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後,新冠病毒感染一度迎來高峰。記者近日從滬上多家醫療機構獲悉:歷經感染高峰後,目前多家醫療機構急診數量已明顯走低,重症救治仍堅持不懈。
專家對此提醒:市民春節假期期間還要做好防護,注意適當飲食、規律生活,如家中有高齡患者,多留意病情變化,一旦有明顯不適癥狀,須立即就醫。
多家急診數量持續下降,跌幅約一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急診量已整體下降。醫務一處處長高衛益介紹,「從總院數據來看,最高峰可達1600餘人次,目前每天降至約700-800人次,和之前的常規就診量基本持平。同時,急救車轉送來的患者數也有減少,從最高峰的120餘輛量降低至五六十輛。」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本周以來,急診接診量較上周同期有所下降。1月16日東院區急診接診量為1224人次,其中120救護車接車數為77輛。
多家醫院急診數據明顯回落。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急診量最高峰可達日均1900餘人次,目前為1300餘人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急診最高峰達千餘人次,目前為500人次,救護車數從80-100輛回落至50輛。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急診目前300餘人次,比高峰時回落一半。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高峰時急診400-500人次,目前150人次,發熱門診百餘人次。
部分醫院拆除留觀病房,重症救治正迎拐點
高衛益說,目前瑞金醫院在院患者人數仍處在高位,包括留觀室、重症監護室等病區依舊全滿。其中送來的重症、危重症患者佔比約三分之一,80歲以上患者佔50%以上。「根據臨床救治情況,普通患者大約8至10天出院,但危重症時間較長。」高衛益還記得近日一次進入搶救室的場景,「當天最年輕的患者是85歲,而且幾乎全部都合併各類基礎疾病,插管患者多,救治的難度可想而知。」
仁濟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皋源介紹:以仁濟醫院為例,重症監護室(icu)病房的病床使用率從100%降至80%,每天轉入icu病房的重症患者數量有所下降,救治成功後轉入普通病房的患者數量正在增加,「我認為重症患者救治高峰正在迎來拐點,從總體情況看,重症患者數量正在減少。」
記者同時獲悉,皋源近日作為上海市重症專家組成員,參與多家二三級醫院的走訪巡視工作,「部分醫院搶救室已騰挪出了空床,一些留觀病房正在拆除,尤其是兒童留觀病房將率先拆除。」據了解,仁濟醫院從1月18日開始,也將拆除部分急診留觀病房。伴隨急診高峰過去,急診重症病人數量也在下降。
日常診療持續不停,確保節假日滿足需求
爭分奪秒救治新冠感染重症患者,皋源舉例:每天下午,仁濟醫院會針對重症患者組織各科室專家集中討論,「12月底(重症患者救治)最忙的一段時間,當天專家會診討論的病例數至少有六七個;最近一周,討論病例數明顯減少。」
救治新冠患者之時,滬上醫療機構日常診療持續不停。高衛益告訴記者,近一個月內,包括外科急診手術在內的外科手術達近300台,血液透析、孕產婦救治、腫瘤患者救治等也未有間斷。「以血液科為例,由於院內病區較多,我們將其中一個病區騰挪後專門收治陽性患者。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差、白細胞水平低,通過病區劃分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同時保證所有患者的日常救治。」
以瑞金醫院為例,醫護人員感染率已超過90%,經過休整,目前已陸續回歸崗位。考慮到發熱門診已趨於常態化,以及春節期間的門診開放情況,醫院繼續備有加強班,應對節日可能出現的急診就診人數上升。專家最後表示,「隨着新增患者的減少,以及目前在院患者的陸續出院康復,我們相信節後普通專科病房將陸續回歸,滿足更多市民的就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