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中國研發出最新的風化殼型稀土礦電驅開採技術,將更加鞏固中國的全球稀土供應霸主地位。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礦儲量,這不僅使中國成為稀土高科技產品的重要資源,而且最近中國還研發了最新的風化殼型稀土礦電驅開採技術。這項技術不僅能夠將稀土開採時間縮短70%,還能提高稀土回收率約30%,降低雜質含量約70%,對中國的稀土產業鏈將產生重大推動作用。
稀土被認為是推動世界科技經濟發展的關鍵原料,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戰鬥機設備,都需要稀土。這些金屬具有光澤且易變色,製造出來的稀土磁鐵比傳統鐵磁鐵更強大,對電動車發動機和電腦硬盤也產生影響。
據報道,風化殼型稀土礦是中國的特色資源,目前普遍採用的銨鹽原地浸取技術提取稀土存在一些問題,如生態環境問題、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浸出周期長等,這制約了中國稀土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需求。
為了解決相關問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何宏平團隊基於風化殼型稀土礦中稀土分佈狀態的研究,開發了風化殼型稀土礦電驅開採技術。
報道稱,通過模擬實驗、放大試驗和現場示範,與現有開採工藝相比,風化殼型稀土礦電驅開採技術在稀土回收率、浸取劑用量、開採周期和雜質去除等方面都有顯着優化,是一項高效且環保的風化殼型稀土礦開採新技術。
近年來,稀土礦受到地緣政治的重大影響,西方國家正設法繞過中國在稀土供應鏈各階段,美國正在與歐洲、澳大利亞和日本展開稀土領域的跨國合作。例如,美國與歐洲稀土公司合作,在猶他州進行加工,然後將產品運往愛沙尼亞進行精鍊;或者將在加拿大開採的稀土礦石在當地進行初步加工,然後運往挪威進行提煉。日本也增加對澳大利亞的稀土巨頭萊納斯的投資,以確保重稀土的供應。預計日本在未來十年內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將從90%以上降至58%。
至於中國,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專家認為,在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下,中國尚未適應新的全球稀土競爭格局。根據美國估計,中國在全球稀土產量中的佔比已從十年前的90%降至去年的約70%。但專家認為,中國的優勢很難被取代,其他國家很難與中國大規模生產的成本結構競爭。西方國家的解決方案是改進和開發需要較少稀土的技術,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