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2022年06月30日02:52:16 科學 1652

人類很有可能30年後沒有香蕉可吃!

這怎麼能忍?可是話又說回來,香蕉不是人工種植的嗎?

每年的產量如此驚人,怎麼會在30年後滅絕呢?

根據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由於疾病蔓延,在30年後,香蕉就會徹底離開我們的生活!

一時之間,全球網友悲痛欲絕,生活不能沒有香蕉!我們必須拯救香蕉!

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 天天要聞

全世界都愛香蕉

作為全球產量最高的水果之一,香蕉佔據了整個熱帶水果的四分之三,全世界的人類一年要幹掉1000億根香蕉

那麼香蕉明明已經抱上了人類的大腿,為何還會走向滅亡呢?

或許,我們從來沒有認真地了解過香蕉。

很多人認為人類愛吃香蕉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愛吃,你看動物園的猿猴,吃得多香!

實際上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我們的祖先可能壓根就沒有見過香蕉

香蕉的真身不僅長得難看,還非常難吃。

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 天天要聞

猴子吃香蕉

巴拉拉的故事

香蕉是一種起源於東南亞的水果,人類對它的栽培,可以追溯到大約7000多年前

香蕉在漢朝的時候傳入我國,並開始栽培,然而並沒有受到熱烈歡迎

原因就是,它並不好吃,這個時候的香蕉是長籽的

香蕉的籽很堅硬,把整個香蕉塞得滿滿當當,人們在籽中找香蕉吃

並且這個時期的香蕉也不是我們今天這種「黃月亮」,而是「土肥圓」。

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香蕉的葉子比香蕉本身用處更大

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 天天要聞

香蕉的祖先

直到唐朝時期,香蕉傳入了阿拉伯,再傳入歐洲,接着在通過大航海傳入了中南美洲

所以人類的祖先南方古猿沒有見過香蕉,因為它生活在非洲,更沒有吃過香蕉。

或許我們的遠房親戚紅毛猩猩見過並吃過原始香蕉,想必它也不愛吃。

大航海後,全世界都有香蕉的蹤跡,但這個時期的香蕉依然不是水果。

人們更喜歡它的葉子,可以用來搭建屋頂,這個習俗至今還保留在一些熱帶雨林地區

直到19世紀,人們發現了香蕉的變異種,它沒有籽

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 天天要聞

紅毛猩猩吃香蕉

這麼好的母本,千萬不要浪費!可是這個時候,人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香蕉沒有籽,怎麼繁育呢?

最後人們只能採取插條的方式,也就是從母本上切下根莖組織栽培在土壤里,長成香蕉樹

這是一種無性繁殖,不斷地複製着一株無籽香蕉,所有的香蕉都來自同一棵樹,它們的基因是相同的

1960年之前,全世界的香蕉都來自「大麥克家族,這是一種軟糯、香甜的香蕉,味道堪比哈根達斯

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 天天要聞

「大麥克」香蕉

然而很可惜,這種香蕉我們根本吃不到

現在世界上的香蕉來自「卡文迪許蕉」或者「華蕉」。

農業專家們其實對「華蕉」非常嫌棄,因為它的口感、味道遠不及「大麥克」。

很可惜,「大麥克」已經基本上絕種了。

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 天天要聞

現在的香蕉是「華蕉」的後代

香蕉的危機

全世界的香蕉本質上都來自同一棵香蕉樹,它們就是複製品,所以根本不存在基因多樣性

這就導致,第一號香蕉版本「大麥克」抵抗力非常弱,只要來一個疾病,幾乎全滅。

果不其然,在1890年開始,「大麥克」開始感染一種疾病——香蕉枯萎病1號小種(TR1)

患上這種疾病的「大麥克」香蕉,全部枯死不留一個活口

最終,這種枯萎病席捲了整個世界的香蕉,「大麥克」就此絕跡

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 天天要聞

香蕉枯萎病

1960年開始,人們就面臨無香蕉可吃的地步,是農業專家們千辛萬苦尋找,找到一種可以抵抗香蕉枯萎病1號小種的香蕉。

這種香蕉長在了英國德文郡公爵卡文迪許的果園裡,因此得名「卡文迪許蕉」,又因為這株香蕉最初是從清朝帶過來,它又被叫做「華蕉」。

「華蕉」和「大麥克」一樣是無籽的,因此它的培育手法和過去沒有什麼區別,依舊還是無性栽培,採取「複製粘貼」的方法。

只不過這下全世界的香蕉都出自卡文迪許家的「華蕉」樹而已。

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 天天要聞

香蕉樹

既然當初「大麥克」能因為一場疾病絕種,那麼「華蕉」同樣也會,只不過時候沒到。

果然,在2014年,香蕉種植園陸續出現了一種新的疾病,香蕉枯萎病4號小種(TR4),這是當初香蕉枯萎病1號小種的新一代變種,號稱「香蕉界的HIV」。

由於全世界的「華蕉」都來自同一棵母本,這一次,它將重蹈「大麥克」的覆轍。

按照現在香蕉枯萎病4號小種的蔓延速度,再過30年,全世界的香蕉也會被全部感染從而絕跡

因為這種疾病非常不講道理,任何殺菌的藥物都不起作用,只要土壤出現了一個病例,那麼這一片地就再也不能種香蕉

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 天天要聞

香蕉患上枯萎病

農業學家們正在嘗試使用基因編輯的方式改變「華蕉」單一的基因庫,但是效果非常不理想。

似乎香蕉的結局,就是走向一次又一次被感染。

就算培育出了新的香蕉品種,那麼依舊得複製的無性栽培方式,相當於再次重複「大麥克」、「華蕉」的道路。

這一次是枯萎病4號小種,那麼下一次5號、6號小種來了,還能扛得住嗎?

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 天天要聞

患病的香蕉樹

失去香蕉的世界

有人會說,香蕉也就是一種水果,而且是人工繁殖的水果,滅絕了應該不會引發什麼生態危機,大不了我們不吃香蕉了。

的確,香蕉不是什麼野生植物,它的滅絕不會引發食物鏈動蕩,可是對於人類來說,我們也許失去了一種救命食物

香蕉是繼小麥、水稻、玉米之後,產量第4高的經濟作物。

種植香蕉的地方,多為熱帶國家,他們很多並不富裕,存在嚴重的糧食問題,因此香蕉成為了當地的食物

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 天天要聞

香蕉可以當食物吃

一根香蕉含有足夠的熱量維持人類的生命活動,此外還含有鈣、磷、鐵、鉀等元素,以及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

如果全世界失去香蕉,這些地區也就失去了他們的糧食,成為了徹底的飢餓地帶

前面說到過,有很多地區還保留有香蕉樹葉搭建房頂的習俗。

這種流行的香蕉疾病,會讓香蕉的整棵樹都枯萎,一片葉子都留不下來,那麼,傳承了千年的習俗,很有可能消失。

這對人類來說,是一次不小的動蕩。

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 天天要聞

貨架上的香蕉

芭蕉和香蕉

有人會說,香蕉消失之後,我們還有芭蕉,難道不可以用芭蕉代替香蕉嗎?

芭蕉和香蕉一樣,同屬於芭蕉目芭蕉科芭蕉屬的成員,只不過物種不一樣。

芭蕉和香蕉的確很像,營養價值也相差不大,那麼為什麼一個風靡世界另一個卻鮮有人問津

原因就在於,香蕉的產量比芭蕉高。一根芭蕉比一根香蕉小,因此一把香蕉的重量是遠大於一把芭蕉。

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 天天要聞

芭蕉長得更圓更短

這也是為什麼市面上的香蕉能賣到2、3塊一斤,但是芭蕉卻很難低於6元。

此外,芭蕉的適應能力比不上香蕉,當溫度低於15℃後,芭蕉的生長就會停止,基本上不結果只長葉子,因此芭蕉很多時候被作為觀賞植物種植。

香蕉不一樣,它能在熱帶和亞熱帶種植,甚至在溫帶也可以。

別忘了現在全球香蕉的初始版本「華蕉」是在英國德文郡找到的。

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 天天要聞

香蕉樹

英國算是高緯度國家了,香蕉居然還能生長,並保留一絲火種

所以,雖然都是「蕉家」的孩子,香蕉的能力遠超過了芭蕉的能力,佔據了世界水果產量第一的寶座

要知道,現在的「華蕉」已經算是香蕉裏面不好吃的了,但是依然比大部分芭蕉好吃,可見其功力深厚。

30年後香蕉會滅絕?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吃的香蕉其實來自同一棵樹 - 天天要聞

油炸香蕉

只不過,香蕉家族的厄運,這一次能否被化解,人們還不得而知。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佈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佈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着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佈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着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絡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械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