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能量留在房間里

2022年07月02日11:19:22 科學 1403

把能量留在房間里 - 天天要聞

技術似乎年復一年地進步,就像魔術一樣。但在每一次漸進式改進和突破性革命的背後,都是一支努力工作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團隊。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本·馬津教授正在為望遠鏡和天文台開發精密光學傳感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他和他的團隊提高了超導傳感器的光譜分辨率,這是他們實現最終目標的一個重大步驟:分析系外行星的組成。

第一作者尼古拉斯·佐布里斯特(NicholasZobrist)是馬津實驗室的一名博士生,他說:「我們能夠將探測器的光譜分辨率大致提高一倍。」。

「這是我們見過的最大的能量分辨率提高,」馬津補充道。「這為我們實現以前無法實現的科學目標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馬津實驗室使用一種稱為MKID的傳感器。像手機攝像頭中的CMOS傳感器這樣的大多數光探測器都是基於硅的半導體。它們通過光電效應進行操作:光子撞擊傳感器,擊落一個電子,然後可以將其檢測為適合微處理器處理的信號。

MKID使用超導體,其中電流可以無電阻流動。除了零電阻外,這些材料還有其他有用的特性。例如,半導體有一個間隙能量,需要克服這個間隙能量才能將電子擊出。超導體中的相關間隙能量約為10000倍,因此它甚至可以檢測到微弱的信號。

更重要的是,一個光子可以從超導體中擊落許多電子,而在半導體中只有一個電子。通過測量移動電子的數量,MKID實際上可以確定入射光的能量(或波長)。「光子的能量,或者說它的光譜,告訴了我們很多關於發射光子的物理信息,」馬津說。

泄漏能量

研究人員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即他們可以使這些MKID變得多麼敏感。經過仔細檢查,他們發現能量正從超導體泄漏到製作該設備的藍寶石晶片中。結果,信號似乎比實際信號弱。

在典型的電子學中,電流是由移動電子攜帶的。但它們有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趨勢,在所謂的阻力中分散和損失能量。在超導體中,兩個電子將配對,一個自旋向上,一個自旋向下,這個庫珀對,正如它所說的,能夠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移動。

「這就像是俱樂部里的一對情侶,」馬津解釋道。「你有兩個人配對,然後他們可以在人群中一起移動,沒有任何阻力。然而,一個人停下來與沿途的每個人交談,讓他們放慢了速度。」

在超導體中,所有的電子都是成對的。「他們都在一起跳舞,四處走動,很少與其他情侶互動,因為他們都深深地注視着對方的眼睛。

「光子擊中傳感器就像有人進來,把飲料灑在其中一個夥伴身上,」他繼續說。「這會導致夫妻分手,導致一方絆倒其他夫妻,並造成騷亂。」這是MKID測量的移動電子級聯。

但有時這種情況發生在舞池的邊緣。被冒犯的一方跌跌撞撞地走出俱樂部,沒有撞到其他任何人。對其他舞者來說很好,但對科學家來說不是。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MKID中,那麼光信號將看起來比實際弱。

把他們圍起來

Mazin、Zobrist和他們的合著者發現,在超導傳感器和基板之間放置一層薄薄的金屬銦,大大減少了傳感器的能量泄漏。銦基本上就像圍着舞池的柵欄,把被推搡的舞者留在房間里,並與其他人群互動。

他們之所以選擇銦,是因為它在MKID工作的溫度下也是一種超導體,如果相鄰的超導體很薄,它們往往會相互配合。不過,這種金屬確實給球隊帶來了挑戰。銦比鉛軟,所以有結塊的傾向。這對於製作研究人員所需的薄而均勻的層來說並不太好。

但他們的時間和努力得到了回報。研究報告稱,該技術將波長測量不確定度從10%降低到5%。例如,使用該系統,波長為1000納米的光子現在可以測量到50納米的精度。「這對我們所能做的科學有着真正的意義,」馬津說,「因為我們可以更好地解析我們正在觀察的物體的光譜。」

不同的現象發射具有特定光譜(或波長)的光子,不同的分子吸收不同波長的光子。利用這種光,科學家可以使用光譜學來確定附近和整個可見宇宙中物體的組成。

馬津對將這些探測器應用於系外行星科學特別感興趣。目前,科學家只能對系外行星的一小部分進行光譜學研究。這顆行星需要在其恆星和地球之間穿過,而且它必須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層,以便有足夠的光線穿過它,供研究人員使用。儘管如此,信噪比仍然很低,尤其是對於岩石行星,馬津說。

有了更好的MKID,科學家可以利用行星表面反射的光,而不是僅通過其狹窄的大氣層傳輸的光。憑藉下一代30米望遠鏡的能力,這將很快成為可能。

馬津小組也在試驗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能量損失問題。雖然這篇論文的結果令人印象深刻,但馬津說,如果他的團隊在這項新的努力中取得成功,他相信銦技術可能會過時。他補充說,不管怎樣,科學家們都在迅速接近他們的目標。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 天天要聞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夏季是蚊蟲類孳生的高發期,比較常見的有蚊子、伊蚊、臭蟲、蒼蠅、毛毛蟲、蟋蟀、蟑螂等。其中,吸血蚊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野外都能看得到,見人就咬。反正人們對蚊蟲是比較忌憚的,因為它們會攜帶一些細菌。近日,湖南益陽桃江縣局部出現遍地「雞公蟲」引發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 天天要聞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2024年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文昌魚其實並不是魚,它是低等無脊椎動物向高等脊椎動物演化時的過渡生物,早5億年前...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 天天要聞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今天是世界海龜日,「小綠」我決定給自己放天假。我打算在近岸海域暢遊,晒晒太陽,餓了就在珊瑚叢中覓食。吃飽喝足便漂在水面打盹,或者尋一處暗礁睡午覺。 作為海洋爬行動物,我們綠海龜用肺呼吸,這....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 天天要聞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引言在浩渺無垠的宇宙中,月球宛如一顆孤獨的明珠,長久以來都是人類嚮往和探索的聖地。最近,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上的新發現,無疑給人類帶來了前所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 天天要聞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封面新聞記者 苟春6月1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四川分局獲悉,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四川大學、西華師範大學等聯合發表了一個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新種,並將其命名為滎經鳳仙花。滎經鳳仙花。攝影 宋心強據了解,鳳仙花屬是鳳仙花科中最大的屬,全世界有1000餘種,主要產於歐亞大陸的熱帶...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 天天要聞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封面新聞記者 譚羽清 馬曉玉 張崢航天技術不僅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更是人類探索宇宙、認知自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航天活動,人類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奧秘,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同時,航天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