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野釣,這種天氣最容易爆護,不是晴天,更不是陰天

2022年10月09日06:47:23 科學 1791

過了寒露就進入晚秋階段,晚秋階段是各種魚類大量覓食準備過冬的階段,再加上氣溫不高甚至有點涼,正是各種魚都比較好釣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凡是魚好釣的階段,適合釣魚的天氣類型較多,幾乎只要不是比較極端的天氣,出門釣魚基本都不會走空。不過天氣類型不同,依然會有好和更好之分,進入晚秋之後,到底哪種天氣更容易爆護呢?

晚秋野釣,這種天氣最容易爆護,不是晴天,更不是陰天 - 天天要聞

一、晴天

晴天的特點是氣溫高,晝夜溫差大,往往會有不小的風力。晚秋的晴天一定是可以出門釣魚的,但是一定要注意風力的大小,因為大風天氣在秋季極為常見,只要風力比較大,不管是什麼風向都會對垂釣造成極大的影響,所以最好是3級以下的風力出門。晴天暖和,光線較強,淺水升溫較快,建議釣不深不淺的地方,地形上以坡、鏵尖等魚道魚窩地形為主。

晚秋野釣,這種天氣最容易爆護,不是晴天,更不是陰天 - 天天要聞

二、雨天

晚秋有一場秋雨一場涼的說法,不管降水量大小,只要下過雨之後氣溫就會有較大幅度的變化。所以晚秋釣雨天,只適合釣雨前以及小雨中。大雨肯定不能釣雨中,大雨之後漲水到了晚秋階段也不適合野釣。因為水溫會出現較大幅度的變化,導致魚短時間無法適應。大雨過後,往往需要等待幾天,在水溫再次穩定,水位再次平靜之後,魚才會有不錯的吃口。總體來說,氣溫已經不算高了,相對於高溫季節,雨天的魚會越來越難釣。

晚秋野釣,這種天氣最容易爆護,不是晴天,更不是陰天 - 天天要聞

三、陰天

陰天是眾多釣友最喜歡的天氣,陰天的特點是弱光,而且晝夜溫差更小,水溫會持續穩定,魚的吃口會好很多。秋季有秋釣邊的說法,當氣溫不高不低時,就可以嘗試釣不太深的地方,因為食物豐富的淺水溫度不高,魚在淺水覓食時間變長。或者氣溫已經不高,淺水升溫之後比深水暖和,此時魚也會在淺水活動。想要釣淺水,光線強度是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只要淺水強光,就算水溫更適宜,魚也不敢到淺水覓食。所以秋季的陰天,魚情絕對不會差。相對於晴天,陰天沒有強光,風力也會小很多,這對垂釣自然也非常有利。

晚秋野釣,這種天氣最容易爆護,不是晴天,更不是陰天 - 天天要聞

四、降溫第一天

如果沒有降溫天氣出現,晚秋的氣溫會保持在較高的水平。當雨天、北風降溫天出現時,都會出現氣溫較大幅度下降的情況。進入晚秋開始,多寒潮來襲。晚秋階段,最適合釣魚的天氣就是降溫第一天,而且是寒潮、大風天氣帶來的降溫天,不是雨後降溫天。在降溫天氣之前,氣溫平穩甚至小幅度上升,水溫會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降溫之前魚情也不錯。降溫之後氣溫驟降,但是水溫的變化過程更加緩慢,此時水溫緩慢下降,這會促進魚類大量覓食。昨天穿短袖,今天穿毛衣,這種就是爆護的天氣。魚好像瘋了一般咬鉤,而且不用釣深遠。

晚秋野釣,這種天氣最容易爆護,不是晴天,更不是陰天 - 天天要聞

降溫完成之後,會有幾天魚不咬鉤的情況,等水溫再次穩定,才是魚再次能釣的時候。所以秋季野釣,降溫第一天最能爆護,其次就是陰天也不錯。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遼寧省野生動物保護和疫源疫病中心開展2025年度春季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主動預警採樣 - 天天要聞

遼寧省野生動物保護和疫源疫病中心開展2025年度春季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主動預警採樣

【來源:本溪市統計局_林業新聞】鴨綠江口濕地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之上,是東亞水禽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尤其是鴴鷸類在本地區通過的種類多、數量大,因此做好鴨綠江口濕地的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對我省疫源疫病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科學家發明利用類似毛髮的腦電圖電極監測大腦活動的新方法 - 天天要聞

科學家發明利用類似毛髮的腦電圖電極監測大腦活動的新方法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利用類似毛髮的腦電圖電極監測大腦活動的新方法。這種輕巧靈活的設備無需傳統的金屬電極、導線和粘合凝膠,而是直接貼在頭皮上,使長期監測更加輕鬆舒適。腦電圖掃描是診斷癲癇、睡眠障礙和腦損傷等疾病的重要工具。
百度公布動物語言轉換專利 可實現動物與人類溝通 - 天天要聞

百度公布動物語言轉換專利 可實現動物與人類溝通

站長之家(ChinaZ.com) 5月6日 消息:近日,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取得新突破,其申請的「動物語言轉換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專利正式公布。該專利聚焦於跨物種溝通技術,融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等前沿技術,旨在實現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深度情感交流。據專利文件披露,這一技術...
如果人工智能反叛人類,我們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 天天要聞

如果人工智能反叛人類,我們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對於人工智能會不會反叛人類,科學界爭論了很久,在近些年慢慢達成了共識,答案是:會!因為任何具有絕對智商優勢的意識體,都不會接受智商遠低於自己的物種的統治。在我們相關的立法和技術完善前,應該放緩對人工智能的開發。因為人工智能有可能最後不受人類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點贊!東大2名學子上榜!

5月4日《人民日報》刊登2024年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名單東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2022級本科生田昱錕、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段升順光榮入選一起來看看他們的事迹吧!
國際上首次,地月空間衛星激光測距試驗在白天成功實施 - 天天要聞

國際上首次,地月空間衛星激光測距試驗在白天成功實施

5月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又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4月29日,天都一號通導技術試驗星成功完成白天強光干擾條件下的地月空間激光測距技術試驗,在國際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間衛星激光測距僅能在夜晚作業的時間限制,標誌着中國在深空軌道精密測量領域取得技術新突破。4月27日白天...
中國攻克光刻機光源,技術有別於阿斯麥 - 天天要聞

中國攻克光刻機光源,技術有別於阿斯麥

「中國突破了自主生產先進芯片的障礙!」,最近,《南華早報》發佈的一篇報道,公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中國在西方拚命「卡脖子」的光刻機領域,取得了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 據悉,中國科學院上海光....
走在開放前沿,它們靠什麼成為全球資源「強磁場」? - 天天要聞

走在開放前沿,它們靠什麼成為全球資源「強磁場」?

每經編輯:楊歡圖片來源:成都東部新區供圖從地面到天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機場正悄然改寫城市命運。全球化加速推進,越來越多城市加碼入局樞紐機場競爭,期待在加速聯通世界中重塑經濟地理與城市競爭力。一個普遍共識是,更高效便利的航空運輸會成為帶動貿易發展、人才流動、資源共享的全新動力源,進而創造面向未來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