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星火成炬,照亮健康之路;微光成河,奔涌大愛隴原。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省醫務工作者以生命為尺、以使命為舵,在黃土高原上書寫着新時代的「醫者答卷」。
他們用聽診器丈量民情,用手術刀鐫刻初心——田間炕頭的躬身問診,是「人民至上」的生動註腳;無影燈下的徹夜奮戰,是「健康所系」的鐵血擔當;暴雪夜徒步三十公里的逆行背影,是「性命相托」的鏗鏘承諾。從重離子技術臨床應用攻堅到縣域骨科微創突圍,從三甲醫院到村衛生室,這群白衣執甲的「生命擺渡人」,正以奉獻之美澆築事業豐碑,以奮進之姿織就健康屏障。
讓我們循着這些閃耀在隴原大地的醫衛楷模,聆聽他們與生命的對話,見證技術突破背後的熾熱初心,讓「榜樣力量」化作萬千黃河兒女的志願接力,為全省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奮進力量!
白衣執甲踐初心
仁心創新鑄芳華
——記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王剛琴
王剛琴,女,漢族,中共黨員,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她以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將病人視作至親至愛之人,受到了患者的認可和好評。
無私奉獻 視患者如家人
2008年夏天,王剛琴和同事三人在馬路邊遇到一位暈倒在地、嘴唇發紺、口吐白沫的老奶奶,當時周圍的人都慌作一團,她毫不猶豫地衝上去協助做徒手心肺復蘇,直至120警笛聲遠去時才離開現場。「或許我們只能偶爾治癒您的疾病,但我們始終努力減輕您的痛苦,並儘力安慰您的心靈。」這句話一直作為她的心靈語錄,激勵着她不斷前行。
在工作中她始終視患者為家人。曾有位80多歲高齡的腦梗死患者,當時在急性期內,不能對答,右側肢體活動嚴重受限,只能在床上解大便。作為病人的責任護士,她毫無怨言地承擔起了所有的護理工作,從口腔護理到尿道口及肛門護理的細緻照料,再到每小時準時為病人翻身,每一項工作她都做得一絲不苟,盡心儘力。經過一個月的精心護理,老人出院時,不僅能講話了,而且無壓瘡發生,家屬有道不完的感激,說「王剛琴比我的親生子女都好啊!」
在心血管內科的一次緊急救治中,面對一名猝死患者,在周圍靜脈通道無法建立時,她迅速而果斷地開通了頸外靜脈通道,這一關鍵操作為患者爭取到了寶貴的救治時間。
勤奮好學 勇於擔當
學術活動的每一個場景中,都可見她孜孜不倦、勤奮鑽研的身影。2012年赴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學習歸來後,她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了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和理論知識培訓,並開展了穴位注射、耳穴壓貼、穴位貼敷等項目。作為省三院高級英語口語培訓班的唯一護士代表,她風雨無阻,堅持不懈地求學,最終入選省衛生健康委出國人員人才儲備庫,並遠赴美國佛羅里達坦帕總醫院深造4個月。2015年她已經成長為一名護士長,組建了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並且在護理工作中積極推行5s管理及sbar護理交班模式,這一模式已被證實能夠提高患者信息傳遞的清晰度和交接班效率。2019年她被調往急診科擔任護士長,她以「高效率、高速度、高度負責」的要求帶領護理團隊,將專科護理作為學科建設的研究方向,嘗試用醫護一體化的方式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打造學習型護理團隊,鼓勵、支持年輕護士外出學習進修,短短數年間,精心培育了8名專科護士,護理團隊也因此榮獲了「甘肅省優秀護理團隊」的殊榮。
在面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她,帶領護理團隊主動請戰,勇敢地站在了最前線。不僅承擔了急診科的工作,還肩負起了發熱門診等管理工作,在那段日子裏,她身披沉重的防護鎧甲,儘管飢腸轆轆,但仍然堅守崗位,每天連續奮戰長達12個小時。
勇於創新 重視科研
為了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在醫院護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她帶頭編寫《省三院心血管內科健康教育手冊》,不僅極大地便利了患者,還為整個護理團隊提供了更為詳盡、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識。她指導的《創傷評估與救治》榮獲甘肅省護理學會微課知識大賽一等獎,多年來,她不斷創新護理模式,構建了「醫養結合型」養老護理員多元化培訓模式、基於核心能力的「互聯網+護理服務」護士培養模式等。
醫院護理科研基礎比較薄弱,改善這一局面已成為當務之急。為了引領更多同行投身科研,她不僅主動向專家求教,還親自篩選優質材料,精心打磨科研立項申請。目前,她已參與及主持科研項目8項,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5部,並且榮獲甘肅省黎秀芳護理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殊榮。
今後她將繼續懷揣心燈,矢志不渝地踐行南丁格爾的誓言!她始終堅信:醫療事業的進階從無捷徑,惟有用二十年如一日的躬身踐行詮釋使命擔當。未來,她將以更富創造力的實踐,在新時代護理事業發展的長卷上書寫動人篇章,讓更多生命在仁心守護中綻放芳華。
(供稿:省第三人民醫院)
審核丨二審 馬 菁、祁 悅、楊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