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聽起來是那麼的理所應當,但每當聊到人類起源的話題時,還是會聽見有「信仰」上帝的人這樣說。
他們更願意相信《聖經》中記載的神創論,而對於有大量證據的進化論卻不願去相信,甚至還會在眾多誤解的支持下大聲反駁。
本來根本就不是一種爭論,這就猶如一個健康的經濟體系和一個只會印鈔票的經濟體系一樣,不是說後者一定扛不住,而是前者更加科學合理。
但是既然有這樣爭論的存在,難道這就是因為歷史的原因嗎?
雖然說《聖經》中的故事確實比達爾文的書籍更容易被人傳播和接受,但是人們對真理的渴望也不應該低於這個傳說才對,難道不是嗎?
人們信奉《聖經》幾千年,難道不能去接受它幾百年前的成書,到底是怎樣一種偏見和歪曲,使人們對於進化論本能的排斥。
進化論的歷史。
我們都知道達爾文的名聲非常的大,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進化論的人,都會記住這個名字。
但往往許多反對進化論的人就會說出這樣一句話:「別說進化論了,連達爾文都承認他的研究有很多問題。」
這句話乍一聽確實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深入了解進化論的人都知道,達爾文只是他總結出眾多未解決的問題中最重要的一點。
而且這也都是人類科學知識有限的原因,畢竟連在現代,我們也不可能要求科學家解決人類只懂一點皮毛,卻想知道打小行星的全部知識所帶來的難題。
所以說達爾文不過是一個開端,但為什麼他能如此聲名大噪呢?
其實主要是因為加拉帕戈群島南部的一些島嶼,這裡生活着一種叫做火烈鳥的小鳥。
但是這種火烈鳥有一個奇怪的地方,就是這些火烈鳥並不能繁殖,這在生物學上似乎是不合邏輯的。
這是因為地球上的生物都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時期,在數億年的歷史長河中,美麗的地球逐漸演變成現在豐富多姿的樣子,面對優勝劣汰,不斷進化出適應環境的新物種。
所以生物不能繁殖,那就一定是這個物種還沒有完成生物學進化這個過程,這種現象,讓達爾文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就是生物之間究竟有什麼差異。
自古關於生物之間的差異就有許多神話故事,如我國古代就有女媧補天的傳說,很多人就認為女媧補天之後,人類才能夠在世界上繁衍生息。
其實在科學史上,這種憑空想像來解答眼前的問題是非常普遍的,但隨着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如果憑空想像,那就會受到更多更嚴酷的問題,需要用更多更複雜的神話故事來填補。
但是最終在科學技術足夠發達的時候,人們發現這些故事不過是在其推理過程中提出的一種可能性而已,甚至可能並不能解釋所有情況。
這就是古人的局限性,他們無法面對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於是用想像填補它,但歸根結底,只要經過科學發展就一定能找到解答。
達爾文不僅發現了這個問題,也大膽的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這個猜想基於他環球旅行所觀察到無數與此類似現象,這個問題就是:生物之間究竟是什麼使它們產生差異?
在進化論發動戰爭之後,人們直面這個問題,對之進行更好的探索,但隨着越來越多問題被提出,人們發現,原來這個問題遠比我們想像之中還要複雜,並不是當時人們所認為的那麼簡單。
進化論是什麼?
那麼進化論最開始到底是什麼?
當時的人們明顯有一個錯誤觀點,那就是低級生物向高級生物進化。
為什麼會有這樣認為呢?
因為顯然當時那些以石器為工具的人,應該更容易被認為是最低級的人類。
而後來的比如康布里紀更多的化石記錄,也與當時人們提出進化論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才會推出一個大膽假設:低級到高級的演變就是進化。
但其實眾所周知這是一個錯誤,因為並不是說以前級有優越性的方法才能被後面取代,更沒有所謂的人類和猿猴孰高孰低之分。
要知道就算是在現在,不同民族之間也只是適應不同生存環境的不同生物,如果要真正計算哪一個種群更高級,是極為片面的一種評價標準。
其實進化論還有一個非常大的誤區,就是錯誤認為後天努力能改變基因,例如許多人認為去健身了之後就能把肌肉細胞遺傳給子女。
還有一些人認為通過學習外語,就能使子女成為雙語國際通用型人才,這實際上是對遺傳規律的不理解,人類細胞中並沒有地方去存儲你的一生經歷。
人類基因組序列中只有事先編寫好的程序才能遺傳給子女,所以說想要改變什麼,就必須遵循自然規律,才能通過基因遺傳下去。
除了這些謬誤還有:誕生新物種的時候自然選擇是一種「意願」,例如意圖造出跑得快更聰明的小狗,最終通過多次選擇演變出了小獵犬。
其實這種說法也是完全不成立,因為隨機變化並不會使得每次選擇都更加趨近「意願」,所以誕生新物種是一種偶然性極大的選擇過程。
而且後天努力也並不是世世代代累加下去的,例如你第一代是2米,第五代成了三米,以及每一代都是累加,那麼這也是完全不成立。
進化論怎麼成立?
既然說了那麼多錯誤觀點,那麼正確觀點又應該是什麼呢?
進化論看似非常簡單,它實際上是有四大核心內容:
第一、基因的遺傳,這一點對我們來說非常簡單,因為我們知道父母能將基因遺傳給子女,所以下一代會與上一代有相似之處;
第二、變異,這是指在基因複製過程中的錯誤,也就是突變,這是可能性的概率極大,但是機率又極小;
第三、適應,這是指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一些變異使得個體更容易適應環境;
第四、選擇,這是利益最大化原理下形成的一種必要選擇。
這四點能夠推導出和證實進化論,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證據,例如最早發現大型動物骨骼化石,聯想到人類或許只是一種特殊的大型動物,於是推斷出大象也可能是其近親。
還推測它們可能生活在大陸或海洋上等等,果然這些猜測都得到印證,而且這樣的證據還有非常多。
化石記錄是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微生物和哺乳動物等等,還有更為先進的大量基因研究,以及通過從祖先馴化狗變成家犬,而從家犬衍生小獵犬。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可以證明:選擇真的會改變基因組序列。
當時還有一個很大的誤解,那就是有一些生物和古代動物非常相似,所以懷疑它們沒有經歷漫長的演進時間。
但事實證明,其實並不是這樣,它們要麼純粹還沒演化完成,要麼自然環境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所以生存環境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從而適應性演變沒有太大變化。
所以呢
綜上所述,這部分內容都能夠被現代科學解釋,也就是說當時的人沒有現代科學,但並不是不科學,其推理思路仍然遵循着自然規律,只不過尚未得出準確結論。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現在能夠清晰解釋這些錯誤觀點,並指出它們謬誤之處,使它們更加符合規律,也更容易被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