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2022年11月02日10:45:04 科學 1841

她,不到30歲就受聘於清華,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

她,曾帶領平均不到30歲的年輕學者,攻克科學界50年不解的難題。

她,出走美國,被評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卻引來罵聲一片。

有人說她「叛徒」、有人說她「白眼狼」……

她就是清華的才女,著名科學家——顏寧

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 天天要聞


1977年,顏寧出生於山東章丘一個普通的家庭。

品學兼優的她,從小就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在男多女少的理科班裡,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18歲那一年,顏寧毫無懸念地,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功錄取。

她就像游戲裏的高階玩家,前期打怪通關升級一路暢通無比。

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 天天要聞

在人才濟濟的清華園,顏值高成績好的顏寧,一度被稱為「清華才女」

本科畢業後,顏寧收到美國著名的常青藤高校之一——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成為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教授的學生。

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 天天要聞

施一公教授曾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同樣畢業於清華大學

兩人既是校友又是師生,所以他對顏寧很是器重。

在施教授的幫助下,顏寧應該是進步最快的那一個。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 天天要聞

初到普林斯頓的顏寧,在實驗上也曾心浮氣躁過。

再加上科學研究原本就是枯燥、乏味和屢屢失敗的。

想要取得成績的顏寧,難免有一些不良情緒。

好在,在施一公的引導下,她很快調整了過來。

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 天天要聞

2004年,顏寧取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隨後又獲得該校博士後學位。

2005年,她獲得了北美地區青年科學家獎。

這一切,不過短短四年時間。

由此可見顏寧,在分子生物領域的天賦和努力。

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 天天要聞

兩年後,顏寧拒絕了普林斯頓大學的聘請,在導師的鼓勵下回國了。

2007年,年僅30歲的顏寧,回到母校清華園,擔任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 天天要聞

此後十年時間裏,她組建實驗室,致力於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她培養出許多博士生,她的科研成果引起多方關注。

2014年,顏寧和她的團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和工作機理。

這個折磨生物學家們整整50年的科學難題。

被年僅37歲的顏寧,領着一群青年科學家們攻下了!

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 天天要聞

自此,顏寧聞名世界,成為全球最頂尖的生物學家。

她在《自然》《科學》《細胞》等期刊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

害登上央視《開講啦》,她的故事激勵了無數人。

甚至被美國雜誌評為「中國科學家之星」。

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 天天要聞

就在大家以為,她會在清華取得更加矚目的成績時,顏寧卻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2017年,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

同年,在清華任教十年的她辭職,隨後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當講席教授。

她的離開,正當年引起了不小轟動。

有人惋惜人才流失,抨擊國內學術環境。

有人說她是負氣出走,有人說她不顧母校栽培,總之很多人表示不解。

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 天天要聞

不管怎樣,去往普林斯頓大學的顏寧,受聘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

2019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兩年後,再次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消息傳到國內,引來罵聲一片,大家紛紛吐槽。

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 天天要聞

可大家都忽略了,顏寧雖然獲得美國科學院院士,但是加了「外籍」兩個字。

也就是說,她並沒有像其他去美國人那樣,趁機獲得美國綠卡。

她依然是中國科學家。

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 天天要聞

而對於那些質疑和罵聲,專註科學研究的她,也很少回應。

只是後來在《開講了》,面對眾人的提問,她大方表示:

「我生怕自己在一個環境里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

換一種環境,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刺激自己獲得靈感,希望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的突破。」

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 天天要聞

是啊,像顏寧這樣的科學家,她需要的從來不是什麼頭銜和獎盃。

科學領域更多的機會和突破,才是她更加關注的。

現在,她的科學之路,又迎來了新的靈感。

11月1日,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

顏寧宣布,她即將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職務,回國創立深圳醫學科學院。

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 天天要聞

歸去來兮。

或許顏寧這次回歸,也是「居安思危」。

不得不說,深圳醫學科學院有她的加入,勢必會如虎添翼。

而顏寧本人,也會在膜蛋白領有新的突破。

清華「最美才女」顏寧:37歲攻克50年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 天天要聞

就像她說的那樣:「我又一次強烈感受到了,向著夢想努力的興奮和愉悅。」

不管未來怎樣,我們祝福這位中國最美女科學家。

作者:十月 編輯:小柒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着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 天天要聞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聚焦前沿科學、產業趨勢與政策創新,邀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裏,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