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怎樣形成的?一直以來人類科學家們,始終沒有停止研究這個課題,希望能夠勘破地球的起源和由來。
研發地球的起源,是科學家們畢生追求的課題,通過古老的地殼能夠分析出,鋯石的成分記載了幾十億年來地球的大陸板塊的緩慢演變。
科學家們研究的哪裡的地殼成分呢?是研究的澳洲亞皮爾巴拉克拉通,基底岩石里的礦物鋯石,通過研究這些鋯石成分的微小晶體,讀取了儲存在其中的地球的秘密,找到了隕石撞擊的有力證據。
科學家們能夠通過最新高科技手段,就像通過時光機一樣回看到幾十億年前的地球,當時地球的大陸板塊形成,是因為隕石的撞擊,而這些隕石和科學家們猜測導致恐龍滅絕的隕石是非常接近的。
地質學家找到的有力依據是地殼火成岩當中的鋯石晶體,這些成分測定後經過嚴謹的計算,認定形成的年份已經長達幾十億年的時間。
在科學界這個因為隕石撞擊地球形成大陸的觀點其實已經存在了很多年,只不過科學家們因為一直找不到有力的證據來證明,只能作為一個推測和猜想。
當時地球受到隕石撞擊的情況顯得很普遍,因為幾十億年前的地球,曾經遭受過無數天體的撞擊,只不過地球的表面上並沒有留下月球那麼多的撞擊坑,因此容易被忽略曾經經常被隕石和天體撞擊的事實。
那麼為什麼地球沒有留下那麼多的撞擊痕迹呢?
因為地球和月球不同,地球有大氣層作為緩衝和保護,很多天體隕石經過大氣層時會改變方向和落點,更小的天體在沒能碰到地球表面,就已經和厚厚的大氣層摩擦燃燒殆盡了,所以說幾十億年中,天外隕石對地球的影響減少了很多,不會像砸向月球那樣實實在在地砸出幾萬個坑來。
很多網友不理解,覺得科學家們總是揪住幾十億年前的地球不放,研究這些有什麼意義呢?
實際上人類對於地球的發展和地質演變,了解得越多,就對於了解地球的未來變化更有幫助,也對於人類的生存環境的改善和對人類自身有更大的幫助。
有句話叫做知古博今,萬事萬物的發展不是隨心所欲變化無常,而是有着一定的自然規律,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力證地球的起源和大陸的形成,繼而會對未來人類的地球家園有更多的了解,甚至能對未來人類生存環境有更多的啟發。
大陸板塊蘊藏着人類的秘密?
人類是地表生命體,大陸板塊的形成,才讓地球上有了人類,所有的資源和礦藏,幾乎都在大陸板塊儲存總量最多,而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大陸板塊,甚至能夠對人類的起源也會有增加了解的可能。
陸地上有着各種重要的金屬成分,比如鋰,鎳等現在人們常用到的金屬,目前科技手段應用這些金屬在進行新能源的開發和創造,而這些礦藏的形成,和大陸地殼形成的過程有着密切的聯繫,澳洲科學家之所以在當地進行研究,因為那裡是最早的陸地板塊形成的區域,雖然對於地球來說只是很多陸地板塊的之一,但是能讀取古老地球隱藏的秘密,也許已經推開了一條門縫。
根據科學家從鋯石晶體中發現的氧同位素,能讀取出古老岩石中陸地板塊的形成經過的周期,大約35億年前數量多到可怕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最寬的受到巨型隕石撞擊的面積為40公里左右,地殼的一部分在劇烈的爆炸中炸掉了,融化的地幔部分往上拱起形成海洋高原,底部的高溫形成了花崗岩,這些岩石被滾燙的岩漿涌動推動,逐漸增加了陸地板塊的強度。
這次在澳洲科學家們發現的鋯石晶體,和地殼火成岩中測定的成分,能證實地球因為撞擊形成大陸的推測成真,那麼這個觀點能讓爭議不休的科學家們,形成統一結論嗎?
目前還不能讓科學界的觀點統一,因為有的觀點還是堅信地球的大陸板塊形成是地球內部自己膨脹形成。因為地球上的陸地板塊幾乎都是破碎的狀態,鑲嵌在海洋中間,所以關於科學界的爭論恐怕還是不能達成共識。
另外澳洲科學家這個撞擊說目前的研究依據是在澳大利亞提取的地殼樣本,未來是否這個研究方法適用其它陸地板塊的樣本,還要靠科研數據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