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腫瘤內部細菌通過「重塑」免疫細胞組份影響治療效果

2022年07月05日04:09:16 科學 1471

免疫治療為眾多腫瘤治療帶來了新希望,但是存在通常只有部分患者有應答。前期研究認為部分患者對免疫治療無效的原因是腫瘤內部抑制免疫反應的微環境,並且腸道菌群對免疫治療的效果有影響,但是機制不明(1)。

美國國立衛生院NIHRomina Goldszmid等研究人員發現腫瘤內部的細菌對腫瘤微環境以及患者對免疫治療藥物的反應有重要影響。藥物響應患者的菌群可以通過調整腫瘤內部單核吞噬細胞的比例,產生或募集更多的單核細胞以及DC細胞營造免疫活躍的微環境限制腫瘤生長並對抗腫瘤藥物敏感。進一步研究發現這個過程依賴STING信號通路與Type I IFN(2)。

Cell | 腫瘤內部細菌通過「重塑」免疫細胞組份影響治療效果 - 天天要聞

藥物響應患者菌群改善腫瘤微環境限制腫瘤生長(2)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通過高纖維的食物(文中用的含30%果膠的食物)就可以積極改善小鼠腸道菌群以及腫瘤微環境,促進其免疫響應(2)。

Cell | 腫瘤內部細菌通過「重塑」免疫細胞組份影響治療效果 - 天天要聞

高纖維食物改善腫瘤微環境限制腫瘤生長(小鼠實驗)(2)


研究人員表示該項工作說明菌群在腫瘤微環境與藥物響應起的關鍵作用,是一個重要的可干預提高腫瘤治療效果的靶點(2)。

該項工作2021年10月7日發表在Cell(2)。

Comments:

腸道菌群確實是一個易轉化易應用的干預靶點,但是畢竟非常複雜,需要嚴格控制變量,謹慎建立因果關聯。

Cell | 腫瘤內部細菌通過「重塑」免疫細胞組份影響治療效果 - 天天要聞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1)01066-7

通訊作者簡介:

Cell | 腫瘤內部細菌通過「重塑」免疫細胞組份影響治療效果 - 天天要聞

https://www.cell-symposia.com/cancerandinflammation-2017/bio-goldszmid.asp

參考文獻:

1. G. D. Sepich-Poore et al., The microbiome and human cancer. Science (80-. ). 371 (2021),doi:10.1126/SCIENCE.ABC4552.

2. K. C. Lam et al., Microbiota triggers STING-type I IFN-dependent monocyte reprogramming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Cell. 0 (2021), doi:10.1016/J.CELL.2021.09.019.

原文鏈接: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1)01066-7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今天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場着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着陸場布設多台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