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1我國甘藍聯合收穫機實現國產化

2024年05月12日07:10:50 科學 8380

甘藍又稱包菜、大頭菜,是我國大宗蔬菜之一,產量約佔世界甘藍總產量的50%。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長期以來,我國甘藍仍以人工收穫為主,缺乏適宜本土甘藍品種和種植模式的專用收穫裝備。日前,我國甘藍聯合收穫機實現國產化零的突破,正式投入生產。

眼下,河南省的甘藍正迎來收穫。在獲嘉縣的蔬菜種植農場,由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發的國內首台遙控式甘藍收穫機,正在與智慧轉運車默契配合,將一顆顆飽滿的甘藍收穫上車。

遙控式甘藍收穫機農機手 孫洪友:如果滿了以後自動稱重,一鍵返航以後自動入庫,減少人工。

「中國製造」+1我國甘藍聯合收穫機實現國產化 - 天天要聞

相比於以往菜農「提刀上陣」採收甘藍,新研發推廣的甘藍收穫機集收割、稱重、運輸為一體,平均每小時能收穫5到8噸甘藍,相較純人工作業,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同時,還針對機收減損做了創新設計。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健飛:輸送帶選用了高密度的海綿,有效包裹甘藍菜球,防止它損傷,包括後續剝葉機構和集箱機構,我們都加入了一些柔性技術處理,進一步降低它的損失。

「中國製造」+1我國甘藍聯合收穫機實現國產化 - 天天要聞

據了解,這台甘藍聯合收穫機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已進入小批量生產環節銷售價格是國外同類進口機型的1/6。相關成果已在內蒙古、江蘇、山東、浙江、陝西、上海、湖南、湖北、河南等11個省區市開展試驗示範推廣。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小杜鵑現身惠安 泉州鳥類家族添新丁 - 天天要聞

小杜鵑現身惠安 泉州鳥類家族添新丁

閩南網6月21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 通訊員 林煒良)近日,泉州市觀鳥學會在筆架山發現夏候鳥小杜鵑,經專家組對比分析,確認此鳥為泉州市新紀錄,為第391種鳥類。據該學會監測員陳文森回憶:「那天下着雨,山間霧氣濃重,我和平常一樣開展巡護監測
張國華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時松海一行舉行工作座談 - 天天要聞

張國華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時松海一行舉行工作座談

6月2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時松海一行到雄安新區考察調研。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華與時松海一行舉行工作座談。張國華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時松海一行舉行工作座談。劉向陽 攝張國華代表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對時松海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被困電梯內應該怎麼辦?廣東發佈電梯安全知識科普小冊子 - 天天要聞

被困電梯內應該怎麼辦?廣東發佈電梯安全知識科普小冊子

近年來,全省新裝和在用電梯每年大幅增長,老舊電梯數量也在快速增加,部件老化和失效、安全保護功能退化等都會帶來安全風險,因此,電梯安全性受到各界關注。然而,儘管電梯作為多數市民日常生活都會使用到的工具,對於電梯的各類知識你又了解多少呢?乘坐不同種類的電梯時又該注意些什麼呢?乘坐電梯時遇到緊急情況又需要...
精彩回顧丨伊斯特化學2024歐洲精細化工展 - 天天要聞

精彩回顧丨伊斯特化學2024歐洲精細化工展

精彩回顧丨伊斯特化學2024歐洲精細化工展6月19日至20日,第37屆國際精細及專用化學品展覽會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展覽中心舉行,吸引了全球化學品和材料行業的代表們。伊斯特化學作為一家專註於化學品和材料的公司,以高性能化學品和先進材料為主線,在
錫林郭勒大草原:看煤是如何「生」出水的 - 天天要聞

錫林郭勒大草原:看煤是如何「生」出水的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21日電(記者劉偉 劉懿德)初夏的錫林郭勒大草原綠意漸濃,在草原深處的一個大型火電廠里,道路兩側白樺、雲杉等樹木成行,刺玫、紫丁香等灌木連片。廠區的溫室大棚里也是生機勃勃,滿眼都是綠瑩瑩的黃瓜、紫亮亮的茄子、紅彤彤的西紅柿
進度超70%!來自月球的神秘包裹派送中 - 天天要聞

進度超70%!來自月球的神秘包裹派送中

來源:科技日報 今天,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又雙叒發來了信息,官宣了神秘包裹的派送進度70%+。月球→地球,38萬公里外寄來的包裹中就是之前在月球背面挖到的土——「月壤」。從採集到「收貨」,來自月球的珍寶回到地球分幾步?
首個!我國自主研發,建成投產 - 天天要聞

首個!我國自主研發,建成投產

來源:科技日報 20日,記者從中國海油獲悉,由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個海洋油氣完井工具智慧工廠在天津投產,標誌着我國高端海洋完井工具製造產業全面走向智能化,對提高複雜構造油氣田生產效率、縮短油氣田建設時間、延長油氣田開採壽命具有重要意義。
桓台:科技攻「尖」催生髮展新動能 - 天天要聞

桓台:科技攻「尖」催生髮展新動能

□淄博日報/淄博晚報/博覽新聞記者 趙希翔今年以來,桓台縣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聚合優勢資源開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以科技創新推動優勢產業做大做強。一批批新工藝、新產線、新產品加速落地,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助推縣域經濟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