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陳之涵來源 | 科技宣傳文化資源庫
茫茫人海中,蚊子為啥就「叮」上了你?事實證明,獨特的體味,可能是你向蚊子持續散發魅力的原因。

6月30日,一項由清華大學程功教授團隊發表於《細胞》期刊的最新研究驗證了以上觀點,感染了登革病毒的人或動物,更受蚊子青睞。在其基礎上,團隊還提出了一種有望預防蚊媒疾病大爆發的策略……
傳染病威脅巨大
夏天剛到,蚊子便接踵而至。
這種惱人的生物不僅為人類帶來無窮無盡的噪音、瘙癢,還傳播了大量蚊媒病毒,從而引發大面積傳染病(包括瘧疾、黃熱病、登革熱等)。全球範圍內,每年都有近百萬人因之死亡。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和寨卡病毒(Zika virus)都是常見的蚊媒病毒。
前者引起的登革熱,是當前世界上流行最廣泛的病毒性傳染病之一。它主要由伊蚊攜帶,在熱帶地區(偶爾在亞熱帶地區)傳播,輕則引發皮疹、發燒和疼痛,重則引起出血甚至死亡。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統計的數據,每年都有超過5000萬登革熱病例在世界各地發生,約2萬人因此死亡,大多為兒童。
後者則以同屬的另一蚊類為宿主,相對不易在成年群體中引發嚴重疾病。然而,它與新生兒的嚴重出生缺陷難逃干係。一起近年在南美洲爆發的寨卡疫情,令數千名感染孕婦產下小頭畸形兒。
長期以來,人類為預防蚊媒疾病付出了不懈努力。但由於病毒的傳染機制特殊,時至今日,相關疫苗仍未問世。
也正因如此,釐清蚊媒病毒迅速擴散的機制,並採取有效阻斷措施,才成了重中之重。
靠氣味鎖定感染者
病毒的延續,依靠的是人蚊之間不斷發生的雙向傳播。換言之,如果蚊子總是選擇未感染者「取血」進食,病毒便將難以存活。

蚊媒病毒傳播循環。
研究團隊由此推測,蚊媒病毒之所以傳播迅速且難以根除,極有可能是因為蚊子有辦法在茫茫人海中精準定位感染者。他們隨後用感染登革病毒的小鼠與健康小鼠做了對比實驗,發現蚊子的確更青睞感染小鼠。
但這是為什麼?深入分析後,研究小組將目光鎖定在一種名為苯乙酮的揮發性分子上。
原來,不論小鼠還是人類,在感染登革病毒後,其氣味中的苯乙酮分子含量都大幅提升。這種分子可激活蚊子的嗅覺神經系統,讓蚊子「聞訊」後鎖定目標,即刻奔赴。在將不同濃度的苯乙酮塗抹在人類手臂後,研究者也確定:苯乙酮濃度越高,胳膊對蚊子的吸引力也越大。
這說明,改變宿主的氣味,或為蚊媒病毒提高自身傳播力的必要手段。
蚊媒傳染病防治新思路
令蚊子「心馳神往」的苯乙酮從何而來?
原來,它是一種皮膚表面微生物(屬)的代謝產物,進一步研究表明,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的感染,抑制了皮膚中一種重要的免疫因子——抗菌肽,從而促使棲居宿主體表的此類微生物大量增殖。

這種調控機制,幫助研究小組找到了阻斷蚊媒疾病大規模流行的靈感——只要恢復抗菌肽的表達,皮膚芽孢桿菌的生長也就得到控制,苯乙酮隨之減少,蚊子也就不再對感染者產生特別興趣。
換言之,病毒的傳播循環也將中斷。
那麼,有沒有藥物能實現以上效果?利用小鼠模型反覆試驗後,一種維生素A衍生物——異維甲酸帶來希望的曙光。在給感染登革病毒及寨卡病毒的小鼠餵食異維甲酸後,它們的抗菌肽表達恢復正常,苯乙酮的釋放得到抑制。
不過,維生素A類藥物對人類是否同樣有效,還有待進一步考證。目前研究小組已着手準備下一階段的工作,相信在這場道阻且難的「人蚊大戰」中,人類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參考文獻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2)00641-9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06-viruses-tastier-mosquitoes.html
https://mp.weixin.qq.com/s/ISDjT4BcFQ49ua90h2ZFRA
往期精彩回顧
|HPV感染無葯可治?蘑菇或將打破魔咒
|不戴套不結紮,男用避孕藥即將面世!
|火星大片來啦!天問一號完成既定科學任務
|「氣味」相投,才能做朋友
-掃碼閱讀更多科學家的故事-
科技發展的背後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奉獻
閱讀「科技工作者」


點分享

點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