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長江喊話:這件事不能做

2022年07月07日09:25:21 科學 1613

長江大保護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在萬里長江入海口崇明,有一群人,負責這項大工程中細小卻重要的一環——垂釣管理。

保護長江里的「寶貝」

7月4日,晴到多雲,長江水域東南風4-5級。上午9時,中國漁政31108船從崇明南門港1號碼頭出發,沿着岸線一路往東南,逆風巡航。

他們在長江喊話:這件事不能做 - 天天要聞

皮膚黝黑、身形魁梧,如一塊礁石,老船長趙建岳站立着,穩穩掌舵。「今天天氣不錯,昨天的風還要大些。」他的目光始終望向長江水平面。一直到兩小時後回港,記者不曾看到老船長坐下。

年輕的劉金生是船上另一位「舵手」。作為區農業農村委執法大隊一級行政執法員,他負責中國漁政31108船執法工作,打擊違法違規垂釣、商船貨船攜帶禁用漁具的行為。

他們在長江喊話:這件事不能做 - 天天要聞

自今年2月1日起,本區實施嚴格垂釣管理制度,即將區轄長江水域分成禁釣區和非禁釣區。禁釣區包括長江刀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核心區及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其餘區域可實施以休閑、娛樂為目的的垂釣活動。

長江刀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核心區上海段為崇明島張網港(含)、北堡港(含)以西長江禁捕水域;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為崇明本島上海長江大橋以東、北八滧港(含)以東長江禁捕水域。

他們在長江喊話:這件事不能做 - 天天要聞

「我們的巡查,是為了保護長江里的『寶貝』。」劉金生說。如中華鱘,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近年來,崇明重點整治「三無」船舶,打擊非法捕撈工作卓有成效。「現在使用船、艇違規捕撈的情況已經沒有出現過了,有的是一些違規垂釣行為,我們重點巡查的就是這個。」劉金生介紹。目前區農業農村委下屬的執法大隊共有9艘執法船艇,開展「5+2」常態化航檢和值守,假期無休。

許多船員早先曾從事捕撈工作。自禁捕退捕工作開展後,這些「上岸」的老船員加入漁政隊伍,重新「下水」,煥發第二春。對漁業,他們有經驗,也有情結。

江邊垂釣講究潮汐、風浪、氣溫等多種因素。每年、每月、每天什麼時候適合垂釣?老船員頗為了解,也能為垂釣執法助力。‍

合法合規可以垂釣

駛出港口約3海里,還未出禁釣區,劉金生的眼神突然緊盯岸線。「那邊疑似有人在釣魚?」用望遠鏡確認後,他立馬命令派出船上的備用小艇前往檢查。

「確實拿着魚竿,快!」三步並作兩步,執法人員跨上小艇,駛向「嫌疑犯」。大船上還顯平穩,坐上快艇,記者頓覺風浪,不由抓住手邊的欄杆。

他們在長江喊話:這件事不能做 - 天天要聞

那人機警,看到執法小艇,立馬拿起魚竿向岸上跑去。待小艇至岸邊,他已消失在一片蘆葦之中。「這種情況時有發生。有人直接把魚竿折斷丟進水中,否認自己的違規行為。」在劉金生看來,宣傳引導也很重要。「一個新政策制度開始實施,公眾需要一個知曉、認同及遵守的過程。碰到類似情況,第一次我們對其進行宣傳告知,第二次給予警告或相應行政處罰,第三次則依據具體情節從重處罰。

他們在長江喊話:這件事不能做 - 天天要聞

「僅僅靠船艇巡邏肯定不夠,要水上、岸上雙管齊下。」劉金生說。平日里,執法大隊聯合公安、市場監管部門,做到漁具、捕撈、銷售、食用全過程監管,並利用無人機空中巡查優勢,做到及時發現、快速響應,做到打小打早。

他們在長江喊話:這件事不能做 - 天天要聞

繼續向東航行,過了張網港水域,到G40上海長江大橋以西為止的岸線就是可垂釣區域,僅限「一人一桿、一線一鉤」。垂釣違規行為包括採用串鉤、爆炸鉤,以及「一人多桿、多線多鉤、長線多鉤、單線多鉤」等嚴重破壞水生生物資源的釣具、釣法進行垂釣等。「大自然沒那麼脆弱,正常的垂釣不會影響漁業資源,只要合法合規。」劉金生表示。

江風吹拂,在崇明岸線垂釣確實是件樂事。站在丁壩前段(堤岸的突出建築物,一端和堤岸相連成丁字形),垂釣者視野開闊,風景這邊獨好。「看,上海建築四件套——上海中心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和東方明珠。」能見度好時,能望見市區的景色。一旁的攝像記者指向對岸,忍不住多拍幾個鏡頭。

一路上,岸邊有不少垂釣者。當日氣溫高、陽光烈,身着防晒衣,頭戴太陽眼鏡,包裹地嚴嚴實實也阻擋不了垂釣者的熱情。

「前方垂釣人員請注意,這裡是崇明漁政,請把魚竿抬起(檢查釣鉤數量)。」通過擴音喇叭,劉金生喊話岸上的垂釣者,進行例行檢查。垂釣者舉起魚竿,向執法船揮手致意。「要規範垂釣啊!」離開時,劉金生不忘叮囑。‍

十年做好「小事」

今年垂釣管理制度剛實行,就趕上了疫情。前段日子,執法人員和船員住在船上,堅持了近2個月。在駕駛層後方的甲板,還能看到他們種植的小蔥。「還種過辣椒,沒成功。現在好,都恢復了。」劉金生笑着說。

「守着長江,就是我們的工作日常。」堅定不移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作為上海海洋大學漁業專業研究生,劉金生對這份工作有着更深的理解。「長江是一個整體的生態系統,不單單是保護魚類。如中華鱘、江豚等這種些大型魚類已在食物鏈上層。在它之下,還有小魚小蝦、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等。把長江環境整體保護好了,長江魚類資源自然會越活越好。」

他們在長江喊話:這件事不能做 - 天天要聞

再比如長江刀鱭,屬於洄遊性魚類,每年春季,成熟的個體成群由海入江,沿江而上作生殖洄游,其在長江中下游分佈甚廣,從長江口直至洞庭湖一帶,包括各通江河道和湖泊。部分在早春可進入錢塘江,海洋里主要分佈在近海。「作為長江入海口的崇明,地理位置至關重要,其西部上游區域是長江刀鱭的繁殖地。」劉金生說,「選擇這裡作為繁育後代的地方,崇明的好生態可見一斑。」

他們在長江喊話:這件事不能做 - 天天要聞

十年禁漁,才開始不久。「長江刀鱭最長壽不過6歲,繁殖期最少為兩年,以三年居多。十年,可以養育三代刀鱭。這是一個期限,到那時再根據資源的恢復情況,自然見分曉。」劉金生望向江面,說道:「我們的垂釣管理看似細小的工作。但把小事做好,同樣重要。其宣示的是十年禁漁的決心。」

上午的檢查行將結束。「下午上岸做好核酸檢測,接着繼續執法行動。」底艙的廚房內,午餐已在烹飪,主菜是一條3斤重的紅燒花鰱魚。餐廳的電視里正巧在播放一部水產養殖科普紀錄片,船員們的眼裡有這一江清水。

調轉船頭,風浪依舊。中國漁政31108船劈波斬浪,順風回港。‍

記者:施昊豪

攝影:朱昱偉

編輯:郭王旖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 天天要聞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今年2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國聖迭戈動物園野生動植物聯盟簽署了新一輪大熊貓國際保護合作研究協議。中美雙方經過充分準備,今天,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隻大熊貓「鑫寶」「雲川」啟程前往聖迭戈動物園,開啟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續雙方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 天天要聞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據領克汽車官方發佈,近日,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托底後高空墜落挑戰。據悉,此次領克07EM-P攜手中汽信科,根據真實場景設置超高難度挑戰,先托底,後騰飛,再墜落,挑戰時速50km/h正面應對托底測試、挑戰行業首次托底+翻滾雙重測試。托底:車速50km/h剮蹭底盤通過直徑為150mm的剛性半球形壁障,領克...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