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侏羅紀公園》讓許多人對恐龍這種龐然大物心生恐懼,但也不免令人好奇,真實的恐龍究竟是不是長這個樣子?這也勾起了許多人「復活恐龍」的慾望,甚至還有人想跟這些「史前生物」來個親密合照。
那麼,恐龍究竟能不能被複活呢?如果可以,那電影中的劍齒虎、猛獁象等其他「滅絕物種」是不是也可以重新來到這個世界上?
關於恐龍的推測
恐龍能否復活一直以來都是個熱門話題,而在2021年11月就爆出過一個新聞,說的是中國某個實驗室孵化出了一隻六千多萬年前早已滅絕的恐龍,還給它取名叫「康哥」,並附上視頻。視頻中有個男子背對鏡頭抱着一隻「形似恐龍」的生物,並向網友展示,介紹「康哥」的情況。很快,視頻就登上了微博熱搜,引發無數網友的關注。
隨着事件的發酵,騰訊官方立馬出來闢謠,表明截至目前國際上並沒有實驗室可以孵化出真正的恐龍,所以該新聞來源並不可靠。雖然這個事件已經被證實是「假新聞」了,但還是將「能否復活恐龍」這個話題重新推到了高潮。
網友們大致分為兩派,一部分人覺得恐龍等滅絕物種可以復活。現在克隆技術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了,所以只要提取到這些「滅絕物種」的DNA就可以重新培育出它們,就像電影《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提取到蚊子吸的血液中的DNA來獲取信息。
但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復活滅絕物種」聽起來就很不現實,不說能不能找到這些「史前生物」的DNA,就算是所有條件都具備了,國家法律上也不會允許吧。如果真的把這些「滅絕物種」帶到我們這個世界,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恐龍等滅絕物種到底能不能復活?
隨着話題熱度的高漲,專門研究「滅絕物種」領域的科學家們也相繼加入了討論。他們指出,理論上有三種方法可以實現恐龍等滅絕物種的復活。
首先是「反向繁育」技術,就是通過後代之間的選擇性繁育,將一些「滅絕物種」的性狀集中在一個個體上,從而實現對滅絕物種性狀的重現。但是這個技術只能實現相似性,並非真正地「滅絕物種」復活。
其次就是相對發展得比較成熟的克隆技術。只要有保存下來的「滅絕物種」的體細胞,那就可以創造出與「滅絕物種」基因完全相同的複製品,這個技術也是最有可能實現「滅絕物種」復活的手段。
最後就是基因編輯技術。通過對現有近緣物種的基因組重新進行排序,使得重新排序的基因組跟「滅絕物種」的基因組排列相似,從而創造出相似物種,缺點就是只是具有物種的相似性,不是「滅絕物種」的復原。
雖然以上三種技術已經廣泛地運用於很多領域,但遺憾的是,科學家們還是用實例告訴我們,復活「滅絕物種」按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並不現實。
無法復活「滅絕物種」的三大難題
先說克隆技術,首先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要從哪裡獲取「滅絕物種」的DNA?據有關科學研究記載,恐龍等滅絕物種存活於6500萬年前,而DNA這種物質最多只能保存幾百萬年,超過這個年限DNA就會被破壞掉。而按目前人類的技術來說,我們只能檢測出100萬年前生物的DNA碎片,所以網友說的利用琥珀中的蚊子血提取「滅絕物種」的DNA信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且就算我們能夠獲取一整套「滅絕物種」的DNA,克隆技術也不一定跟得上。因為克隆一個物種不僅僅依靠DNA就萬事大吉了,還需要蛋白質表達、鹼基對相互作用以及一個適合胚胎髮育的環境等等。這中間任何一環的缺失,都會直接導致實驗失敗或者培育出「奇形怪狀」的生物,所以科學家們往往要經過上百次實驗才能克隆出一種他們想要繁育的動物。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羊多莉就是經過「重重險阻」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所以,克隆「滅絕物種」的難度我們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說到「反向繁育」技術,最典型的就是16世紀「原牛培育」的例子。在歐洲,原牛被認為是現在馴養牛的祖先,所以早在1920年的時候,就有一個叫赫克的人利用反向繁育技術試圖「復刻」原牛,並且經過反覆試驗後終於成功繁育出類似原牛的生物——赫克牛。
但是,結果卻跟赫克想的不一樣,雖然赫克牛具有原牛的攻擊性,但外表特徵和體型卻跟原牛「相差甚遠」,但他覺得這不是個成功復活原牛的結果,因此這個項目也被擱淺了。這也可以看出「反向繁育」技術只能複製某些生物的性狀,但是並沒有辦法複製出一模一樣的生物。
而基因編輯技術也一樣,目前哈佛大學研究組進行的「復活猛獁象」項目和「復生旅鴿」項目也是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產生與「滅絕物種」在遺傳上非常相似的體細胞,從而創造出與「滅絕物種」十分相似的嵌合體。但是這兩種技術都只能說復活出相似的性狀或者功能,在遺傳上,並不能算上真正意義上的復活「滅絕物種」。
所以,就目前來說,想要恐龍等滅絕物種來到這個世界上,幾乎是不可能的,或許再過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後,當科學技術達到一定的高度時,我們就可以親眼目睹這些體型龐大的「史前生物」了。但同時,復活「滅絕物種」也將給我們帶來一些未知的挑戰。
復活「滅絕物種」面臨的挑戰
假設我們的技術水平發展成熟,可以成功復活這些「滅絕物種」,但是它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很快就會面臨一個「如何存活」的問題。據有關研究顯示,在侏羅紀時期,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大概是如今的1.5倍,而二氧化碳含量則是現在的6-7倍,這意味着恐龍等滅絕物種需要在一個氧氣跟二氧化碳含量都比較高的環境下才能存活。所以,即使現在它們被複活了,這些「滅絕物種」也會因為適應不了這樣低氧、低二氧化碳的環境而早早夭折。
除此之外,它們的食物來源也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像恐龍、猛獁象和劍齒虎等體型龐大的生物,一天的食量可能都要按噸算,而如果這些「滅絕物種」大規模繁衍,那它們就會面臨一個食物短缺的問題,最終也會走向死亡。
另外,如果繁育出的物種是食肉類生物,那麼它對我們人類的生命安全也會造成一定的威脅。所以,我們將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人類到底應不應該復活「滅絕物種」呢?復活它們對人類來說又有什麼意義?
復活的意義
科學家指出,把一種「史前生物」帶回來將會面臨很多倫理問題,畢竟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事,如果貿然將它們帶回這個世界,將會打破生態平衡,到時候食物鏈可能都得重新調整,而這一切還都是未知的。我們根本就沒辦法控制它們未來的走向,所以,面對復活「滅絕物種」這個問題,我們都要謹慎看待。
但是復活一些剛滅絕不久的生物,或許還是可行的,畢竟一種生物的滅絕,可能會導致另一種生物數量的過度繁衍,從而打破生態平衡。所以,如果這些突然消失的物種可以在短時間內重新復活,對於人類和生態環境來說還是很有意義的。
最後,關於「滅絕物種」能否復活這個問題,我想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肯定是不現實的。即使未來某一天可以實現,我們也應該謹慎對待,畢竟,復活一個物種並非一件小事,它影響的是整個生物圈,甚至是全世界!
參考資料:
恐龍在科學家研究實驗室中誕生復活?網傳消息不實 福建闢謠 林錦星
侏羅紀世界:復活恐龍有多難 知網 Congyu 2018.05
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倫理學的視角 知網 邱仁宗
作者:吃飯啦小鄭 校稿: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