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呼吸與健康學會、廣東省鍾南山醫學基金會聯合香港工會聯合會、廣州實驗室科學技術協會等在香港理工大學隆重舉行了「築夢灣區」粵港青少年南山科普行啟動儀式。
本次活動得到了廣東省長隆慈善基金會、廣東省鄉村振興基金會、廣東省媽媽壹選關愛健康成長基金會、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南昌紀念中學、創知中學、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教育工作人員總工會、香港工會聯合會工人醫療所、香港青年動力協會、工聯會青年事務委員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活動伊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實驗室主任鍾南山通過視頻為活動致辭。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經濟活力最強勁、創新動能最足的區域之一,承擔著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任。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科技創新的希望。粵港兩地地緣相鄰、人緣相親、語言相通、民俗相近,加強粵港青少年科學教育的交流合作,不僅能夠提升大灣區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能力,還能更好地促進他們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此次科普行活動為兩地青少年提供了一個親身探索科學奧秘、感受科技進步、體驗科研實踐的廣闊平台。希望兩地青少年能夠藉助這一活動,樹立科學夢想、弘揚科學精神,成為灣區建設和科技報國的積極踐行者。
啟動儀式後,三位來自廣州實驗室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科普專家,分別從科研和臨床的角度為同學們帶去了精彩的科普報告。
廣州實驗室董鳴研究員為同學們帶來了《外泌體:小身軀大作用》的科普報告。董老師分享了肺結節相關知識,讓大家了解到腫瘤細胞和外泌體之間的關聯。外泌體是一種疾病診斷標誌物,它會在腫瘤形成的各個階段從細胞中主動釋放出來,因此可在疾病早期階段進行診斷,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廣州實驗室彭偉研究員為大家揭開了《疫苗的奧秘》,他從疫苗的定義、分類、作用原理、研發過程、使用的動物模型、接種方式和副作用等多個方面,對疫苗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全面科普。此外,彭老師還貼心地為同學們提供了課後學習的閱讀推薦,引導他們進一步拓展知識面,深化對科學的理解。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王峰副主任醫師同大家分享了《與中醫藥的古今對話》。他從湯方、涼茶方、經絡、五行等身邊的中醫應用對中醫學這一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維繫中華民族健康的的法寶展開了介紹。同時結合現代科學對中醫的研究,給大家解析中醫理論的科學作證、中藥的分子機制突破案例和診療技術的跨學科融合。最後,他教大家消除關節疼痛、改善鼻塞和緩解胸悶等實用穴位的按壓,在座的同學們和嘉賓們認真學習互動,現場氣氛熱烈。
活動當天,香港理工大學a座平台同步舉行青少年科普嘉年華活動。本次嘉年華共設11個內容豐富的展位。主題包含中醫藥、微生物與免疫、全自動微流控外泌體儀展示、健康心理、動植物保護、個人衛生、青少年科創發明展等,旨在讓香港的青少年朋友在遊戲互動和親身體驗中感受科學的魅力,從中開拓視野、提高科學素質、樹立遠大理想。
「築夢灣區」粵港青少年南山科普行,是連接粵港兩地青少年的科學橋樑,也是點燃他們科學夢想的火種。相信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粵港青少年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學,感受科學的魅力,激發科學探索的熱情,為成為灣區建設和科技報國的積極踐行者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共同期待,在科學的引領下,粵港青少年攜手共進,共創灣區美好未來。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武威 通訊員:陳建如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黃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