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觀察」衛星繪製阿富汗地震影響圖

2022年07月02日15:32:03 科學 1909

「太空觀察」衛星繪製阿富汗地震影響圖 - 天天要聞

2022年6月30日

2022年6月22日清晨5.9級地震襲擊了阿富汗東部,摧毀了霍斯特和帕克提卡省的部分地區。

上面的地圖,基於新加坡地球觀測站遙感實驗室(EOS-RS)描述了可能受損的區域。顏色從黃色到紅色的漸變表明表面變化越來越明顯。深紅色像素表示最嚴重的損壞,而橙色和黃色區域則是中度或部分損壞。每個彩色像素代表30米×30米的區域(大約相當於棒球場的大小)。

其中一個遭受嚴重破壞的地區是帕克提卡的加揚區。據一份報告稱,該地區大約有1000所房屋被毀報告來自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

據報道,阿富汗全國有1000多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報告來自人道主義援助組織。這場地震之所以如此致命,是因為它起源於一個很淺的深度,並在一個人口稠密的地區產生了強烈的震動。它還發生在半夜,當時很多人都在家裡。

地圖是從合成孔徑雷達(SAR)由哥白尼哨兵1號衛星活動前(3月2日至6月18日)和之後(6月30日)由歐洲航天局(ESA)運營。它包含修改後的哥白尼哨兵數據,由歐空局處理並由EOS-RS分析,使用先進的快速成像和分析(ARIA)系統最初由美國宇航局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開發,並在EOS-RS進行了改進。ARIA團隊得到了美國宇航局的支持地球科學災害計劃.

新加坡地球觀測站(EOS)說:「這張地圖可以作為識別受損區域的指南,在植被覆蓋的地區可能不太可靠。」注意. 在植被區散布的像素可能是誤報,而在植被區沒有彩色像素並不意味着沒有損害

這一地區的地震和活動斷裂是構造板塊. 印度板塊正以每年約40毫米(每年1.6英寸)的速度向北移動,並與歐亞板塊相撞,導致地震活動頻繁。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世界首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又當「爸爸」 - 天天要聞

世界首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又當「爸爸」

中新社武漢6月20日電(記者 馬芙蓉)世界首頭在全人工環境中成功繁育的長江江豚「淘淘」,近日又喜獲「愛子」。武漢白鱀豚館20日召開媒體見面會,介紹「淘淘」及其子最新情況。「淘淘」於2005年7月5日在武漢白鱀豚館出生。
量子力學如此詭異,是不是意味着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 - 天天要聞

量子力學如此詭異,是不是意味着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

量子力學,這門描述微觀粒子行為的物理學分支,以其獨特的理論和實驗結果,顛覆了人們對物質世界傳統認知的局限。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和糾纏態等現象,以其超越日常經驗的詭異特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不僅如此,這些現象在哲學層面也引發了深遠的思考,
明天,人工增雨! - 天天要聞

明天,人工增雨!

經歷了連續幾天的高溫終於雨要來啦~就在剛剛徐州氣象發佈人工增雨作業公告將於6月21日上午到6月21日夜間擇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具體情況跟着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來源丨徐州發佈、徐州氣象一審丨蘋果二審丨李璇三審丨仝勛監製丨劉礫總監製丨魯曉波「無線睢寧」商務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號)點和擴散一下...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 - 天天要聞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作者:劉澤排版:點點起點鈉電關注到,6月19日,湖北虹潤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申報的「湖北虹潤鈉離子電池材料項目」獲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批複。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3.
武大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獨 - 天天要聞

武大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獨

6月20日,武漢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在九一二操場舉行。值得注意的是,儀式前,測繪學院博士畢業生高晟俊獲得了學校專門為其定製的學位服,在校徽下綉上他的武大學號。 高晟俊。圖/武漢大學微博 同日,高晟俊告訴九派新聞,他今年35歲,即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延續科考生活。 他對極地測繪的興趣源於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01近些年,網絡上出現了一個熱詞,祛魅。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對於科學和知識的神秘性、神聖性、魅惑力的消解。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拿學歷來說,有人提出了一個觀點,要對學歷祛魅。意思是,我們要正確看待學歷,而不能認為學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聞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伴隨着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的熱詞,一個新的「科學春天」正在到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着力邁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創科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賦能者之一。在「機遇灣區」走訪活動中,創科也成為政產學研都無法繞開的一個關鍵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 天天要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孫自法)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適應的,長期以來頗受學界關注和持續開展研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體發佈信息說,該所科研團隊和美國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發現,儘管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節延長,但植物仍能保持葉片生長和衰老時間的穩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