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的星系無法觀測,宇宙超光速膨脹的背後,是人類文明的孤獨

2024年03月31日12:25:16 科學 1247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94%的星系無法觀測,宇宙超光速膨脹的背後,是人類文明的孤獨 - 天天要聞

綜述

在深邃黑暗的宇宙中,億萬顆星辰閃爍,點綴着無垠的宇宙蒼穹。然而,儘管星辰璀璨,宇宙卻仍是一個略顯冰冷與孤獨的世界。

曾經,我們以為自己了解了宇宙的一切,但隨着科學的進步,人類不得不承認一個問題,對於宇宙的研究或許永遠不會有終點了。面對着絕對的法則制約,或許直到我們滅亡,也不能搞清楚宇宙的全貌到底如何了。

94%的星系無法觀測,宇宙超光速膨脹的背後,是人類文明的孤獨 - 天天要聞

宇宙膨脹是什麼意思?

宇宙的膨脹,簡單來說,就是宇宙中的空間正在不斷地擴張,使得宇宙中物質之間的距離也在逐漸增加。這並非是物質本身在移動,而是空間本身的擴張。

就好像在一個氣球上點兩個點,當你吹氣球時,氣球上點之間的距離會變大,但是這些點本身並沒有移動,而是氣球本身變大了。宇宙的膨脹也是這樣的情況,只不過宇宙是一個四維的空間,而不是一個二維的表面。

94%的星系無法觀測,宇宙超光速膨脹的背後,是人類文明的孤獨 - 天天要聞

那麼,宇宙的膨脹是如何被證實的呢?這要感謝一位名叫埃德溫·哈勃的天文學家。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哈勃利用望遠鏡觀測了一些遙遠的星系,他發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這些星系都在向遠處飛奔,而且越是原本離我們就很遠的星系,也在以更快的速度離我們遠去。

這個定律後來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它揭示了宇宙的膨脹現象。後來,科學家們又發現了其他證據,也反映了宇宙的膨脹。

通過這些觀測,科學家們基本上確定了宇宙的膨脹是一個真實的現象,而不是觀測時的誤差導致的謬誤。

94%的星系無法觀測,宇宙超光速膨脹的背後,是人類文明的孤獨 - 天天要聞

根據哈勃定律,科學家們就可以對宇宙變大的速率進行演算,得出來的數值也就是所謂的哈勃常數

然而,哈勃常數的數值到底是多少卻還有一些不同的意見,不同的測量方法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果,但一般在約70公里每秒每兆秒差距(km/s/Mpc)左右

94%的星系無法觀測,宇宙超光速膨脹的背後,是人類文明的孤獨 - 天天要聞

這個單位可能有些抽象,簡單來說,兩個隔着一兆秒差距(大約相當於326萬光年)的物體,它們每秒會增加70公里的距離。雖然這看起來很快,但實際上對於宇宙的尺度來說卻微不足道。

因此,這種現象並不會影響離地球很近的天體,比如在整個銀河系內這種現象都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因為星球之間的引力足以抵消膨脹帶來的距離變化。

但對於那些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星系來說,這種現象將會顯着地改變它們的位置和狀態。

94%的星系無法觀測,宇宙超光速膨脹的背後,是人類文明的孤獨 - 天天要聞

對宇宙的影響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下什麼是可觀測宇宙。可觀測宇宙是指我們能夠用光或其他電磁波觀測到的宇宙範圍,其大小由宇宙的年齡和膨脹速度共同決定。

宇宙的年齡決定了光能夠傳播的最遠距離,即宇宙的視界;而宇宙的膨脹速度則決定了光能夠到達的最遠距離,即宇宙的邊界。

這兩者並不一定相等,因為膨脹速度可能隨時間變化,甚至可能超過光速因此,我們能觀察到的範圍始終是有限的,且伴隨着宇宙進一步的演變,這個範圍還可能會擴大或縮小。

94%的星系無法觀測,宇宙超光速膨脹的背後,是人類文明的孤獨 - 天天要聞

這種現象讓我們看到的宇宙越來越有限,同時也只能看到更為古老的景象。它導致了宇宙中的物質之間的距離不斷增加,這意味着我們觀測到的光花費了更長的時間才抵達了我們這裡,並且在這段漫長的旅途中,光會產生一種名為紅移的現象。

這就讓我們所見到的遠處的景色變得越來越暗、越來越紅,同時也只能呈現出它們過去的狀態。換言之,我們觀測到的宇宙是一個延遲和扭曲的版本,而非實時的宇宙。

94%的星系無法觀測,宇宙超光速膨脹的背後,是人類文明的孤獨 - 天天要聞

當膨脹速度超過了光速,也就是一些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比光的傳播速度還要快,就會導致我們永遠無法觀測到它們發出的任何光或信號。

換句話說,它們已經超出了我們可觀測宇宙的邊界。據一些天文學家推算,我們目前能夠觀測到的宇宙僅占整個宇宙的6%左右,而剩下的94%,以我們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無法再了解到與它們有關的任何信息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宇宙的視界問題,它限制了我們對宇宙的探索。

94%的星系無法觀測,宇宙超光速膨脹的背後,是人類文明的孤獨 - 天天要聞

即便如此,我們仍然能夠看到可觀測宇宙內的一些天體結構。此外,我們還能夠觀測到一些遺留在宇宙中的能量,如比較出名的微波背景輻射,它是宇宙誕生後留下的最初的光,蘊含了宇宙的一些重要信息,對於我們研究宇宙的歷史十分重要。

我們根據理論還推測出存在着暗物質暗能量,它們在星際空間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卻又無法直接看到,同時又對宇宙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94%的星系無法觀測,宇宙超光速膨脹的背後,是人類文明的孤獨 - 天天要聞

結語

雖然我們無法看清宇宙的全貌,也很有可能永遠只能在一小片區域里活動,這個結論看起來讓人類顯得更孤獨了。

但也正是這種孤獨,推動着我們不斷探索宇宙的邊界,尋找更多的答案,尋覓與其他文明的聯結。

94%的星系無法觀測,宇宙超光速膨脹的背後,是人類文明的孤獨 - 天天要聞

最後,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歷史上最慘的宇航員! - 天天要聞

歷史上最慘的宇航員!

謝爾蓋·克里卡廖夫,這位前蘇聯宇航員的傳奇經歷,無疑是人類航天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太空生涯跨越了蘇聯和俄羅斯兩個時代,見證了航天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國際合作的新篇章。克里卡廖夫不僅以其卓越的航天技術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更以其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為了宇航員們心中的楷模。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 天天要聞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5月19日,以「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為主題的「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廣州舉辦,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林業局、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目前廣東在全省同步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各地通過開展生態徒步行、野生動植物標本展、生物多樣性科學畫...
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 天天要聞

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各學科與AI技術的合作為其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8日舉行的上海復旦大學校友會成立四十周年大會暨首屆科技文化節開幕式上,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人工智能專家圍繞AI與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的融合運用展開對話。 左一到左五分別為: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數字經濟研究執行負責人楊燕青,中國...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 天天要聞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據 NHK 報道,當地時間周五,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就 AI「發明」的設備是否能獲得專利一事作出裁決 —— 以「發明人必須是人類」為由,裁定不為其授予專利。據報道,居住在美國的原告為人工智能自主發明的設備申請專利,發明人的名字卻是「自主發明本產品的人工智能 DABUS」。早在三年前,專利局就已經...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 天天要聞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我曾經親眼看着白鱀豚的離去,現在絕對不能讓江豚離開我們了。」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張明浩就開始從事長江野生動物保護。三十年來,張明浩經歷了過度捕撈、水質污染,最嚴重的時候銅陵江面幾乎無魚可釣。如今,隨着長江十年禁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魚群嬉戲,代表長江生態的物種江豚再度歸來。「目前在銅陵...
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氣田應用 - 天天要聞

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氣田應用

中新社天津5月19日電 (王在御 王君妍)記者19日從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獲悉,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凝析氣田成功應用,標誌着中國在深層潛山油氣藏開發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
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 天天要聞

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面向AI爆髮帶來的極大算力需求,對RISC-V的需求也將快速增加。」在5月18日舉行的「2024年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CPU架構對芯片設計全產業鏈都具有重要影響,入選《MIT科技評論》十大突破性技術的RISC-V,因其模塊化、可定製化、靈活開源等特點,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24年抗量...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 天天要聞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當地時間17日,腦機接口公司「神經連接」創始人馬斯克宣布,繼年初首個參與該公司腦機設備植入實驗的患者手術成功100天後,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今年1月,公司完成首例腦機接口設備的人體植入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