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家阿納托納.布朗科夫在考察時,偶然發現了一種已經存活了350萬年的細菌。經實驗,他認定這種細菌能夠幫助人類延年益壽,遂將之命名為「永生細菌」。
2013年,布朗科夫不顧身邊人的勸阻,將「永生細菌」注射到自己體內。2年後,布朗科夫說,感覺自己比以前強健了很多,現在的身體就像20多歲的小夥子一樣。
德國一個叫做馬努什的女模特聽說後,火速找到布朗科夫,請求對方為她注射永生細菌。事後,馬努什說,自己的狀態比之前好多了,連皮膚也更光滑了。
兩個人的發言頓時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大家不禁十分好奇:這種細菌到底是什麼來歷?它真的能延緩衰老、延年益壽嗎?
事情還得從2009年開始說起。
那一年,阿納托納.布朗科夫教授在考察西伯利亞山區的凍土地貌時,意外地在永久凍土層中,發現了一頭保存非常完好的猛獁象遺體。
出於好奇,布朗科夫將這頭猛獁象帶回了實驗室。經過解剖,布朗科夫發現猛獁象的皮毛、五臟六腑都保存得十分完好,還在它的嘴邊發現了青草的痕迹。科學家們推測,很有可能是這頭猛獁象在吃草時不小心掉進了冰窟。
要知道,西伯利亞是極寒之地,年平均氣溫低於0℃,有些地區最冷的時候氣溫可低至零下70℃。那裡的凍土層常年不化,當猛獁象掉進去的那一刻,就立馬被冰凍了起來,所以它的遺體才能被完整地保存到現在。
其實,在西伯利亞的凍土層中,科學家們經常會發現猛獁象的遺體,但是像這樣連內臟都保存得非常完整的,還真是第一次遇到。如果不是全球變暖,凍土層開始融化,這隻猛獁象很有可能會永遠地被封存在地下。
發現完整的猛獁象遺體,已經足夠讓布朗科夫激動了,沒想到,讓他驚呆的事情還在後面。
布朗科夫竟然在猛獁象的頭部發現了生命的跡象。這就奇了怪了,猛獁象這種生物,早在冰河時代中就已經滅絕,距今大約有350萬年的時間,這麼長時間過去了,身上竟然還有生命跡象,也太不可思議了!
為了搞清楚原因,布朗科夫進行了深入研究。最後,他在猛獁象的頭部發現了一種活着的細菌,和我們現在生活中常見的活體芽孢桿菌十分相似,於是布朗科夫就給它起名為——芽孢桿菌F。
芽孢桿菌是一種在水產品中常見的有益菌,在處理水質的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將大分子物質分解成可利用的小分子物質,然後釋放出高活性分解酶素,從而降低水中的有機耗氧物質,防止水質惡化。
更讓布朗科夫意外的是,這種芽孢桿菌F和猛獁象同齡,也就是說,細菌已經存在了至少350萬年了。
這個發現讓布朗科夫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在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中,能夠歷經如此長的時間而不死,簡直就是生命的奇蹟。隨後,布朗科夫給它取了一個更為直觀的名字「永生細菌」。
看着這個生命力頑強的細菌,布朗科夫的腦海中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想把芽孢桿菌F注射到人體內,看看會給人的身體帶來哪些改變,能否幫助人們實現長生不老的夢想。
但是,想歸想,對於這個一切都是未知的細菌,儘管布朗科夫身上流着戰鬥民族彪悍的血液,可是他也不敢貿然就將它注射到人體內。但是有了這個想法之後,布朗科夫就再也坐不住了,他開始在動植物身上做實驗。
布朗科夫先是將芽孢桿菌F注射到幾種常見的植物上,然後發現,細菌一到植物體內,立馬就呈現出蓬勃向上的態勢,在它的作用下,原本柔弱的植物,竟然可以很好地經受住各種極端環境的考驗,歷經風霜雨雪之後依然長勢喜人,比那些沒有注射芽孢桿菌F的植物要高出許多,而且抗蟲害能力也更強了。
這樣的結果,讓布朗科夫激動不已。然後,他在小動物身上也展開了實驗。他找到一隻年邁的小白鼠,向它的身體內注射了芽孢桿菌F。沒想到,原本已經老弱不堪的小白鼠,竟然很快就變得強壯起來。
更神奇的是,小白鼠竟然恢復了生育能力,布朗科夫又找來一隻母老鼠,與之配對,母老鼠成功受孕,生下了一個健康的鼠寶寶。
隨後,布朗科夫又將細菌注射到了果蠅體內,發現果蠅的活動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的時候,布朗科夫並未觀察到有什麼副作用。這些實驗成果讓布朗科夫非常驚喜,讓他更加相信,這種細菌具有加速人體細胞修復的功能,或許真的能延年益壽。
但是,僅憑這些在動植物身上的實驗結果,並不能以此推斷出芽孢桿菌F在人體也能發揮作用,布朗科夫需要更多的理論支持。
隨後,布朗科夫又對西伯利亞的人口地理分佈進行了調查。眾所周知,西伯利亞有一個世界聞名的長壽村,在那裡,100歲以上的老人隨處可見。布朗科夫發現,西伯利亞人們飲用的地下水中有很多芽孢桿菌。
他推測,這些芽孢桿菌正是從凍土層融化中而來的,人們正是因為喝了這些帶芽孢桿菌的水,才會這麼長壽。
經過調查之後,布朗科夫的信念越來越堅定,他迫切想要把芽孢桿菌F注射到人體內,看看會不會產生同樣驚艷的效果。
於是,布朗科夫開始尋找願意接受此項實驗的志願者,但是卻屢屢碰壁。對於這個350萬年前的細菌,大家都選擇敬而遠之,生怕它會終結了自己的小命。沒辦法,布朗科夫只好親自上陣,在自己身上做實驗。
當時,其他科學家都勸說布朗科夫不要冒險,萬一有什麼意外的話,那就太得不償失了。可是布朗科夫主意已定,不管別人說什麼,他都沒有一絲動搖。就這樣,在2013年的時候,布朗科夫終究還是把芽孢桿菌F注射到了自己體內。
兩年後,布朗科夫再次出現在媒體面前,他滿臉自豪地說道:「我的身體沒有出現一丁點兒異常,相反我還感覺自己越來越強壯了呢。而且這兩年,我從來沒有生過病。」
儘管布朗科夫講得慷慨激昂,可是科學界的業內人士卻始終對他的話將信將疑,因為在他們面前的布朗科夫,和這個年齡段的老人看着也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頭上的白髮和臉上的皺紋一樣也沒少。
儘管布朗科夫的結論受到多方質疑,但是這並不妨礙有人願意相信他,來自德國馬德里的45歲女模特馬努什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都知道,對於模特來說,臉和身材至關重要,身材可以通過節食和鍛煉保持良好,但是臉部的衰老卻總讓人無能為力。此前,為了留住青春容顏,延緩衰老,馬努什曾做過一系列的嘗試,但是效果總是差強人意。
所以,當她聽說,有一個俄羅斯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永生細菌,可以延緩衰老時,感覺一下子就看到了希望之光。
後來,她幾經輾轉,找到了布朗科夫,請求他為自己注射永生細菌,並且再三承諾自己願意承擔一切後果。隨後,布朗科夫為她進行了注射。
過了一段時間,馬努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真的太不可思議了,我的身體狀態越來越好了,連皮膚也變得細膩了好多。我真的太開心了!」
有了馬努什的證言,立馬就有很多投資公司找到布朗科夫,聲稱願意對他的實驗室進行投資,希望等到實驗成功後,自己能從中分得一杯羹。
當時,有很多科學家也對此躍躍欲試,他們管布朗科夫要來了芽孢桿菌F的樣本,企圖從基因層面進行分解研究實驗,看看它是否真的如布朗科夫所說的那麼神奇。
可是,結果卻讓人很失望,沒有一位科學家能從芽孢桿菌F中提取到任何有關抗衰老或者永生的基因片段,只發現了芽孢桿菌有抑制沙門氏桿菌生成的作用。
那麼,問題來了,難道這是布朗科夫自導自演的一場戲嗎?可是,布朗科夫和女模特信誓旦旦地樣子,又不像是在說瞎話。而且,看他們的精神狀態,好像確實也還不錯。
科學家分析,他們兩人之所以會覺得自己變年輕了,也許都是心理暗示的結果。我們的身心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人一旦充滿了希望,心情就會變得很好,身體狀態也會隨之變好。而一旦喪失了希望,身體也會垮下去。
但這些也只是科學家的推測,效果到底如何,我們誰也不知道,也許幾十年後,就會不言自明。
但是,現在在歐美國家,已經有很多打着芽孢桿菌旗號的保健品開始公開售賣了,難免會讓人懷疑這只是一場炒作。
其實,認真思考的話,就會發現布朗科夫的這一套說辭還是有很多漏洞的。
首先,布朗科夫並不是生物學領域的專家,他的本職工作,只是一名凍土地貌學教授。常言道,隔行如隔山,這個半路出身的門外漢,僅憑着幾個實驗就斷然判定芽孢桿菌F有延緩衰老的作用,顯然還是缺乏信服力。
實際上,布朗科夫也並不是第一個在遠古生物遺骸中發現存活細菌的科學家,在此之前,就有科學家成功地將冰川或者凍土中發現的遠古細菌復活了,並且還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卻從來沒有科學家會將這些細菌,與長生不老聯繫起來。
其次,西伯利亞人之所以長壽,有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是因為那裡氣候寒冷,人們常年處於低溫的環境,身體的新陳代謝就會變慢,身體就會更加易抗衰老,自然就容易長壽。二是因為西伯利亞遠離城市,空氣質量好。此外,這跟她們的飲食習慣、良好的心態也息息相關。
由此可見,如果只是把西伯利亞人們長壽的原因,簡單地歸結於芽孢桿菌F,顯然有點站不住腳。
長生不老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從古代到現在,從國內到國外,關於長生不老的嘗試,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古時候,秦始皇多次派方士去海外,只為求得不老仙藥;漢武帝在追求長生不老的過程中,多次上當受騙,卻依舊不死心,甚至還越挫越勇;嘉靖皇帝更是把丹藥當飯吃。
如今,也有很多機構在研究長生不死,克隆技術、人細胞端粒、輔酶I等科研成果層出不窮。
雖然沒有人可以預測,人類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實現永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着醫療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壽命確實得到了延長。
但是,冷靜下來思考一下,長生不老這件事真的就百利無一害,值得人們這樣孜孜不倦地追求嗎?
想像一下,有朝一日,人類真的獲得了永生。人口不斷地增加,我們的地球真的能承載那麼多人嗎?世界上又會有多少生物,因為人類的干預,要瀕臨滅絕呢?
只是稍微想一下,就會覺得很可怕。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中不可避免地循環。巋然不動的山川,亦有崩枯之時;滄海也有變成桑田的那一日,甚至連地球和太陽也有終結的那一天。
那麼,如此渺小的人類,又怎能逃脫大自然的定律呢?
生命的短暫,固然會給我們帶來遺憾,但是只要我們能夠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縱情享受生命的美好,感受四季的輪迴,看雲捲雲舒,望潮起潮落,也不失為一種美好。
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那些虛無縹緲的事情上,不如把有限的人生過得更精彩。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夠不留遺憾,就足矣。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