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脖子最長的恐龍,長度可達17.5米,就在我國!為何能長這麼長

2023年03月18日23:00:22 科學 7333

說到動物中的龐然大物,我們都會想到恐龍,恐龍中的蜥腳龍類都體型巨大,最大的甚至長達50米以上,體重超過100噸,和如今海洋中的藍鯨體重相似。我國著名的馬門溪龍就是蜥腳類恐龍的一種,近日我國科學家從馬門溪龍骨骼化石標本上發現這種恐龍應該是史上脖子最長的恐龍。

史上脖子最長的恐龍,長度可達17.5米,就在我國!為何能長這麼長 - 天天要聞

馬門溪龍主要存在於1.5億年前的侏羅紀有問題,因其化石標本最早發現於我國四川省宜賓市的馬門溪一帶而得名,這種恐龍以巨長無比的脖子而聞名於世,化石標本顯示它的脖子頸椎數量達到了19節,是目前已知恐龍中頸椎數量最多的一種,其背部的脊椎反而只有12枚,很顯然其脖子比軀幹都長。

史上脖子最長的恐龍,長度可達17.5米,就在我國!為何能長這麼長 - 天天要聞

這種恐龍的化石標本也顯示它的頸脖長度可達體長的一半,比如今的長頸鹿的脖長占體長的比例還大。

史上脖子最長的恐龍,長度可達17.5米,就在我國!為何能長這麼長 - 天天要聞

成年長頸鹿身高在4~7米之間,脖頸長度在1.8~2.6米之間,脖頸長度可占體長的30%~40%,但是馬門溪龍的脖頸長度占體長的比例達到了50%甚至更多,而由於這種動物最長的體長可超30米,因此其脖子的長度最長可達15米以上,比普通的公交車的長度還長。

史上脖子最長的恐龍,長度可達17.5米,就在我國!為何能長這麼長 - 天天要聞

今年3月15日,由中科院古脊椎所主導的一組中外科學家研究團隊用計算機斷層掃描的方法分析了一具大型馬門溪龍化石標本(或為中加馬門溪龍),數據顯示其頸部長度可達15米,比長頸鹿脖子平均長度的6倍,研究小組認為它很可能是目前已知恐龍中脖子最長的一種,相關研究已發表在近期的《系統古生物學雜誌》上,這也是已知恐龍中脖子最長種類的一個基本認定。

史上脖子最長的恐龍,長度可達17.5米,就在我國!為何能長這麼長 - 天天要聞

馬門溪龍化石在我國多地都曾有發現,它也是我國種類最多、地域分佈最廣的蜥腳類恐龍。目前已經發現了9個種類的馬門溪龍,其中以西南地區最多,最早發現的馬門溪龍叫做建設馬門溪龍;從1957年至今,先後在合川涪江畔太和鎮、官渡鎮,嘉陵江畔大石鎮發現這種恐龍的化石,其中太和鎮的合川馬門溪龍一度被認為是我國最長、亞洲最大的恐龍,在恐龍學研究中名氣相當大,其體長達24米,體重高達26噸,堪比六頭大象的重量,但這種恐龍一生都在生長,因此通常是年齡越大體型越大,最大體長可達35米,重達60-80噸,那麼以其脖頸占體長的50%來算,其脖頸的長度可達17.5米。

史上脖子最長的恐龍,長度可達17.5米,就在我國!為何能長這麼長 - 天天要聞

中加馬門溪龍被認為是體長最長的一種,是在準噶爾盆地東部將軍廟附近發現的,其最大的一節頸椎長達1.6米,而頸肋則長達4米,古生物學家推測其體長可達到35米。

史上脖子最長的恐龍,長度可達17.5米,就在我國!為何能長這麼長 - 天天要聞

這種恐龍為什麼會有這麼長的脖子呢?目前還是一個謎,推測認為和當時的生態環境有關,主要是當時的氧氣含量高,氧氣在空氣中所佔比例或是現在的1.5倍,再就是這種恐龍喜歡吃高大的蕨類植物的樹葉。

史上脖子最長的恐龍,長度可達17.5米,就在我國!為何能長這麼長 - 天天要聞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它是一種半水生動物,就像如今的河馬一樣,但是很喜歡吃岸上的樹葉,特別長的脖子可以使它站在水中也能吃到,這樣它的四肢也不用負擔巨大的身體重量,活動就相對輕鬆很多。

史上脖子最長的恐龍,長度可達17.5米,就在我國!為何能長這麼長 - 天天要聞

史上脖子最長的恐龍,長度可達17.5米,就在我國!為何能長這麼長 - 天天要聞

更為奇葩的是,馬門溪龍等蜥腳類恐龍雖然有着很長的脖子,但是頭部卻很小,這使得它們的腦容量很小,所以其大腦也很小,其前後幾十米的身軀使得神經信號的傳達也成了問題,但是有研究發現蜥腳類恐龍腰部的頸椎附近有一個龐大的神經節,生物學家推論認為這個神經節起着另一個大腦的作用,所以也可以說馬門溪龍等蜥腳類恐龍其實有兩個大腦,真的是很神奇。

參考資料:

《光明網》3月18日文章《揭秘馬門溪龍:已知恐龍中脖子最長,比長頸鹿的長6倍》

時隔35年,俄戰機再給美機「做手術」,用蘇27尾翼切割「捕食者」

整個宇宙真的在閃爍!新發現宇宙網正發出粉紅輝光,原因還不清楚

漢朝末年,夜空中突現大如半個竹席的亮星,現已擴展到寬達85光年

「觀音山上觀山水」內藏「玄機十二重」,佳聯須過12關,來看這句

白鶴灘16台巨型水力發電機全狀態運行,世界十大水電站我國佔六座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廣州科普之夏」來了!上千場活動打造暑期科普文旅盛宴 - 天天要聞

「廣州科普之夏」來了!上千場活動打造暑期科普文旅盛宴

暑期科普文旅盛宴等你來打卡!7月4日,南都記者從「廣州科普之夏」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廣州科普之夏」主題活動將於7月5日至8月31日舉辦。暑假期間,超150家科普基地、科普資源單位將聯合推出上千場涵蓋科普展覽、研學實踐、互動體驗等形式的特色活動,讓大家在遊玩中學習科學知識,享受科普樂趣。活動將打造八大系列科普...
暑期電力探秘:「電博士」 帶娃解鎖科學魔法 - 天天要聞

暑期電力探秘:「電博士」 帶娃解鎖科學魔法

7月4日的廣西科技館裏,此起彼伏的驚嘆聲像夏日蟬鳴般熱鬧——當「電博士」將瓶子里的「水」輕輕注入模型托盤上的「小碗」,另一側的模型托盤上的彩色碎紙突然飛起,然後像天女散花一樣落下,前排的小朋友們瞬間瞪大了眼睛,有的攥着媽媽的手直晃:「原來電會藏在瓶子里!」這場由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與廣西科技館聯手打造...
扎堆!4號颱風即將生成!或在我國這裡登陸 - 天天要聞

扎堆!4號颱風即將生成!或在我國這裡登陸

熱點新聞廣西3市發佈最新人事信息速看!這場活動事關小學生!今年3號颱風剛生成不久,4號颱風又即將生成了!7月4日,記者了解到,7日前,南寧市晴熱有分散陣雨,9日至11日,受熱帶輻合帶影響,南寧市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眼下,海面上有3號颱風「木恩」和一個「准颱風」在活動。7月4日8時,「木恩」位於日本東南方的西北...
地大團隊研發出新型紫外線檢測技術    將檢測價格降低百倍 - 天天要聞

地大團隊研發出新型紫外線檢測技術 將檢測價格降低百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易穎教授團隊研發的紫外線檢測設備,只有手掌大小,成本不超過6元錢。受訪者供圖湖北日報訊(記者張歆、通訊員孫彥欽、李潔)7月4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易穎教授團隊成功研製出新型紫外線檢測技
球幕科普電影《何以知天》在北京天文館首映 - 天天要聞

球幕科普電影《何以知天》在北京天文館首映

7月4日,一部以天文學家探索宇宙的方法論為主題的球幕科普電影《何以知天》在北京天文館宇宙劇場首發。這部歷時一年打磨、融合尖端科技與人文情懷的科普巨制即將在暑期登陸北京天文館,為公眾尤其是小朋友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