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達到多高時,需要打胰島素?醫生提醒:這3種情況,必須要打

現代社會不斷發展,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規律的生活作息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日常,使得加入「三高大軍」的人群逐漸年輕化。糖尿病就是來自「三高」中的一員。

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人體血液中葡萄糖(簡稱血糖)含量長期過高,而導致機體健康受到危害,即為糖尿病。

糖尿病病發率在近年來,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並且發病人群也日益年輕化。你對糖尿病這個健康殺手的認知有多少,糖友們要如何面對和管理這個甜蜜的負擔?

一、糖尿病是如何分型?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可以根據病因的不同,分為四種類型:

1型糖尿病:

主要是遺傳或自身免疫因素,使得胰島β細胞破壞,胰島素分泌缺乏。簡單來說,就是胰腺出問題了,所以,這類型的患者發病年齡比較早,一般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就會表現出明顯的癥狀

2型糖尿病

發病原因主要是環境因素,如肥胖、高熱量飲食等。這類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由於胰島素調節血糖能力下降、作用較差,所以血糖升高。也就是說,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相對缺乏的。由於疾病年輕化,甚至多見於35歲後發病,主要還是好發於中老年人群

妊娠期糖尿病顯而易見,是指在孕期發生的,由於飲食結構和激素水平的變化導致血糖升高。這類型患者多數在分娩後,隨着激素水平的恢復,血糖可以恢復正常

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

這類型糖尿病少見,占糖尿病總數的1%[1]。是由各種特殊原因導致的,如繼發性糖尿病,單基因糖尿病等。雖然這類型糖尿病比例不高,但是對於我國這種人口基數大國來說,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

以上類型中,2型糖尿病最為常見,約佔糖尿病總人數的90%以上[2]。

糖尿病目前無法根治,只能以控制血糖的方式緩解癥狀,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對於不同類型的患者來說,治療方法也不相同。

二、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糖尿病的治療除了配合醫生治療,平時生活習慣也對病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糖尿病專家提出,將對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起至關重要作用的內容總結為五項,分別是飲食、運動、監測、教育和藥物

飲食控制:

首先,要控制糖尿病患者總熱卡的攝入。根據營養學知識,對患者攝入食物的種類和量,進行科學計算,合理配餐。糖尿病患者適合少量多餐的進食,可以使得飲食能量均衡,避免血糖波動過大

多食用高纖維食物,高纖維食物消化較慢,易有飽腹感,可以減少食物過多攝入。吸煙會使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產生拮抗,甚至會加重外周神經系統病變,所以吸煙的糖友們,戒煙勢在必行。過量的酒精會抑制肝糖原分解,可能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所以最好盡量少喝酒,甚至不喝酒。

合理運動:

運動對於糖尿病有什麼好處?運動能夠使得葡萄糖得到有效利用,降低血糖濃度;還能夠改善胰島素對血糖的作用,從而更好的控制血糖

那麼該如何運動呢?如果不當的運動,不但會加重糖代謝紊亂,還會誘發糖尿病併發症。所以要根據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合理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

運動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運動時間和強度對血糖的影響作用也不一樣。需要根據專業人士,對患者進行具體評估,選擇合適的運動時間和強度。當然,還是將運動融合進日常生活,貼近個人生活方式和興趣,可以更有效的發揮運動帶來的好處。

病情監測:

自我血糖監測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十分重要。相信每個糖友都自測過血糖,當然掌握這項技能絕對必要。通過自我血糖監測,不僅可以及時發現血糖的高低,還能為糖尿病的治療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

自我血糖監測的時間主要包括餐前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睡前血糖等。對於病情較重或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盡量保證全天血糖監測;而血糖控制得當的患者,可以每天監測血糖2~4次。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和自身情況,靈活的選擇自我血糖監測的時間和頻率。

健康教育:

通俗來講就是知識科普,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對於這個疾病知之甚少,或是一知半解,所以增加糖尿病知識必不可少。首先,糖尿病病人應注意心態,有兩種不可取的極端心態:滿不在乎或者極度緊張。普及糖尿病的知識教育,讓大家不要輕視這個疾病,正確對待糖尿病。

許多糖尿病患者在治病過程中,喜歡聽信偏方、秘方,不接受科學的糖尿病治療,使得病情惡化。為了能更好的控制病情,一定要接受科學的糖尿病知識教育,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對身體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藥物治療:

糖尿病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合理且規範的治療方法,可以消除糖尿病的癥狀、控制疾病的進展,維持患者基本的生活治療。

根據不同的糖尿病類型,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常見的治療糖尿病藥物有胰島素、二甲雙胍類藥物、磺胺類藥物、格列奈類藥物、α-糖苷酶抑制類藥物等。依照患者的病情,可以是單葯治療或者聯合用藥,長期規律治療。

對於糖尿病來說,大部分藥物治療都是通過降低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或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從而達到對疾病的控制。所以,控制血糖對於每個糖友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許多糖尿病患者肯定都認識胰島素,但是注射胰島素的情況都有哪些,你知道嗎?

三、血糖達到多高時,需要打胰島素?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得不理想時,可以合理補充胰島素降低血糖,以此達到治療效果。一般來說,血糖越高,控制情況不佳,醫生建議使用胰島素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具體是否需要注射胰島素,還要綜合多種因素考慮,比如糖尿病的類型、病程,以及有無併發症等。

(1)1型糖尿病有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之稱,這類型患者的胰島素分泌能力基本喪失,所以必須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3]。

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病情發作急劇,當體內胰島素缺乏過度時,容易引起酮症酸中毒,嚴重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這類患者一經確診,必須注射胰島素,以免病情失控

(2)2型糖尿病患者隨着胰島β細胞功能逐漸減退,導致無法分泌足量的胰島素,當口服降糖葯已經無法使血糖得到控制時,就需要通過胰島素注射治療。

由於高血糖的毒性會加重機體對胰島素的抵抗。所以對於新確診的患者,當出現明顯的高血糖時,如空腹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紅蛋白>9.0%,需要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儘快降低血糖[4]。

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對於糖尿病十分重視,科學的生活,做到健康飲食、積極運動,並且還聯合使用藥物治療。但是血糖控制仍不盡如人意,糖化血紅蛋白大於7%,無法達到合格線。這時也應該在藥物的基礎上聯合使用胰島素治療。

(3)妊娠期糖尿病的大多數患者,都可以通過飲食控制配合適量運動,將血糖控制到達標。由於口服降糖葯會對胎兒造成一定影響,安全性不能保證,而胰島素是人體所必須,且不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所以這類型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選用胰島素作為最佳治療藥物。

生活干預效果不理想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當血糖不達標,如空腹血糖≥5.3mmol/L,或者餐後血糖≥6.7mmol/L;或當血糖達標,但是孕婦和胎兒的體重下降時,都需要採用胰島素治療。以及本有1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孕前需用使用胰島素調控,血糖達標後妊娠,孕期也要使用胰島素。

胰島素的使用需要根據多種因素綜合考慮,以上三種情況,都需要通過注射胰島素治療,所以正確的認識胰島素非常重要,但是現實情況中胰島素的錯誤使用情況十分常見。下面我們來聊聊注射胰島素的注意事項。

四、注射胰島素的注意事項

首先,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醫囑使用胰島素,不能隨意更改胰島素的種類

注射胰島素時,一定要認真檢查胰島素的名稱、劑量,不能輕易調整胰島素劑量或停止使用。病情變化時,要及時就醫,做到正確使用胰島素。

其次,使用胰島素時,一定要使用專用注射器,僅限本人使用。

不同種類的胰島素都有專用的配套筆芯和注射器,不可混用。注射器針頭不能接觸除了皮膚及胰島素瓶塞以外的其他任何物品。

最後,注射胰島素時,進針要快,放鬆注射部位肌肉。

注射時要更換注射部位,可以在腹部、大腿外側、上臂四分之一以及臀部注射。胰島素一定要皮下注射,較瘦的糖友們注射時要將皮下脂肪提起來,避免注射到肌肉。

糖尿病患者一旦需要注射胰島素,說明病情已經進展到較為嚴重的階段,需要長期注射。許多患者對胰島素有錯誤認識,對於注射胰島素十分逃避,所以要正確認識和普及胰島素的使用,避免病情加重。

糖尿病並不可怕,選擇合理有效的方法控制好血糖能讓糖尿病無法興風作浪。所以糖友們不必感到沮喪,不能破罐子破摔,一定要規律治療。要科學認識糖尿病的治療藥物,不必抗拒胰島素的使用,聽從醫囑,堅持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異常或者控制效果不佳時,要及時就醫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2021,13(4):315-409.

[2] 遲家敏.實用糖尿病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3]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21,20(7):726-736.

[4] 中華糖尿病雜誌,2022,14(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