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國內科技成果盤點,航空航天力壓美國,自研科技崛起

2021年10月04日16:31:04 科學 1165

今年以來,我國在科技發展領域已經取得了眾多令人矚目的成績,特別是在紅空航天領域。今天就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國在9月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無不顯示出我國科技發展的飛速進步。

9月份國內科技成果盤點,航空航天力壓美國,自研科技崛起 - 天天要聞

一、2021年1-8月份火箭發射次數超美國

2021年我國已發射火箭總數已經達到31次,力壓美國位居全球第一。而一直號稱已經超越我們的鄰居印度,全年的發射次數為2,其中成功一次,失敗一次。而失敗的這次所發射的更是其全國矚目的,被稱為「天空之眼」的,該國首顆地球靜止軌道成像衛星(GISAT-1)。而他們發射這顆衛星的目的則是想要他們提供大面積「感興趣區域」的近實時圖像。

9月份國內科技成果盤點,航空航天力壓美國,自研科技崛起 - 天天要聞

再反觀我國的航空航天技術,曾經國際空間站以各種無理的理由將我們拒之門外,如今它們即將退役,而我們獨自研發的中國空間站已經升入太空穩步運行。我們空間站的第一批工作人員也已經圓滿完成任務順利返航。

9月份國內科技成果盤點,航空航天力壓美國,自研科技崛起 - 天天要聞

二、籌建國家石墨烯材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我國已正式批准籌建國家石墨烯材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並且將分別在北京和深圳分別建立。等這兩座測試中心建立完成,對於更好的發揮計量對石墨烯材料產業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有着重大的提升。

石墨烯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在新材料、能源方面,還是航空航天、國防等方面都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我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烯生產和消費國家。此次測試中心的建立,將會極大的提高我國在石墨烯材料領域的研發和創新能力。

9月份國內科技成果盤點,航空航天力壓美國,自研科技崛起 - 天天要聞

三、軟件業務收入達到了59710億元

根據工信部數據統計,2021年1-8月份,我國軟件業務收入達到了5971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8%。而這其中,工業場景、技術服務、數字安全等行業成為了軟件發展的新方向。在未來幾年之內,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將成為我們技術發展的重中之重。而對於人才的培養,更是我國科技研發的關鍵,各大城市、重點科技發展區域也都加大了人才的培養計劃。

9月份國內科技成果盤點,航空航天力壓美國,自研科技崛起 - 天天要聞

四、國產自研汽車突破

目前各大汽車企業、科技企業都調轉方向主攻智能汽車,但是在燃油車的發展的提升上我們也仍在繼續。由我國企業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東風風神奕炫MAX再次突破了傳統的設計理念,詮釋了什麼是賽道級寬體家轎。作為一款高性價比的家用轎車,其搭載的馬赫動力1.5T發動機和MHD混動系統提供了超凡性能。搭載的准L3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Windlink6.0人工智能車機系統的智能科技讓其智能化體驗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而賽道風暴美學的設計、星空全景天窗以及零壓舒享座椅等更顯示出了潮流品牌。#風神奕炫MAX燃擎上市#

9月份國內科技成果盤點,航空航天力壓美國,自研科技崛起 - 天天要聞

五、運載火箭即將實現「流水化」生產

在全球大多數國家還要依靠其他國家來用火箭發射衛星的時候,我們的運載火箭即將要進入流水線式的製造、測試流程。就像現在的汽車製造一樣,以後我們可以做到一條生產線5天就造出1枚運載火箭。這可不是普通的火箭,而是可以運載衛星到達太空的火箭。

9月份國內科技成果盤點,航空航天力壓美國,自研科技崛起 - 天天要聞

六、半導體技術突破性進展

我國半導體技術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經過長達1年多時間的科研攻關,我國成功將半導體激光隱形晶圓切割設備的分辨率從100nm提升至50nm。而50nm可以說是目前行業內的最高精度,我們成功實現了此技術上的更新迭代,這對於芯片生產的質量、效率等方面都會有着巨大的提升

9月份國內科技成果盤點,航空航天力壓美國,自研科技崛起 - 天天要聞

雖然在整體的半導體發展方面我們還是相對落後的,但是每一次的進度都是我們的科研人員付出超過別人十倍、百倍的辛苦才換來的。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9月份國內科技成果盤點,航空航天力壓美國,自研科技崛起 - 天天要聞

總結

看完9月份的這些科技進展,心底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國科技的發展進步已經越來越快,正在逐漸地縮小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甚至在很多領域已經實現了完全的反超。身為一個中國人,為能夠看到祖國的快速發展而感到驕傲。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接口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接口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接口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 天天要聞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從前在我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小河裏面住着幾隻我從小養的鵝」大家聽過這首歌嗎[呲牙]我家門前真的有條景觀河,不僅有景區養的小鴨小鵝,河邊還有很多常見的植物!你們還記得那些常見的植物嗎?蘆葦蘆葦應該是河邊最常見的標誌性植物吧。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 天天要聞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文章信息摘要:膠木屬(Palaquium)目前是山欖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屬。先前關於膠木屬及其所在的異膠木族(Isonandreae)內部類群關係的研究,基於有限的樣本和基因座開展,未能明確界定分類邊界,進而阻礙了對這一以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