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超過85%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時存在超重/肥胖的問題。既往研究發現,體重減輕與2型糖尿病緩解相關,且年齡越小、病程越短、血糖控制越佳、不使用胰島素的患者,經過干預後獲得糖尿病緩解率的概率更高。所謂糖尿病緩解,指停止使用降糖葯後至少3個月,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6.5%。糖尿病緩解又可進一步分為:
近日,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發表一項系統性評價和薈萃回歸分析,結果表明體重減輕與糖尿病緩解之間存在明顯的劑量-反應關係,體重每降低1%,糖尿病完全緩解概率增加約2%、糖尿病部分緩解概率增加約3%;減重≥30%的患者,近90%達到了糖尿病部分緩解,且這種關聯與年齡、糖尿病病程、hba1c水平、體重指數(bmi)和干預方式無關。截圖來源: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研究人員檢索了pubmed、embase和試驗註冊中心(包括clinicaltrials.gov和who國際臨床試驗註冊平台)設立至2024年7月30日的相關隨機對照研究。研究最終納入了22項相關研究,且研究中達到糖尿病緩解的患者均接受了相關干預措施,如改變生活方式、減重手術或使用減肥藥。所有研究中,干預後1年,達到糖尿病完全緩解和糖尿病部分緩解的患者平均比例分別為47.8%和41.4%,該比例隨患者減重水平變化而變化,其中減重≥30%的患者,89.5%達到了糖尿病部分緩解,具體而言:▲減重水平與糖尿病緩解比例的關係(數據來源:參考文獻[1];製圖:葯明康德內容團隊)
文章表示,現有證據認為,hba1c水平與糖尿病併發症之間存在關聯,hba1c水平超過7%,每增加一點,併發症風險都將迅速升高。本次研究則表明,隨着減重比例的增加,達到糖尿病完全緩解或糖尿病部分緩解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且患者更容易先達到糖尿病部分緩解。從上圖中也可以看出,相同減重比例下,達到糖尿病部分緩解的患者比例明顯更高。雖然本次研究並未探討體重減輕對於糖尿病併發症的影響,但是基於流行病學的整體證據,我們或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觀點:體重減輕對於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可產生持續的影響作用。因此,任何程度的體重減輕都是有益的,即使無法達到糖尿病完全緩解,也有機會達到糖尿病部分緩解;哪怕糖尿病部分緩解也達不到,仍可通過減重來改善血糖,從而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及超重引起的風險。此外,經統計學分析發現,體重減輕與糖尿病緩解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即體重每降低1%,達到糖尿病完全緩解的概率增加2.17%,達到糖尿病部分緩解的概率增加2.74%。
圖片來源:123rf
由於本次研究是通過對比個體基線時和干預1年後的情況,來統計隨機對照試驗中,達到糖尿病完全緩解或糖尿病部分緩解的患者比例,所以這一比例結果在個體層面上可以解釋為:個體在接受干預措施後達到緩解的概率。由此,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公式推斷:- 達到糖尿病完全緩解的概率=2.17×體重減輕比例;
- 達到糖尿病部分緩解的概率=2.74×體重減輕比例。
換句話說,減重10%,達到糖尿病完全緩解和糖尿病部分緩解的概率分別為21.7%和27.4%,且隨着減重的增加,對應的患者比例也隨之增加。
▲減重水平與達到糖尿病緩解的概率關係(圖片內容來源:參考文獻[1];製圖:葯明康德內容團隊)
研究未觀察到年齡、性別、族裔、糖尿病病程、基線bmi、hba1c、胰島素的使用、減重干預策略的不同與糖尿病緩解之間存在相關性。此外,對干預後1年以上緩解情況的探索性分析發現,隨着干預時長的延長,達到糖尿病緩解的患者比例有所下降,其中達到糖尿病完全緩解的患者比例,從干預後第1年的48.4%降低至干預後第5年的14.4%;達到糖尿病部分緩解的患者比例,從干預後第1年的39.2%降低至干預後第5年的18.9%。文章表示,導致糖尿病緩解率隨着時間的延長而降低的可能原因包括:
1)患者體重反彈;
2)減重手術第一年患者出現一過性的glp-1效應減弱;
3)出現肌肉減少症;
不過,儘管存在這些挑戰,但即使是只有幾年的體重減輕和血糖改善,也仍然有助於延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研究強調了在2型糖尿病的管理和降低糖尿病併發症風險方面,減重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此外,由於glp-1受體激動劑和sglt-2抑製劑這類降糖葯兼具有減重和降糖作用,因此無法區分單純減重和降糖葯減重作用對血糖控制的影響,本次研究未納入這兩種降糖葯相關的研究,除非患者停葯至少3個月後達到糖尿病緩解。未來需要進一步評估,停用glp-1受體激動劑後患者能達到糖尿病緩解的可持續性,以及區分降糖葯的降糖和減重作用。另外,你可能還想知道:
3個指標或透露糖尿病的前兆信號
糖尿病前期可以逆轉嗎?
愛吃這4類食物更容易得糖尿病
比吃甜食還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