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
吃飯的時候,稍微喝了點冷飲,結果飯桌收拾到了一半,就喊着要上廁所,整個下午就在衛生間和客廳之間往返。嚴重的時候,食物還沒有消化,就已經排出去了,大便是不成形的。
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手腳一直都是冰涼的。舌頭伸出來一看,舌質比較淡,舌苔白,脈象是遲緩的……
若是你也有這樣的經歷,那麼是時候補一補被消耗的陽氣了。下面這個方法,專治陽氣不足,記得收藏!
脾腎陽虛是怎麼回事?
《黃帝內經》記載「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大致的意思是說,人身的陽氣,就跟天上的太陽一樣重要。中醫認為,陽氣有五大作用,溫辛、推動、固攝、氣化、防禦等。若是哪天身體出現了陽氣不足的情況,那麼身體也會引發各種不適。
對中醫知識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脾的主要功能是運化,運化水濕和運化水谷。若是脾陽虛弱的話,運化能力就會減退,這個時候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就沒有辦法很好地消化吸收,有可能會出現剛吃完就要上廁所,而且大便不成形,甚至嚴重的時候是吃什麼拉什麼,這在中醫叫「完谷不化」。
此外,脾陽不足,不能很好地運化腸道裏面的水濕,使得那麼沒有被運化的水濕,會隨着大便一起排出體外,所以才會出現拉稀的癥狀。
腎陽虛也會造成這種情況發生,打個比方,若是把脾胃當成煮飯的容器,而腎陽就相當於是底下的火,要是不開火或者說火太小,這都會導致「飯不熟」,所以脾腎陽虛的人,就會出現完谷不化的表現。
從五行的角度來說,腎屬水,而腎精又分為腎陽和腎陰,腎陽主要就是把腎水給加熱,這樣身體才會暖和。可要是腎陽不足,水燒不熱,體內自然也就不會暖和,因此,腎陽虛的人比一般人都怕冷,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手腳一直都是冰涼的。此外,腎陽不足,無力蒸騰腎陰之水,導致過多的腎陰之水下行,所以容易出現下肢水腫的情況。
若是出現脾腎陽虛的情況,具體要怎麼調理,那麼就要醫生辨證施治了,一人一方,針對性地調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在臨床上,有這麼一個名方,可以說它專治陽氣不足的情況。
簡簡單單五味葯,補虛回陽,溫中散寒
這是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裏面的一個方子——附子理中湯,是治療陽氣虧虛的經典方。由炮附子、炮乾薑、人蔘、炙甘草、白朮組成,別看藥材少,可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由於脾腎陽虛、命門火衰、元氣衰微、真陽欲絕等引起的一系列虛寒性疾病的基礎方。
附子
中醫認為,附子味辛、甘,屬於熱性藥物,可入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由於附子有毒,所以在入湯劑時要先煎、久煎,要一直煎到放在嘴裏嘗不到辣才可以。不得不說的是,附子有很強的散寒能力,不管寒氣藏在身體哪裡,它都能找出來,利用它辛熱力量祛除寒邪。
乾薑
附子無姜不熱,可以說乾薑跟附子搭配,能夠很好地進行「產熱」工作,把身體給暖和起來。乾薑也屬於熱性藥物,味辛,可入腎、脾、胃經,具有回陽通脈、溫中散寒、溫肺化飲的功效。而在這個方子中,取得是它溫中散寒的作用。用於改善腹中冷、頻繁腹瀉以及四肢不溫的癥狀。
人蔘
人蔘藥性微溫,味甘、微苦,可入脾、肺、心、腎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的功效。而在這個方子中,取得是能夠補氣健脾,以求恢復脾的運化之能。
白朮
白朮藥性溫,味甘、苦,可入胃、脾經,具有燥濕利水、健脾益氣、止汗的功效。人蔘在前面恢復脾之運化,白朮在後面加工體內水濕,力求把水濕再次利用轉化成人體需要的津液。
炙甘草
甘草味甘,藥性平,可入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葯的功效。甘草一邊能夠堅固中焦脾胃,另一邊又可以發揮調和藥性的功能,緩解附子的毒性。
整個方劑又可以溫脾陽,又能夠補腎陽,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增強腎的氣化功能,調理由於脾腎陽虛引起的各種疾病。
最後提醒一下,一人一方,附子理中湯可作為基礎方,具體的調理還需要醫生辯證。