們已經走到了「已知宇宙」的邊界。

02

暗物質與暗能量: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看見」的宇宙

你現在看到的這一切——星星、行星、銀河黑洞、星雲、甚至你自己——都屬於宇宙中極其稀少的一部分:普通物質。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把它叫做「重子物質」,它只佔整個宇宙的4.9%。沒錯,我們認知中99%的宇宙,其實只佔了5%。

那麼剩下的呢?26.8%是暗物質,68.3%是暗能量。它們不發光、不吸光、不反射光,完全無法被直接觀測

但科學家確信它們存在——不是因為看見了它們,而是因為看見了它們「留下的痕迹」。

暗物質的出現

1933年,瑞士天文學家弗里茨·茲威基在研究星系團時,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他觀察的后髮星系團中,星系們的運動速度遠遠超出它們的總質量所能維持的引力束縛——按理說,那些星系應該早就飛散了。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茲威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星系團中一定存在一種我們看不見的「隱藏物質」在提供額外引力。

他稱之為「dunkle Materie」,也就是暗物質

起初沒人相信他。直到幾十年後,這一結論才被重複驗證:

1970年代,天文學家薇拉·魯賓研究了多個旋轉星系的速度分佈圖,發現:靠近星系邊緣的恆星旋轉速度並沒有減慢,而是幾乎與中心相同。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這就像地球上所有行星都圍着太陽轉,但最外層的海王星和最裡層的水星轉速一樣快,從牛頓力學角度來看,是完全不可能的。

除非有某種「看不見」的質量分佈在星系外圍,提供額外的引力。

科學家怎麼找它?

既然暗物質有「引力作用」,那就說明它有質量,雖然看不見,但它應該能產生引力透鏡效應(讓星光發生彎曲);或者與普通物質發生極微弱的碰撞;也可能在高能狀態下「衰變」為其他粒子。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於是全球科學家建起了一系列尋找暗物質的實驗:

XENON1T實驗(意大利地下1300米):用超純液氙探測器,試圖捕捉暗物質粒子與原子核的碰撞;

LUX-ZEPLIN計劃(美國):探測靈敏度達到前所未有的低;

AMS-02探測器(安裝在國際空間站):尋找暗物質衰變產生的正電子

LHC大型強子對撞機:嘗試在碰撞中「造出」暗物質粒子。

結果呢?

截至目前,沒有一次實驗直接捕捉到暗物質。它們到底是什麼?我們甚至不知道!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那它到底是什麼?我們甚至不知道

科學家提出過幾十種候選粒子:

WIMPs(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最主流猜想,但一直沒找到;

軸子(Axion):一種理論上的極輕粒子;

中微子家族之外的「暗中微子」;

甚至還有人提出:暗物質其實是微型黑洞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沒有實驗證據支撐

這也引發了一個更深層次的恐懼——也許我們根本搞錯了方向。

也許宇宙不是「有暗物質」,而是我們對引力的理解出了問題。這就像牛頓力學曾一度解釋不了「水星近日點進動」,直到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

今天,也有人提出了MOND(修正牛頓動力學)引力自耦合模型等替代理論,試圖不靠暗物質也能解釋星系運動。

但這些模型,也都無法解釋全部觀測現象,比如引力透鏡分佈、星系團合併後的「質量偏移」等。

所以,我們陷入了一個兩難:

有暗物質,我們找不到它;

沒有暗物質,我們解釋不了現象。

暗能量,更詭異的存在

1998年,兩組天文學家(Perlmutter和Riess團隊)在研究遙遠超新星時,意外發現——宇宙膨脹的速度竟然在加快。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這直接顛覆了人類對宇宙命運的預期。

為了讓這個觀測結果成立,科學家不得不假設:宇宙中存在一種「反引力」的神秘能量,正在推動宇宙不斷加速膨脹。

這就是暗能量

我們完全不知道它是什麼,也不知道它在哪裡,只知道它的「綜合效應」,大到足以撕裂整個宇宙結構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根據普朗克衛星2018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數據,宇宙的組成結構被估算為:暗能量:68.3%,暗物質:26.8%,普通物質:4.9%

也就是說,我們所有望遠鏡、粒子對撞機、X射線觀測器能看到的一切,只是不到5%的宇宙。

剩下的95%,我們連「它是否屬於同一套物理體系」都無法確定。

這不是科學的失敗,而是對宇宙的敬畏。

03

黑洞奇點——宇宙最深處的「數學崩塌點」

如果你想在宇宙中尋找「邊界感」,那麼黑洞,大概是最接近「禁區」的存在。

它們不是科幻小說虛構的謎團,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天體,而且,我們已經看到了它們的「臉」。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2019年4月,人類首次「拍下」了黑洞的照片,來自M87星系中心的超級黑洞。那張模糊的「光環」照片,是由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聯合八個天文台、用全球干涉測量技術匯總了約4PB的數據(約400萬GB)才合成出來的。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但你以為這就是黑洞的「中心」嗎?不——那只是它的「邊界」。

真正的核心,藏在它內部一個我們永遠也無法看到的地方:奇點

黑洞的結構:從「事件視界」到「無限密度」

黑洞最經典的定義來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1915年,他提出:重力並不是「吸引力」,而是質量讓空間彎曲。

一年後,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解出了愛因斯坦場方程的第一個精確解,預測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果:如果一個天體的質量足夠大、體積足夠小,它會讓周圍空間坍縮成一個「無底洞」。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這個區域的邊緣被稱為事件視界。一旦進入,連光都無法逃脫

但更瘋狂的,是在事件視界之內——那裡,所有數學都開始失效

根據廣義相對論的模型,黑洞的中心是一個體積為零、密度為無窮大、空間曲率無窮大的點:奇點

在這個點上,所有物理定律都不再適用

時間停止,空間塌縮,因果關係無法定義,數學公式直接爆掉——它不是「我們還不懂」,而是「我們無法計算」。

霍金悖論:信息去哪了?

但讓黑洞變成「宇宙最大難題」的,並不是它的引力有多強,而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

掉進黑洞的東西,信息去哪了?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這個問題是史蒂芬·霍金在1970年代提出的。他發現,如果把量子力學引入廣義相對論,黑洞其實會「蒸發」——這就是霍金輻射

黑洞不是永恆存在的,它會慢慢釋放出微弱的輻射,最終質量耗盡,完全消失。

但這裡出現了一個大問題:量子力學說:信息是守恆的,宇宙中不會有「信息毀滅」,可黑洞蒸發後,什麼也不留下,那信息去哪了?

這就叫黑洞信息悖論。它讓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兩大支柱理論正面衝突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幾十年來,科學家提出了各種解法:

信息被儲存在事件視界上(全息原理)?

信息通過蟲洞「逃走」?

黑洞最終留下某種「殘餘」?

或者,量子引力會讓奇點根本不存在?

但沒有一個理論能被實驗證實。

因為黑洞內部的信息,我們永遠無法觀測。事件視界是信息的單向閥門——進去的東西,永遠出不來。

我們能「看見」黑洞嗎?

2019年那張黑洞照片,不是「拍到黑洞」,而是拍到了黑洞的影子

它來自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我們看到的,是它吸積盤上的物質在臨近事件視界時被撕裂、升溫、發光——然後光線在強引力下彎曲,形成一個「光環」。

這張照片的像素分辨率是20微角秒,相當於在地球上看清月球上一張信用卡。

但它仍然只能看到「外面」。

事件視界之內——我們無法用任何電磁波「打進」去。無線電、可見光X射線,全部出不來。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黑洞的核心將永遠處於觀測盲區。

除非有一天,我們能用引力波成像技術「穿透」事件視界。但那可能是22世紀的事情。

黑洞背後是什麼?通向另一個宇宙?

有一種說法你一定聽過:黑洞可能是一個「通道」,另一邊連着「白洞」或「另一個宇宙」。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這是「愛因斯坦-羅森橋」理論的浪漫版本,也就是你在《星際穿越》中看到的「蟲洞」。

物理上,這種構造是可能存在的——但前提是你需要一種「負能量密度」的物質來穩定蟲洞結構,而我們從未觀測到這種物質存在

更現實的問題是:即使蟲洞存在,它在你穿過之前就會塌縮,你還沒走進去,信息就已經被撕碎。

所以,這更像是一種數學上的可能性,而不是宇宙中的真實存在。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我們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描述「宏觀宇宙」,用量子力學描述「微觀世界」——但在黑洞中心,這兩個理論必須同時成立

而它們,卻互相不兼容

這就是為什麼科學界至今還在尋找「萬有理論」,一種能夠統一所有基本力、描述整個宇宙的終極物理語言。

但在找到它之前,黑洞的奇點,依然是我們知識體系中最深、最黑、最沉默的地方。

未完待續~~~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04時間真的在「流動」嗎?我們每天都在和「時間」打交道,但從科學角度看,時間可能是最容易被誤解的概念之一。我們覺得時間像一條線,從過去流向未來,我們站在中間的「現在」,隨着時間的流動不斷前進。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科學的力量一次次改寫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從哥白尼提出「太陽不是宇宙中心」,到牛頓建立經典力學體系;從愛因斯坦彎曲了時空的結構,到薛定諤在貓的命運中揭示量子的不確定性——每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都曾讓人類視野擴展了一大步。
5000多款產品亮相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 - 天天要聞

5000多款產品亮相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

以「步入低空經濟新時代」為主題的2025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23日在深圳開幕。同期舉行的國際低空經濟與無人系統博覽會及第十屆深圳國際無人機展覽會吸引了國內外825家企業,攜5000多款無人機系統裝備產品進行現場展示。5月23日,參會者了解一
國外空天公司開始銷售極光亞軌道穿梭機 - 天天要聞

國外空天公司開始銷售極光亞軌道穿梭機

5 月 22 日,國外航空航天公司宣布,它已開始接受可在亞軌道飛行中運載小型有效載荷的「極光」(Aurora)太空無人穿梭機的訂單。 該飛機可攜帶6公斤有效載荷,飛行高度可達100公里。....
中國首個熱帶生物多樣性數字平台上線 - 天天要聞

中國首個熱帶生物多樣性數字平台上線

5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打造的西雙版納生物多樣性平台正式上線,這是中國首個以熱帶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數字平台,讓西雙版納超1.5萬種物種數據「有跡可循」。作者:孫敏、胡攀、張楠、楊林凱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