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形成之初環境極為惡劣,表面的溫度非常高,那時候地球本身不存在生命,更別說人類文明了。既然地球本身不存在人類,那我們人類是哪裡來的?這是很多人都在研究的問題,不過一直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答案。雖然很多朋友都不認可進化論,但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人類是從森林古猿進化而來,那森林古猿又是哪裡來的呢?這兩天,「我國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進化來的」這個話題被送上了熱搜,人類真的是從魚進化而來的嗎?
「從魚到人」進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院士團隊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4篇學術論文,這些論文描述了「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和「貴州石阡化石庫」的重大發現,將很多與人類相關的解剖學結構追溯到4.4億年前的遠古魚類,「從魚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最初始環節,首次為有頜類的崛起以及最早期輻射分化提供了確切證據。
人類是怎麼誕生的問題,其實是很難解答的,因為包括人類在內的無數生物的進化、演化歷程都是非常漫長的,也是極為緩慢的,可能在幾萬年、幾十萬年時間內都不會有很明顯的變化,想要看到明顯的進化、演化,可能需要上百萬年甚至更長時間,從魚到人演化過程長達5億年左右。人類的演化歷程由魚到人這個觀點,是目前科學家普遍認同的觀點,我們科學家的這次發現可以說是為證實從魚到人添加了一個重要的拼圖和化石(實物)證據。
人類仍在進化
人類從魚類不斷演化到森林古猿,再到現在的人類文明,即使是現在,人類其實都沒有停止進化、演化。因為我們需要不斷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生活。事實上,科學家也其實是發現了人類仍在進化的證據,而且我們的進化速度更快了。
其中的一個進化證據是智齒。相信有一些朋友都有拔智齒的經歷,那種經歷可能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也有一些朋友並沒有長智齒,自然也就不需要拔智齒了。有一些人長智齒,有一些人沒有長智齒,其實就是人類進化的一個表現,一些人沒有長智齒就是進化的結果。科學家發現,這些年來越來越多人沒有長智齒了。
相關研究發佈在《解剖學雜誌》上,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發現,而在遠古時代,我們人類的祖先下頜骨更大,比現代人的下頜骨大很多,所以遠古時代的人類祖先能夠長出智齒。不過現在的嬰兒在出生時臉基本上都比較短,下頜比較小,這就意味着這些新生嬰兒牙齒的生長空間較小,不容易長智齒。
在遠古時代,由於那時候我們人類的祖先食物很匱乏,並不像現在有那麼好的食物,在食物匱乏的時候,人類祖先甚至啃食樹皮、樹根,而這些食物很難被消耗。而智齒的存在,可以讓遠古時代的人類能夠更好地咀嚼這些食物。後來隨着人類社會的進步,食物來源也更充足了,智齒的作用也就沒那麼明顯,漸漸地,人類的下顎也不斷變小,擠壓了智齒的生長空間。所以有一些人長智齒,但有一些人卻沒有張智齒。現在科學家發現,新生嬰兒下頜基本上都比較小,這也說明未來長智齒的人類也會越來越少了。這其實就是進化的結果,如果人類不是一直在進化,那我們的下顎可能還會很大,還會長智齒。
類似的進化證據還有很多,例如科學家發現現在人類正在降溫,相關研究發佈在《eLife》雜誌。科學家發現,人類現在的平均溫度已經不是37℃了,而是36.6℃。在研究中,研究人員對過去200年的醫療記錄進行了分析,發現人類的體溫每隔10年就會逐漸下降0.05℃。
對於這一個發現,研究人員認為人類平均體溫的下降可能與我們生活的環境、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因為在20世紀、19世紀甚至更早以前,人類的生活條件還很差,醫療水平也很低,我們很容易因為各種細菌、病毒的侵擾而出現各種炎症,有一些慢性炎症會使得我們的體溫上升。後來隨着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醫療水平也不斷提高,我們遭到這些微生物侵擾的情況大大降低了,於是我們的體溫也就有所下降。雖然體溫有所下降,但是並不是很明顯,而且,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沒有什麼負面的影響,所以我們並不需要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