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首要的兩個理論便是陰陽和五行。舉例來說,熱是陽,寒是陰;體表是陽,體內是陰;六腑是陽,五臟是陰,如此等等。陰陽調和了就健康,陰陽失調了就得病了,必須用湯藥或者針灸把陰陽調和回來。古人又把五行放於體內,如五臟肝、心、脾、肺、腎分屬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相剋。比如有人肝虛,按中醫理論,既要調肝,還要補腎,因為「水生木」嘛。中醫把人的五行與氣候、季節的五行融合起來,以此達到天人合一。
公元2世紀,中國就出現了華佗這樣的神醫,實乃華夏之驕傲,可惜他被曹操殺死,所寫的《青囊經》沒有流傳下來,他發明的世界最早的麻醉劑麻沸散也沒有流傳下來。據《三國志》記載,華佗把自己寫成的一卷書給獄卒,獄卒不敢收,華佗在獄中燒掉了。
西醫是感冒了吃感冒藥,發燒了吃退燒藥,中醫卻非如此,在這裡講神醫華佗的兩個小故事來表達一下中醫的內涵。
有一次華佗來到一個小縣城,兩個小吏都是頭疼發熱,結伴一塊兒來看病。華佗對二人望聞問切後,給其中一人開了瀉藥,給另一人開了發汗藥。兩人很是不解,為啥同樣癥狀用藥卻不同?華佗卻說,前一人是脾胃之病,後一人是風寒,用藥當然不同了。二人半信半疑,畢竟人家是神醫,不好意思再多問,按藥方抓了葯,回到家中喝了幾副,果然都好了。
東陽郡有一大戶人家的孩子拉肚子,非常嚴重,請遍了當地的名醫都沒有治好,聽說華佗來了,這一大戶趕緊去請華佗給孩子看病。華佗看這孩子也就一歲多,便問是不是還在吃奶,得到肯定回答後,華佗不給孩子看病了,反而給孩子的母親開了十副葯。果然,孩子母親吃過葯後再給孩子餵奶,孩子再未拉肚子。
除了陰陽五行,中醫還有藏象、精氣、脈絡等理論,有方劑、針灸、推拿等診療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專門介紹中醫的書。
中國古人,雖然沒有象現在這麼多科學儀器,但是憑着眼睛對天地萬物的觀察,憑着大腦對自然現象的深入細緻的分析思維,早已發現自然界的一大奧秘——無形的能量,跟有形的物質之間的轉化規律,古人簡括為「陽生陰長,陽殺陰藏」規律。
植物的生成,都是靠吸收陽光的熱能而生成。沒有太陽的光能,或者說熱能,地球上就不會有植物。沒有植物,當然就更沒有動物。
一粒綠豆大的松樹種子,落在高山的石壁上,它的根能夠鑽進石縫中。隨着歲月增長,竟然長成參天大樹。根據現代科學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綠素的作用之下,吸收了陽光和水分,而進行的。光合作用,產生了有營養作用的炭水化合物。所以植物燃燒後,能生成木炭。樹木身上所含的炭,從哪裡來?應該是從陽光里來的吧?不然一棵松樹,長在高高的石壁上,去哪裡吸收那麼多炭?也可以推測,陽光里是否同時含有多種元素物質?
陽光無形無質,僅在純凈水的參與下,卻能生出富含各種能量物質的參天大樹。砍下樹木,讓它燃燒,又能產生巨大熱能。這就是無形的能量,能生出有形之物,有形之物,又生產生無形的能量,這麼一個無形——有形——無形的一個循環過程。又這就是無形的陽氣,能生出有形之物的神奇之處吧?
有了陽光,然後才有水。如果沒有太陽,地球只是一冰球而已。所以《洛書》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所謂「天一」,指天上的陽光熱能,生出地球上的水來。冬日陽光微弱,水結為冰。空氣乾燥,土地木板裂縫,手腳皮膚皸裂,陽衰不能生水也。
有了陽光和水分,然後有植物,然後有動物。有了植物動物,於是有了人類生命。
西醫看病,只把眼睛瞪在有形物質的化驗檢查方面。對於在生命功能中起決定性因素的能量——陽氣,則置之不理,一無所知。所以西醫花了一萬元的檢查,也沒有什麼作用。比如查出紅血球少,白細胞多。但是原因何在?紅血球為什麼會少?白細胞為什麼會多?這就解釋不了了。
根據「陽生陰長」原理,津液不足,精液衰少,精子活力不足,紅血球太少,白細胞太多,全是陽虛陰盛所致。從臨床觀察,如合符節,絲毫不爽。
所以中醫的神奇偉大之處,就在於中醫善於觀察人體陽氣的旺衰。陽亢者滋陰瀉陽;陽衰者扶陽抑陰。「陽化氣,陰成形」,一切腫瘤癌症的生成,都是水濕為患,多吃涼物,傷了陽氣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